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简短的介绍
作者:苗炜
弗吉尼亚的爸爸莱斯利·斯蒂芬,是个作家和出版人,他把自己的儿子都送去读高中,读剑桥,女儿则留在家中,自己教她们读书写字。当时,医学界有一种观点是,接受教育对女性的智力有好处,但对她们的身体不好。有一位医生还写过论文,讲身体孱弱的女性,受教育之后容易发疯。弗吉尼亚年轻时就曾发疯,精神崩溃的情况在她一生中多次出现,她的死亡也源于精神崩溃,但说受教育会让女性发疯,这肯定是无稽之谈。一个敏感的女性受到压抑,才有可能出现精神崩溃。
在弗吉尼亚成名之后,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都曾打算授予她荣誉博士的头衔,但弗吉尼亚都拒绝了。她也有机会被封为勋爵,也被她拒绝了。这种拒绝,可以说是她对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反抗,这个由男人主导的社会不给她上大学的机会,却要在她成名之后给她一份荣誉,这是弗吉尼亚不愿意领受的一份荣誉。
爸爸莱斯利,妈妈茱莉亚,这两个人结合的时候都是二婚。莱斯利的前妻死了,给他留下一个女儿叫劳拉,有先天智力缺陷,需要人照顾。茱莉亚是个寡妇,带着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莱斯利和茱莉亚,各自带着和前任生的儿女结合,他们又生了四个孩子,两个女儿是瓦妮莎和弗吉尼亚。婚前他们有四个孩子,婚后又生了四个孩子,一共有八个孩子。他们住在伦敦海德公园门,家中雇了七个佣人,这一大家子算是中上阶层,这一阶层的男孩一般是上剑桥上牛津,女孩在家受教育,然后嫁人,这就是基本规定好的生活道路。
弗吉尼亚和姐姐瓦妮莎跟着爸爸妈妈学数学和语言,也跟着家庭教师学绘画和音乐,姐妹两个的数学都非常糟糕,据说弗吉尼亚终生都靠手指头来算数,两个人也不喜欢音乐。弗吉尼亚9岁时,和哥哥姐姐一起办了一份家庭周报,叫《海德公园门新闻》,记录家里发生的事,灯坏了,水管坏了,哪一个孩子生病了,都会写下来。每到夏天,一家人会到康沃尔郡海边度假,他们在那里租了一个房子叫“托兰德屋”,房子有花园,还有一个小板球场,穿过板球场就是大海,七八个孩子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嬉闹度假。《海德公园门新闻》记载过,某一天,有朋友邀请弗吉尼亚和她的哥哥一起去灯塔那边,船夫认为,潮汐和风向都适合去灯塔。这是少女时代的一句简单记录,多年之后,人们评价弗吉尼亚最伟大的两本书,就是《到灯塔去》和《海浪》。这两本书最初的灵光都是她少儿时期在海边感受到的。伍尔夫的母亲茱莉亚·达克沃斯,摄于1874年
1895年,妈妈茱莉亚去世了。当时爸爸莱斯利·斯蒂芬63岁,他本来以为自己年老的时候,比他年轻15岁的妻子还能照顾他,没想到茱莉亚48岁就死了,他第二次成为鳏夫。茱莉亚怎么死的呢?流感加风湿病,当年的医疗条件,一场略重的疾病就会夺去一个人的生命。但生病之前,茱莉亚的身体也不好,她照顾八个孩子,还从事各种社会慈善工作,每天都疲惫和烦心。按照弗吉尼亚的说法,爸爸一直从妈妈那里索要同情。所谓索要“同情”,就是要求妻子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丈夫身上,妻子就像是丈夫的拐棍。这个拐棍没了,爸爸莱斯利就失魂落魄,喜怒无常。茱莉亚跟前夫生的女儿斯特拉,此时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照顾父亲,照顾几个弟弟妹妹,但不料想,两年后,斯特拉也去世了。如果用一个英国词来形容母亲茱莉亚和同母异父的姐姐斯特拉,那就是“家中天使”。家中天使这个词,出自英国诗人考文垂·帕特莫,他把夫妻之爱比作基督之爱的一种,把担负妻子和母亲责任的女性称为“家中天使”,为丈夫、为子女、为了家庭生活奉献一切,我们称之为“贤妻良母”,英国诗人把这个再神圣化一点儿,说是家中的天使。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指南明确地说,女人一定要心甘情愿地位居男人之下,要成为别人快乐的来源,同时自己也要获得快乐,必须战胜三大敌人——自私、懒惰、虚荣。这就是英国版的“三从四德”,服务于丈夫,献身于家庭,这就是妇女要恪守的“妇道”。茱莉亚和斯特拉都是“守妇道”的“好女人”。在她们两个人死后,爸爸莱斯利又想把弗吉尼亚的姐姐瓦妮莎发展成这样的“家中天使”,但瓦妮莎拒绝了。
我们看看弗吉尼亚是怎么描述“家中天使”的,她在1931年对职业女性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可能没听说过“家中天使”,维多利亚时代每个家庭中都有这样一个天使。她相当惹人喜爱,有无穷的魅力,一点儿也不自私,在家庭生活这门难度极高的学科中出类拔萃。每天她都在牺牲自己,如果餐桌上有一只鸡,她就吃鸡爪子;如果屋里有穿堂风,她就在那儿挡着。简而言之,她是这样一个人:从来没有自己的想法、愿望,她总是更愿意听从别人的见解和意愿。弗吉尼亚说,她要写作,就要先杀掉这个“家中天使”——“写作时,我落笔的第一个字就与她遭遇,她翅膀的影子投落在我的纸上;我听见她的裙子在屋里沙沙作响。也就是说,我一提笔评论哪本书,她就溜到我身后,轻轻地说,我亲爱的,你是个年轻女人,你在评论一本男人的书,你要可爱一点儿,温柔一点儿,说些奉承话骗人话吧。把我们女人全部的诡计和把戏都用上,永远不要让人猜出你有自己的头脑,要做个纯洁的女人。我转身朝这个天使扑去,扼住了她的喉咙,我竭尽全力杀死了她,我要是没杀死她,她就会杀死我,杀死作为作家的我。”疯狂中的美妙表述
弗吉尼亚24岁开始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叫《远航》,写一个叫蕾切尔的24岁姑娘,登上了一艘去南美的船,这次远航也是一条成长之路,蕾切尔最后以死亡来对抗婚姻,她不愿意承担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则刻画了拉姆齐夫妇的形象,这是以她的父母为原型的。拉姆齐夫人要照顾家中的八个孩子,小说中说,“她把所有的男性都置于她的保护之下,因为她不能解释的理由,因为他们的骑士风度和勇气,因为事实上是他们在订立条约,统治印度,控制金融,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对她本人的态度,那是任何妇女都不会感觉不到或者觉得不愉快的,那是某种可以信赖的、孩子气的、恭谨崇敬的态度”。拉姆齐夫人有极高的情商,能洞察每一个人心中的念头,知书达礼,对命运隐忍屈从。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所描述的一幅家庭画像,拉姆齐夫妇的婚姻还是非常幸福的,他们有非常饱满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能够包容性格上的细微差异。她在回忆文章中也说过,母亲茱莉亚和父亲莱斯利之间维持了15年的婚姻,达到了男女关系之间最令人陶醉的程度。但随着母亲的去世,包裹在这个家庭上的甲胄也就消失了。
在母亲去世十年之后,弗吉尼亚还写过一段话:“我数不清有多少次,夜晚躺在床上,或者走在街上,或者走进房间,她就在那儿,美丽,有力,带着她那熟悉的用语和她的笑声,她比任何生者都离我更近。” 我们得说,“家中天使”这个词很古怪,它散发着一种女性特有的魅力,但职业女性和“家中天使”的确有极深的矛盾,弗吉尼亚爱自己的母亲,在母亲去世之后,在同母异父的姐姐斯特拉去世之后,年少的弗吉尼亚第一次精神崩溃。她的父亲、她同母异父的两个哥哥,都是维多利亚时代价值观的维护者。父亲会教女儿读书写作,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会给弗吉尼亚布置一个整洁舒适的房间,还会带着瓦妮莎和弗吉尼亚去参加舞会,去社交。在乔治看来,妹妹去社交,就是去找结婚的对象,嫁给一个有出息的男人,这就是她们的出路。但弗吉尼亚觉得被哥哥拉出去社交,就像是一条瘸腿的狗被拉着去耍马戏,姐妹两个在社交上都是失败者,她们想搬出这个家,离爸爸和哥哥远一点儿,她们不想做“家中天使”,她们想做自由的女人。
1903年,莱斯利去世。父亲去世之后,他的那些缺点就被遗忘了,弗吉尼亚会留恋父亲的和蔼、睿智和才华。但是,斯蒂芬家的孩子还是很快决定搬家,莱斯利·斯蒂芬和茱莉亚生的四个孩子是斯蒂芬家的孩子,茱莉亚和前夫生的三个孩子姓达克沃斯,是达克沃斯家的孩子。瓦妮莎和弗吉尼亚青春期的时候,总被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拥抱,这种拥抱带有很强的性的意味,弗吉尼亚6岁的时候,另一个达克沃斯哥哥曾经把她抱到桌上,看她的私处,弗吉尼亚40多岁的时候,说她回想起这些事,还是会羞愧得发抖。弗吉尼亚终其一生都是性冷淡,她和丈夫伦纳德的关系很好,但两个人好像都不喜欢鱼水之欢。斯蒂芬家的孩子后来搬到了戈登广场46号,这里光鲜明亮,室内都是白色乳胶漆的墙面,位于布卢姆斯伯里。弗吉尼亚的哥哥索比在剑桥大学上学,他的同学们每周都会到家里来聚会,这就形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小集团。这些年轻的知识精英,非常重视友谊和举止,必须要“有范儿”,这种范儿要刻意训练并且认真遵循,一定要懒散,一定要抽烟,一定要言谈大胆不能羞怯,对世俗要漠视,对大英帝国要感到荒谬。然而,几年后,索比患病去世。十年之间,弗吉尼亚的妈妈死了,姐姐死了,爸爸死了,哥哥死了。
在索比去世之后,姐姐瓦妮莎很快跟克莱夫·贝尔结婚,贝尔是索比的同学。看起来,弗吉尼亚也会从这群剑桥的年轻人中找一个结婚。她是在五年之后,30岁的时候嫁给伦纳德·伍尔夫的,在这五年间,姐夫贝尔一直鼓励弗吉尼亚写小说,并且对她的写作提出很多建议。弗吉尼亚和姐夫贝尔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一方面她觉得姐夫贝尔夺走了她的姐姐,另一方面她和姐夫一直处于调情的状态。这种关系略有一些奇怪,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千奇百怪。她的丈夫伦纳德,把异性间的调情和交媾都视为一种“健康的邪恶”,他对情欲持一种轻蔑态度,他说,在我看来,女人绝对是令人厌恶的颓败之物,爱上女人是堕落的,99%都是来自交配的欲望。伦纳德总是被纯净的女性心灵所吸引——那是一种敏感的温和的心灵,微妙又难以捕捉。正是在布卢姆斯伯里的聚会上,弗吉尼亚结识了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薇塔是一位小说家的妻子,自己也写作,她非常漂亮,懒散,出身名门,又有西班牙吉卜赛人的血统,她跟丈夫奉行的是一种开放式婚姻,夫妻两人都有各自的同性情人。薇塔是个率直的毫不含糊的同性恋,薇塔曾经指责弗吉尼亚把她们的感情当作文学创作素材。弗吉尼亚在这场恋爱中有着一个情人的完整感受,她会感到焦急、绝望、期待。薇塔的丈夫,和伦纳德·伍尔夫,对这两位人妻的恋爱也知道,但他们都以很平静的态度接受了这件事。弗吉尼亚在自己的日记中有大量对薇塔的描述,她的小说《奥兰多》主角正是来自薇塔的形象。薇塔是弗吉尼亚最为出名的同性恋人。决定嫁给伦纳德的时候,弗吉尼亚说过,我要按照我原有的方式生活,你要给我自由,我要做到诚实。在她自杀之前,她给丈夫留下一封短信,她说,你已经给了我可能的最大幸福,两个人过得不可能更开心了。
弗吉尼亚在1904年、1913年和1915年间都有间歇性的精神崩溃,头疼,身体不适,有自杀倾向,还有严重的幻听,她会听到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和她说话,听到过世的母亲和她说话,听到小鸟用希腊文在表演戏剧。在嫁给伦纳德之后,丈夫担负起照顾弗吉尼亚的责任,会记录她的生理症状,睡眠如何,体重增加或减少多少。但那时的精神病学还不能诊断她的病情,从现在的观点看,她可能有抑郁症,也有躁郁的状况。当时,伦纳德采用的办法就是安心静养、离开伦敦减少社交活动,送去疗养院而不是送进疯人院。弗吉尼亚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能保持清醒的认识,甚至能预感到崩溃的来临,她说自己是在疯狂的熔岩中找到自己的写作主题的,那种疯狂使一个人心里猛然喷射出的一切东西是成形的,完成了的,而不是在清醒时一点一滴呈现的。1931年,伍尔夫在写《海浪》最后几页的时候,就能感觉到疯狂的逼近。她说,我一直在最后十页旋转,如此紧张和陶醉,我好像跟在自己的声音后面蹒跚着,或者是跟在某个讲话的人后面,就像发疯的时候。我几乎害怕起来,想起过去在前面飞翔的那些声音。
后世的评论家会注意到斯蒂芬家族精神疾患的遗传性,也会考量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压抑,一个过于敏感的女性,遭遇社会生活的强制与扭曲,肯定会有疯狂的反应。斯蒂芬家的人及丈夫伦纳德对弗吉尼亚的发疯状态并不避讳,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定程度上的病态感情乃是人类通常情感的一部分,弗吉尼亚记述了这种感情,并且在疯狂中找到了一种美妙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