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人飞机到塑料专辑,全球环保的双标游戏

作者: 一皆

从私人飞机到塑料专辑,全球环保的双标游戏0

为什么我必须少吃肉,富人却乘坐喷气式飞机

近年来,最出名的欧美环保翻车名人,莫过于著名的真人秀家族——卡戴珊家族。卡戴珊家族的奢华生活早已不再是新闻,但这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卡戴珊曾多次倡导环保,呼吁减少碳排放,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她家每月的用水量高达870吨(能够让一个普通三口之家用4年),为了美化庭院,她甚至在缺水的夏季,让花园里的水龙头24小时不停地流。

专门记录名流私人飞机航程的账号@celebjets爆料:卡戴珊家族高调的小妹凯莉珍娜(21岁时就以9亿美元身价登上“全球最年轻富豪”排行榜)为了避开塞车,时常乘坐私人飞机从洛杉矶城东到城西,从乘机开始计算,全部航程不到12分钟。

网上其他账号也曝光了众多名流的私人航线记录,包括加拿大说唱歌手德雷克(18分钟航程)、美国拳王梅威瑟(10分钟航程)、特斯拉CEO马斯克(9分钟航程),除此之外,法国足球运动员姆巴佩、原英国王室成员哈利夫妇等名人也纷纷上榜,至今这类榜单还在逐月更新中。

一系列环保翻车事件引起了公众愤怒。墨西哥网友说:“太平洋的海龟完蛋了!这绝对不是我们省洗澡水就能救得了的事情。”英国网友提到了近年来的气候异常:“伦敦的夏天热到40摄氏度,西班牙葡萄牙野火烧不尽,而这些坐着航程15分钟私人飞机的名人们,忘了自己喊过的环保口号。”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简称:CNBC)的嘉宾称:“工人阶级总是被教导要对地球负责,但富裕阶层却往往通过高碳排放的生活展示他们的‘富贵’‘与众不同’,尤其是奢华生活方式。”

德州街头采访的一位年轻路人说:“为什么我必须少吃牛肉,还要回收番茄罐头瓶,而1%的富人去个棕榈泉(美国度假胜地),却可以向大气层排几吨的温室气体?”

行业环保,99%落实在了口号和溢价上

除了名人环保人设翻车,行业环保营销也在翻车,用评论者的话说:99%都落实在了口号上。

近年来,K-Pop(韩国流行乐)在全球影响力巨大,BTS、Blackpink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组合纷纷站出来呼吁大众环保,全球各地的粉丝也配合去种树、用金属吸管、到街道捡垃圾等,极力践行环保举措。

韩国内容振兴院发布的“音乐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韩国实体唱片的发行量超过1.19亿张。

而根据英国路透社的报道,一张专辑所使用的塑料(包括CD、照片卡、画册、包装塑料等)比6年前增长了14倍,这直接加剧了塑料污染。

韩国议员指责SM、YG、JYP、HYBE四大娱乐公司为了赚钱,故意过度包装专辑。每个偶像团体的专辑,除了CD本身,几乎都会配备数量庞大的塑料小卡片,并且多买一张CD,就多一个参加签售会的机会,所以很多粉丝会购买多张专辑,然后将很多不用的附赠品直接丢弃。该营销模式被称为“塑料专辑罪恶(PlasticAlbumSins)”。

韩国评论者称,这是行业的赢利模式,不应该苛责明星以及粉丝。但遗憾的是,K-Pop产业的巨量攀升,的确是建立在塑料污染爆炸式增长上的。

除了口号式“环保”,还有产业找到了有利可图的新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打出“绿色环保”的旗号。WGSN公布的数据显示,有环保提示的产品,销售速度比普通产品快了270%。然而,环保并不总是等于更便宜的价格,相反,环保产品的价格往往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绿色溢价”(GreenPremium),业界专家卡诺林·鲁比多(CarolynRubido)预测,该现象在未来50年将成为商业主流。

消费者一边为环保产品买单一边质疑:这些溢价真的能换来环境的改善吗?

从新闻爆出连锁快餐店的纸质吸管无法回收,到当季衣服用的可持续材料成分是石油,再到前两年宣称能够减少牲畜养殖带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植物人造肉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可能是普通牛肉的4倍~25倍,环保产品已打破了人们对它的预期。

长年累月的环保翻车事件,开始让各国年轻人对整个“环保议题”产生疲惫:我们究竟为谁的环保买单?环保是为了人类族群未来的生存,还是已变成一场行业和名人的掘金、贴金策略?

从私人飞机到塑料专辑,全球环保的双标游戏1

1%的富人排放的温室气体,远比50%的贫困民众排放的要多

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6~29岁的人群最容易对气候变化感到“担忧”,他们对环保的反感,源于富裕国家的富人和行业打着环保旗号,却要求普通人承担经济代价。

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1%的富人排放的温室气体,比50%的贫困民众(基本都生活在不发达国家)排放的还要多,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日本的富人名列前茅。

“不发达国家普通人的生活,天生就是低碳环保的:吃农民种的食物,而不是空运的有机食物,能骑车绝不坐车(贵),衣服不是手作也是穿了很多年……那么,为什么要他们来支付环保的代价?富人应该承担更多!”一位在不发达国家工作的美国年轻人说。

也许,真正的环保,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当环保变成每个人都平等参与的事业,它才能真正起到改变世界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