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为什么又超预期了?
作者:谢九如果按照出口地区来看,今年1月至7月,中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东盟、欧盟和美国,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3.5%,对欧盟出口增长7.0%,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12.6%。
除了传统的三大主要出口目的地,今年中国的出口目的地分布明显更加多元化。以最新的7月份出口数据来看,中国对非洲的出口猛增,7月份大涨42.4%,对拉美增长7.8%,对韩国出口增长4.7%,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都在明显加快。在非美国家出口大涨的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快速下降,7月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22%,降幅较6月份扩大了近6个百分点。
所以,如果以出口目的地来观察,当前中国出口的一个基本格局就是,对美国的出口明显降速,但是对非美国家,出口开始快速增长。正是由于对非美国家的出口增长,抵消了对美国出口的下降,最终带动中国的整体出口好于预期。
中国的出口格局之所以出现对美大降、对非美国家大涨的现象,一方面是关税效应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出口的主动选择。
从关税因素来看,今年一季度,由于进出口商预期特朗普上任后会大幅提高关税,所以赶在关税生效之前抢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几个月的需求。随着4月份特朗普发起关税大战,虽然中美双方在5月中旬达成了关税谈判协议,但是部分加征关税还是开始生效,这对中国对美出口开始产生抑制效应。
除了关税效应之外,中国对美国出口大降,更大程度上还是中国出口商的主动选择,从技术角度来看,很多出口商开始将以前直接运往美国的商品,通过东盟等地区第三方转运,而从更大的战略层面来看,中国也在努力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对非美国家的出口,并非仅仅是借道第三方,而是从战略层面将出口目的地分布更加多元化。
过去很多年来,中国其实一直在试图降低对美国的出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以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来看,在2018年左右,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高达20%,但是最近几年一直下降,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已经不足15%。如果以最新7月份对美出口数据来看,当月中国对美出口占比更是只有11%。
在或主动或被动减少了对美出口之后,中国努力将商品卖到全球更多国家,从7月份数据来看,除了对美出口大降,对其他很多地区的出口都在明显增长。正是由于中国开拓了更多的出口目的地,最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冲美国关税冲击。
除了拓宽出口目的地的努力之外,中国出口超预期增长,本质上还是因为中国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虽然最近几年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不如从前,但是中国制造的质量明显提升,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最近几年崛起的电动汽车、电池、光伏等等,在全球范围内都广受欢迎,即使在关税成本上升之后,全球竞争力依然存在。
事实上,中国的出口一向具有很强的韧性,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当时全球普遍认为中国的出口将遭受重挫。结果,2020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依然实现了正增长。2021年,中国的出口增速更是超过了20%。这两年疫情期间,出口为中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中国出口的历史表现来看,这一次在关税大战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表面上看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但其实也并不让人意外。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出口已经高枕无忧,从下半年来看,还是面临极大挑战。
首先,今年的出口超出预期,部分因素在于抢出口效应,赶在高关税生效之前加大出口。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了未来的需求,随着抢出口效应降温,未来几个月的出口有可能面临萎缩压力。
其次,中国对非美国家的出口大幅增长,有部分是通过转口贸易的方式最终流向美国。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封堵转口贸易的通道,最近,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经第三国转运至美国的商品加征40%的关税,并且处以罚金,这将给中国商品的转口贸易带来压力。
美国对于转口贸易的认定方式,可能不只局限于商品通过第三国转运,中国在第三国投资设厂生产的商品,也有可能被认定为转口贸易,这将对中国企业出海带来较大压力。
除此之外,中美的贸易会谈也还没有尘埃落定,5月份达成一份临时协议后,在瑞典展开的第三轮贸易会谈并没有获得重要进展,未来中美关税仍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如果中美关税的最终协议无法获得满意结果,中国出口的压力将再度上升。
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中国通过向非美国家增加出口来减缓美国出口压力的方式,在短期之内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从长期来看,也会面临挑战。因为和美国相比,无论是欧洲还是东盟和非洲等地,需求还是相对有限,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涌入,将来可能也会遭遇当地的抵触。
尤其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美国又对全球国家征收高关税,未来全球贸易保护将会显著抬头,很多国家都将主动或被迫提高贸易壁垒,对于中国出口而言,未来的挑战不只来自美国,更是一种全球性挑战。
所以,从长远来看,中国一方面要发挥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优势,充分参与全球市场,但与此同时,更要挖掘国内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撬动消费的潜力。当中国的内需变得越来越旺盛,不仅会拉动自身经济增长,对于全球经济也是福音,这反过来又会极大改善中国的出口环境,最终形成内外需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