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水产品抽样工作关键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作者: 杨慧杰 王雪松 紀源 杨雕中图分类号:S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6755(2025)07-0080-04
Critical aspects and common challenges in the sampling of aquatic products from production areas
YANG Huijie1,WANG Xuesong²,JI Yuan1,YANG Diao² (l.Liaoning Inspection,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Centre,Shenyanglloo36,China; 2.Panshan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Panjin City,Liaoning Province,Panjin,24lo7,China)
Abstract:To further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aquatic product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outlines critical aspects of the sampling process, including responsibility allcation among sampling personnel, preparatory procedures prior to sampl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operational standards during sampling,on-site sample handling and preservation. Concurrently, analyze prevalent challenges such as inadequate communication among sampling teams,insuficient preparatory work,non-comliance with operational protocols,improper sample storage,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quatic products;sampling ;quality control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头等大事。水产品种类繁多,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水产品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1]。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安全风险,及时发现并防止不合格、不安全的水产品流入市场,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环节。
产地水产品抽样作为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的首个环节,其是否合规、合理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因此把控好该环节的质量意义重大[2]。
笔者结合产品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水产品抽样工作的关键点进行梳理汇总,对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将水产品监督抽检工作做得更好。
1 抽样关键点
1.1 抽样人员
产地水产品抽样工作涉及三类人员,分别是被抽检单位所在地渔业管理部门人员、渔政机构执法人员(要求具备执法资格、有执法证件)3以及质检机构人员。在国家级及省级水产品产地监督抽查抽样工作中,渔业管理部门人员包括省级、市级和县区级及以下的渔业管理部门人员,主要负责工作的协调和样品的抽取;渔政机构执法人员主要负责抽样过程中的执法工作,确保抽样工作的合法性,并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质检机构人员主要负责协助、监督、样品预处理和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4]。从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可以清晰看出,产地水产品抽样工作对专业性要求极高。只有各岗位人员都秉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密切配合、互相监督,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才能圆满完成抽样任务。
1.2 抽样准备工作
抽样准备工作是顺利开展抽样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所有参与抽样工作的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均应熟知工作职责、抽样方法,并按照监督计划要求提前做好培训工作,同时要保证参与抽样工作人员的数量。二是准备任务文件、抽样单、签字笔、抽样袋、封条、记号笔、自封袋、相关记录表格、胶带、乳胶手套和一次性围裙等抽样材料[5-6]。三是水产品种类繁多,各类水产品现场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按照待抽取样品的种类准备对应的抽样工具,如抽检鱼类,必须准备砧板、菜刀、刮鳞器;抽检蟹类,需准备骨剪、防磨手套;抽检虾类,需准备防滑手套、手术剪刀等。
1.3 抽样过程
抽样过程是整个抽样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耗时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环节,包括沟通、采样、制样、封样、贮存、交接几个环节。
1.3.1 沟通
沟通主要是指抽样人员和受检单位负责人的沟通,抽样人员需向其表明来意,出示任务文件、有效证件,告知抽样的种类及数量,无异议后开始进行采样。
1.3.2 采样
采样又分为抽样单的填写、样品的正确识别、起捕方式几个方面。
包括样品名称、编号、商标、标识、规格型号、执行标准、产地认证情况、抽样数量、抽样基数、抽样场所、被抽检单位信息、抽样组织单位和承担单位信息、被抽检单位负责人签字、质检机构人员签字、被抽检单位所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渔政机构人员签字等多项信息,每个信息都需要与被抽检单位进行详细核实,并签字确认。除此之外,监督抽查样品的封样袋也要求抽样人员、被抽检单位负责人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人员签字确认[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hyby20250723.pd原版全文
产地水产品抽样涉及的样品种类繁杂,从鱼类种类上看不仅有常见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等,更有拉氏(Rhynchocypris lagowskii)、河鲀(Tetraodonti-dae)、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等不常见的品种;从虾类种类上看,有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等淡水虾以及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等海水虾。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在开展检测时所测项目不同,且制样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正确识别水产品样品种类,并按标准要求进行样品制备,是确保抽样工作圆满完成的重要一环[8]。
产地水产品的抽样必须在养殖池塘或网箱中进行活体取样,取样方式常用的包括垂钓和旋网,垂钓的优点是对养殖水面的影响最小,缺点是垂钓产品的种类和规格不可控[9,由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作业时间长;旋网相对于垂钓而言,作业时间迅速,且更容易得到所需抽检的品种,但因作业时声音较大,可能会惊吓鱼群。因此目前最常用的起捕方式是抽样单位提前与被抽检单位取得联系,由被抽检单位捕获所需样品后放入小范围围栏内进行暂养,以便抽样人员抽取。
1. 3.3 制样
按照GB/T30891—2014标准要求,鱼类至少取3尾,清洗后去头、骨、内脏,取肌肉等可食用部分搅碎,混合均匀后备用,试样量 400g ,分为2份。虾类至少取10尾,清洗后,去虾头、虾皮、肠腺,得到整条虾肉后搅碎混合均匀后备用,试样量400g ,分为2份。蟹类取至少5只后清洗,取可食用部分(肉及性腺),搅碎混合均匀后备用,试样量为 400g ,分为2份。贝类将样品清洗后剥壳,收集全部软组织和体液匀浆,试样量为 700g ,分为 2份[10-11]。一般现场处理样品条件比较简陋,但一定要做好清洁,特别是不同样品之间一定确保处理工具清洁到位,防止污染。
1.3.4封样、贮存、交接
样品处理完毕后,需要低温保存,防止腐败,特别是夏季要尤其注意,需要车载冰箱。因采样时间不固定,特别是采样地点距离检测机构较远时,样品的保存条件尤为重要,保存完好是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的基础[12-13]。样品交接时,需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标识的清晰性,交接双方需签字确认。
2 典型问题剖析
2.1抽样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
在实际的产地水产品抽样工作中,抽样工作人员需要关注工作细节方面。部分抽样工作人员与养殖户、产地工作人员等相关方沟通时,无法清晰准确地传达抽样目的、流程以及所需配合事项,导致信息不对称[14],引发对方的误解与不配合,延误抽样工作进度。或者抽样人员与现场捕捞人员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捕捞上来的水产品种类不对或者样品量不足,延误任务完成时间[15]。例如,在某产地抽样时,抽样人员未详细告知养殖户抽样的种类及数量,导致养殖户自行捕捞的水产品不符合抽样要求,必须重新捕捞,导致抽样时间过长,增加了采样成本。少数抽样工作人员对抽样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扎实,对各类水产品的抽样标准和规范理解不透彻,使得抽样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无法获取符合标准的样本。此外,个别抽样工作人员未提前关注天气情况,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不仅会给抽样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可能导致抽样任务无法完成。人员培训不到位也是常见问题之一,抽样工作人员对新的抽样技术、法规政策以及新品种水产品的特性等未进行全面培训,了解不足,在实际抽样中就容易出现失误。
2.2抽样准备工作不充分
抽样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抽样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例如,采样袋数量不够、标签缺失或者抽样工具损坏等情况,都属于抽样准备工作不充分。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抽样效率,甚至可能导致无法完成抽样任务。
2.3抽样过程中的问题
抽样过程是最容易出现失误的环节。一是起捕方式问题,不同的水产品对起捕方式有不同要求,若采用不恰当的起捕方式,如使用过大的渔网捕捞小型鱼虾,会造成鱼虾受伤或塘中的鱼虾受惊;二是样品处理是否规范,在对水产品预处理过程中,是否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预制样品时,样品是否混合均匀,均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如在抽检对虾样品时,预处理需去除干净虾壳和肠腺,否则会影响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检测。
2.4样品保存不当
水产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极易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且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许多需冷藏保存的水产品,若在运输或暂存过程中脱离低温环境,放置在常温甚至高温环境下,样品内部的酶活性会迅速增强,加速蛋白质分解、脂肪氧化等生化反应,致使水产品肉质软化、产生异味、颜色改变等,严重破坏样品的完整性。
3 改进建议
3.1提升抽样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邀请行业专家或具有丰富抽样经验的人员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抽样目的、流程,以及应对各类沟通场景的技巧。培训后进行模拟考核,确保抽样人员能熟练、准确地与养殖户、产地工作人员等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完成抽样任务;二是提升操作熟练度,定期开展抽样工具使用和抽样标准规范的培训活动,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加深抽样人员对抽样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对抽样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进行定期评估,不通过者需再次培训直至合格,并建立培训档案,记录抽样人员的培训情况和考核成绩[16];四是强化任务规划能力,要求抽样人员在执行任务前,制定详细的抽样计划,其中必须包含紧急情况应对措施;五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抽样现场,抽样人员使用标准用语,与捕捞人员明确所需水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规格等要求,并设立沟通反馈机制,捕捞人员在捕捞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抽样人员,以便及时调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hyby2025072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