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宾幕容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25)06-0102-07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 Households'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in Ecological Aquaculture
BIN Mu-rong
(School ofBusiness,Hainan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Sanya572o22,RC)
Abstract:Basedon thequestionnaire surveydataof aquaculture farmer households in Hainan Province,Guangdong Province, Guangxi ZhuangAutonomousRegionandFujianProvinceofChina,thestudyusedthebinarylogisticmodeltoidentifysignificant factorsaffctingteconsistencbetwnfarerouseholds'willngnessadbehaviortparticipateinecologcalaquacultuend usedthe boostedregresiontrees modeltoquantifytherelativeimportaneofachifuencingfactortotewillingnessandbhavio soatoexplainasonsfortheiconsistecybetweentewilingnessandehavioputforwardstrateicsugstionstoprootete transformationofthewilingnesintoehavio,andadvancetedevelopmntoftecologicalaquacultureindustry.hesudfound thataquaculturefrouseoldsintiseahdacertainwilingne tprtiipateicologicalaquaclturebutteosistncy degree between the willngnessand behavior was relativelylow.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consistencybetween farmer households'wilingnesandbhavortoparticiate inologicalaquacultureereevirometalgulations,tesaleofaqaculture thepoliticalidentity,theproportioofaquacultureincoeithetotalfamilyincome,tecologicalaquacultureawaree,the aquaculture'senvironmental impactawareness,andtheeasedegreeoffancing,allofwhichhadpositiveimpacts.Thesignificant influencingfactosoffmerhouseholds'willingnessandehaviortoparticiateinecologccalaquacultureerediffrenttogeat extent,anthereeregeatdiferencesinelativeimportancesofthsignifcantifuencingfactors.Themaifactorsiuencing the willingnessandbehaviorereconomicharacteristicsandbreedingcharacteristicsrspectivelywitteaincontributionateof 53% and 61.4% respectively.This reflected the significance of breeding characteristics,and to some extent explaind the reason for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Keywords:ecological breeding;farmer household; breeding willingness; breeding behavior;influencing factor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养殖水产品总产量从1978年的233万t增加至2023年的5809.70万t(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 81.64% ),水产养殖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安全供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但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入品泛滥,水产品排泄物、病死水产品尸体等大量污染物未经妥善处理而随意排放等,给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峻挑战[3-4]。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是我国农村主要的水资源污染源之一,且污染程度日趋严重[5-,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水产生态养殖强调将水产养殖放到自然生态循环之中,在“源头—过程一末端”的全程实现能量、物质的良性自然循环。学界普遍认为,水产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构建健康、生态、节水减排和多营养层次的水产生态养殖体系,是控制水产养殖污染的有效途径[7-8]。而宏观生态技术体系的建立需以微观上推动农户广泛采纳为基础。现阶段,在养殖方式上,传统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绝对优势;在养殖主体上,我国水产养殖活动大多由农户分散进行[0-]。养殖农户分布分散且数量庞大,加上投入成本、环境意识等的影响,健康、生态养殖的组织生产和统一管理在农户水产养殖中难以实施[12-14],这使得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成为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在生态农业微观领域,农户参与生态生产的意愿与行为及其相关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由于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如有学者认为,农户参与生态养殖的意愿与行为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15];大部分学者则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户参与生态生产的意愿与行为相悖离,农户参与生态农业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存在障碍[16-17]。导致农户参与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因素主要涉及社会规范、补贴政策、政府宣传等宏观层面和农户个体特征、资源禀赋等微观层面;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主观规范等认知与心理变量逐步被纳入进来。
然而,纵观现有研究文献,关于农户参与生态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大多数研究得出了影响农户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存在差异,但分析多个影响因素对意愿或行为的相对重要性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基于对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水产养殖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识别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显著因素,进而运用增强回归树模型量化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相对重要性,从而解释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提出促进意愿向行为转化的策略建议,推进水产生态养殖产业发展。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该研究以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其水产养殖农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获取数据。调查时间为2021年7月一2022年1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意愿、行为及农户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养殖特征、认知特征和政策特征等。课题组发放问卷1200份,剔除信息不完整和存在逻辑错误的问卷后,共获得108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 90.58% 。其中,愿意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样本农户为558户,占样本总量的 51.33% ;在有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558户农户中,有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农户为357户,占比为 63.98% ,其占样本总量的 32.84% 。总体上而言,研究区域的水产养殖农户有一定的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但有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较少,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较低,表明农户在水产生态养殖领域的实际行动仍不足。
1.2 研究方法
1.2.1二元Logistic模型借鉴生态农业相关研究成果[18],该研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BinaryLogisticModel)识别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显著因素,具体如公式(1)所示。
式(1)中: Pi 表示农户 i 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的概率; y 表示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意愿与行为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取值为0,“一致”时取值为 1:xk 表示第 k 个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 α 表示常数项; βk 为 xk 的回归系数。
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的概率0 (Pi) )与不一致的概率( 1-Pi )的比值为事件发生比,该研究通过对其取自然对数得到二元Logistic模型的线性表达式,具体如公式(2)所示。
1.2.2增强回归树模型增强回归树(BoostedRegressionTrees,BRT)模型是一种基于分类回归树算法的自学习方法,可以用来量化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相对重要性[19-20]。该研究运用BRT模型量化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相对重要性,具体如公式(3)所示。
Fm(Xj)⇐Fm-1(Xj)+fm(Xj)
式(3)中: Fm 是最终模型, Xj 为变量。
1.3 变量设置
一是被解释变量。该研究以“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意愿与行为是否一致”为被解释变量,其分为“不一致”与“一致”2种结果。基于水产养殖业的生产特点及现实背景,结合现有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研究,该研究从“源头一过程一末端”的全程视角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进行界定。水产生态养殖行为主要包括源头的污染预防行为、过程中的减投养殖行为以及末端的清洁行为,如果受访农户在其中1个环节中有水产生态养殖行为,该研究就界定其参与了水产生态养殖。二是解释变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者、决策者,其行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21]。理论上,无论是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个体对帕累托次优的选择,还是经典经济学中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假设,都意味着农户在寻求效用的帕累托改进[1,其在所面临的外部限制条件下会做出理性选择[22-23]。借鉴前人研究成果[24-28],该研究引入5类可能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养殖特征、认知特征、政策特征。该研究的具体变量界定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该研究借助SPSS25.0软件,选用Wald向后逐步法,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得到模型1;在经历6次回归分析、逐步剔除与被解释变量相关性较弱的解释变量后,得到模型Ⅱ。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中 ρ 值为0.639,说明模型拟合较好。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表2)。一是政治身份。政治身份在 10% 的水平上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表明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或担任村干部的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的概率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共党员或村干部的政治身份带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融资容易程度。融资容易程度在10% 的水平上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表明融资越容易,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的概率越大。三是水产养殖规模与水产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水产养殖规模与水产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 10% 的水平上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表明水产养殖规模越大,水产养殖收人占家庭总收人的比重越高,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的概率越大。主要原因在于,水产养殖规模越大、水产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高的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越高。四是水产生态养殖认知和养殖环境影响认知。水产生态养殖认知和养殖环境影响认知在 10% 的水平上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表明农户认知程度越高,对水产生态养殖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越了解,就越倾向于参与水产生态养殖。五是环境规制。该变量在 5% 的水平上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表明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供给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具有提升作用。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命令强制、市场激励等方式,如对将养殖废水直接排入环境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等,对养殖农户形成较强的约束力和引导力。
表1变量及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2 增强回归树模型分析
该研究采用gbmBRTR程序包及由此扩展的空间尺度上BRT分析软件进行增强回归树分析,将模型参数抽样率设置为0.5,将学习率设置为0.005,将决策树复杂性设置为3,进行交叉验证。BRT模型经过1860次迭代运算达到最优,模型性能结果为0.416,平均总偏差为0.825,平均残差为0.257。该研究经由BRT模型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和行为的相对影响,即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水产生态养殖预期收益,其贡献率为 38.2% ,接下来依次为融资容易程度、资源环境价值认知、养殖环境影响认知、水产生态养殖认知、水产养殖规模,其贡献率分别为 14.8% 11.1% 、 8.7% 、 7.7% 、 6.6% ,以上重要因素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影响率累计达到 87.1% 其中,经济特征、认知特征维度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 53% 、 27.5% 。这表明产生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态经济人”的属性一既有关注农业生产效益的经济理性,又有重视生态价值的生态理性。经济理性是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本能逻辑,农户心理决策受预期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影响较大;生态理性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发农户参与意愿,农户通过资源环境价值认知、养殖环境影响认知、水产生态养殖认知等认识到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给其带来的潜在效益,这些效益成为农户心理意愿表达的动力,效益越明显,意愿表达的概率就越大。根据成长动机理论,生态理性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29]。因此,较高的水产生态养殖预期收益和融资的较容易获得,能显著提高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意愿。
表2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 10% 、 5% 的水平上显著。
图1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相对重要性

如图2所示,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最大贡献因素为水产养殖规模,其贡献率为 47.5% 接下来依次为水产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人的比重、养殖环境影响认知、融资容易程度、水产生态养殖认知、产业组织参与情况,其贡献率分别为 9.9% 9.2% 、 7.4% 、 4.9% 、 4% ,以上因素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影响率累计达到 82.9% 。其中,养殖特征、认知特征维度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61.4% 、 14.1% 。这表明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受到养殖特征、生态理性、资金可获得性的共同约束,也印证了我国现阶段有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标准化专业化程度的政策同时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水产养殖规模较大、水产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参与产业组织的农户产生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概率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其开展传统水产养殖的环境破坏规模效应更加突出,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专业化程度更高、规模效益更加明显,产业组织的集聚效应更易显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农户会关心更高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收益预期也成为农户行为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27]。此外,与很多农业产业领域相同,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农户进行水产生态养殖转型的瓶颈之一。
2.3进一步考量
如表3所示,该研究通过对多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比较发现,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存在较大差异。在5类影响因素中,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特征,其主要贡献率为 53% ;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因素主要为养殖特征,其主要贡献率为 61.4% 。这体现了养殖特征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其一,总体上而言,研究区域的水产养殖农户有一定的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但有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较少,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较低,表明农户在水产生态养殖领域的实际行动仍不足。其二,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显著因素为环境规制、水产养殖规模、政治身份、水产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水产生态养殖认知、养殖环境影响认知、融资容易程度,其皆产生正向影响。其三,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重要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水产生态养殖预期收益、融资容易程度、资源环境价值认知、养殖环境影响认知、水产生态养殖认知、水产养殖规模,其贡献率分别为 38.2% 、 14.8% 、11.1% 、 8.7% ! 7.7% 、 6.6% 。其四,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重要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水产养殖规模、水产养殖收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养殖环境影响认知、融资容易程度、水产生态养殖认知、产业组织参与情况,其贡献率分别为 47.5% 、 9.9% 、 9.2% 、 7.4% 、 4.9% 、 4% 。其五,通过对多个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比较发现,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存在较大差异。在5类影响因素中,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特征,其主要贡献率为 53% ;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因素主要为养殖特征,其主要贡献率为61.4% 。这体现了养殖特征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图2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行为的相对重要性

表3二元Logistic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中的影响因素排序

同时,在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重要因素中,经济特征、认知特征维度的主要贡献率较高,分别为 53% 、 27.5% ,表明产生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的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态经济人”的属性—既有关注农业生产效益的经济理性,又有重视生态价值的生态理性,,这与一些现有研究[30-31]的结论一致。此外,在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中,政府补贴与技术培训变量作为可能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现有大多数研究结论不一致。就政府补贴而言,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样本农户水产养殖规模较小;大多数受访农户表示,只有极少数规模养殖户能获得政府补贴,且金额不高。就技术培训而言,这可能是因为现阶段的培训内容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及职业院校共同决定,以疫病诊断与防治为主,而较少涉及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服务。
3.2 建议
一是要以“双碳”目标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综合考虑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生态化、规模化、专业化。如政府可结合当地生态情况,引导适度提高规模养殖水平,进而促进农户参与生态养殖意愿向行为转化。二是要重视经济特征对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影响:在充分考虑生态农产品功能属性、商品属性的基础上,建立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提供条件,为农户的增收创效提供激励;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通过贷款贴息、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打破农户参与生态生产的资金瓶颈,同时丰富金融供给形式,满足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三是要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通过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示范宣讲等活动,宣传生态发展理念,提升农户生态发展认知,强化其环保意识与生态责任感,推广农业生态生产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溢出效用,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生态农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四是可以政治身份的行为规范为导向,推动中共党员、村干部率先参与生态生产,并辅以培训和指导,确保其生态生产行为达到预期收益,进而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发挥中共党员、村干部参与生态生产的示范效应、引领效应。五是可在明确界定规模化养殖类型的基础上,细化生态养殖相关规范,明确养殖全过程中的相关环保责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唐启升.中国式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过去和未来[J].渔业科学进展,2023,44(6):1-6.
[2]宾幕容.农户水产生态养殖技术采纳行为及激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
[3]秦鹏,徐海俊.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现实困境与规范进路[J].农村经济,2019(12):88-95.
[4]张懿,纪建悦.中国海水养殖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驱动因素分解[J].农业技术经济,2020(4):94-106.
[5]董双林.论我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集约化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15,33(5):4-9.
[6]胡金城,于学权,辛乃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水产,2017(6):94-97.
[7]唐启升,丁晓明,刘世禄,等.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4,32(2):5-11.
[8]叶乃好,庄志猛,王清印.水产健康养殖理念与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101-104.
[9]“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综合组.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1-7.
[10]汪凤桂,林建峰.农业龙头企业对水产养殖户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18.
[11]刘家寿,王齐东,解绶启,等.内陆大水面生态牧场化管理:群落调控、生物多样性恢复与资源利用[J].科技促进发展,2020,16(2):237-242.
[12]徐翔,陶雯,袁新华.农户青虾新品种采纳行为分析:基于江苏省青虾主产区466户农户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3(5):86-94.
[13]方建光,李钟杰,蒋增杰,等.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22-28.
[14]李博伟,徐翔.农业生产集聚、技术支撑主体嵌入对农户采纳新技术行为的空间影响:以淡水养殖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1):124-136,164.
[15]宾幕容,文孔亮,周发明.湖区农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和行为分析: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7,37(9):185-191.
[16]李昊,李世平,南灵.农户农业环境保护为何高意愿低行为?:公平性感知视角新解[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8-27,155.
[17]畅倩,颜俨,李晓平,等.为何“说一套做一套”: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1(4):85-97.
[18]郅建功,颜廷武.技术感知、风险规避与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基于对鄂皖冀3省1490个农户的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1):74-80.
[19]尹才,刘淼,孙凤云,等.基于增强回归树的流域非点源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3):911-919.
[20]邝佛缘,陈美球,李志朋,等.农户生态环境认知与保护行为的差异分析:以农药化肥使用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1):321-326.
[21]张林秀.农户经济学基本理论概述[J].农业技术经济,1996(3):24-30.
[22]陈和午.农户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文献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04(3):2-10.
[23]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4]罗岚,李桦,许贝贝.绿色认知、现实情景与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对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象解释[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4):649-658.
[25]余威震,罗小锋,李容容,等.绿色认知视角下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J].资源科学,2017,39(8):1573-1583.
[26]郭清卉,李昊,李世平,等.基于行为与意愿悖离视角的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以有机肥施用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1):212-224.
[27]石志恒,符越.技术扩散条件视角下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以无公害农药技术采纳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1):29-39.
[28]李福夺,尹昌斌.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发生机制研究:基于湘、赣、桂、皖、豫五省(区)854户农户的调查[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59-67.
[29]DEFRANCESCOE,GATTOP,RUNGEF,etal.Factorsaffecting farmers'participation in agri-environmental measures:Anorthern Italia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8,59(1) : 114-131.
[30]姚柳杨,赵敏娟,徐涛.经济理性还是生态理性?农户耕地保护的行为逻辑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86-95,156.
[31]张朝辉.农户退耕参与意愿的生成逻辑:经济理性或生态理性[J].林业经济问题,2019,39(5):449-456.
(责任编辑:袁萍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hnkx2025061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