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作者: 刘素红【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与自由想象,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进行大胆创造,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低年级;创造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多种途径持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创造,让学生真正感受美并形成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美术教学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一) 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潜在的美并引导学生创造美,促使学生形成创造思维。
(二)促进学生自我表达
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有效的表达途径,可以传达不同的精神内涵与真实情感,展示创作者的内心活动。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主动观察,培养创造力
以小学一年级美术“太阳”一课为例,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对形状表现的了解不足,缺乏形态表现意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并进行创作。教师可以明确本节课要求学生用点、线与图形的组合来创作有新意的太阳,同时使用不同结构和颜色让太阳更加立体与形象,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趣味性并亲身感受艺术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自由想象,激发创造力
如在“太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形成新的创造思路,不仅让太阳有表情和五官,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赋予太阳新的内涵,鼓励学生从太阳独有的光芒入手进行新的创作。
(三)联系生活,提高创造力
如在教学“太阳”这一课时,教师已引导学生对太阳的主体与光芒进行创新,需要进一步结合多学科知识与生活元素,让学生拓展思维并创造出更有特点的太老阳。
(四)互助交流,强化创造力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参与交流活动并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创造思路,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吸纳不同的建议,共同对创造活动进行规划,切实有效地提高创造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