幼儿园环境创设视域下的百草园建设

作者: 周莉莉

摘要:基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视角,本文探讨了百草园建设的实践策略与教育功能。首先,在理念层面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创设原则,强调百草园建设需兼顾中医文化传承与幼儿认知发展需求,并通过动态空间布局和适切材料投放构建教育性环境。其次,在实施层面提出双重保障机制:时间维度的持续性安排确保幼儿深度参与,课程维度的有机融合强化学习效能。最后,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构建了"观察-分析-指导"的循环支持体系,为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提升提供了可操作性框架。

关键词:百草园建设;材料投放;观察;策略

《幼儿教育词典》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是物质与精神条件的综合,直接影响幼儿发展。它融合了师生互动、设施设备、人际氛围及信息要素,并通过文化习俗和教育理念进行整合,形成灵活的教育空间。这一环境既具实体性,又有精神性,开放包容且相对独立。如我园的百草园,就是环境创设的成功案例,突显了中草药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百草园创设的理念建构

(一)百草园创设的核心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指出,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纲要》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方法,例如:幼儿园的空间布局、设施配备、活动材料选择以及日常管理要求等,都应旨在激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与探索行为,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为幼儿园班级百草园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并清晰指出了百草园建设的核心目标: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前提下,通过环境创设,突出幼儿园的中医文化特色,为幼儿提供了解中草药的实践平台,进而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物质环境的科学规划

正确的空间规划理念体现在:教师在百草园设计中应当兼顾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不仅关乎百草园整体设计的美观性,更重要的是布局能否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并与当前百草园活动目标相契合。

(三)教育材料的适切性选择

1. 强调百草园材料投入的有效性 。选择那些对幼儿而言常见且具有亲和力的草药,这些材料不必追求观赏性,但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内在需求。例如,水果、五谷和植物类草药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应提供多样化的材料,以适应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儿童,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提升百草园内各种材料间的互动性。观察显示,幼儿园中每个区域的材料往往是孤立的,缺乏循环利用,每种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在幼儿的行为训练中,这种做法导致了“玩具归位”的规则,即材料必须放回原位。这种观念限制了孩子们对物质功能和价值的全面理解,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对物质进行创造性组合的活动。为了充分利用百草园的功能和价值,提高幼儿园班级百草园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固定材料区域观念,增强材料间的互动。

二、百草园实施的保障机制

幼儿园百草园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多要素协同:教育理念的科学性是前提,教师专业能力是保障;空间规划的合理性是基础,环境配置的完善性是支撑;幼儿参与时间的充分性是关键。更重要的是,要将百草园活动与日常课程紧密结合,为其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和内容支撑。

(一)活动时间的系统性保障

观察显示,幼儿园在百草园安排了特定的活动时间,通常为1小时或30分钟。然而,在日常活动中,即使这半小时也难以保证,有时百草园活动被推迟,时间被分配给其他项目。即便在百草园活动时间,也存在时间紧张的问题,活动一到时间就匆忙结束,孩子们被迫中断。如此情况,造成孩子们活动时间不充分,不尽兴。因此,确保百草园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必须优化时间安排,充分利用。制度化管理中要留有弹性空间,确保教师拥有必要的自主时间,以便根据幼儿实际表现灵活变更活动计划。

(二)课程融合的实践性路径

百草园活动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并非将百草园活动视为主题课程的简单延伸或补充,而是两者相辅相成。百草园活动应当是基于教育目标设计的系统性实践,而非放任自流的自由活动。为确保教育价值实现,幼儿园需要建立专业的督导机制。通过将主题课程延伸至百草园,可以持续深化幼儿的学习探究,避免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脱节。同时,教师还需敏锐观察幼儿在百草园中自然萌发的兴趣,并巧妙地将这些兴趣点转化为新的教学素材。关键在于: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其发展需求,科学构建百草园活动与课程体系的有机联系。

三、教师指导能力的专业提升

(一)发展性观察的实践

一些教师在百草园的领域内,四处观察,对于孩子间矛盾和违规行为较为敏感,却往往忽视了观察的重点。在百草园这片充满生机的天地里,我们期待教师们能像园丁呵护幼苗一般,用温暖的目光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成长。不仅要留意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要细心观察每个独特的个体——他们专注的眼神、灵巧的小手、投入的身影,甚至是那些出人意料的举动,都在诉说着成长的秘密。

(二)效能性观察的策略

在百草园这片充满童趣的天地里,观察就像一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我们常说,好的观察不是漫无目的的闲逛,而是带着思考的发现之旅。就像园丁要了解每株植物的特性,教师在走进百草园前,不妨先准备一个小小的观察计划——今天要重点看什么?是某个孩子的探索过程,还是小组互动的精彩瞬间?

综上所述,百草园作为特色环境创设的实践载体,不仅拓展了传统幼儿园环境的教育功能,更通过文化浸润与探究体验的有机结合,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型学习生态。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高芬.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2]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J].李俐.学前教育研究.2015(08)

[3]从物质环境中感知幼儿园课程文化[J].虞永平.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6(07)

[4]《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J].刘焱,潘月娟.学前教育研究.2018(0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