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聚会,邂逅社交松弛美学
作者: JoJo当代社交焦虑,在“轻聚会”中消解
Q:请为我们介绍下“轻聚会”的核心原则。
EllaChen:轻聚会这种去形式化的“社交+饮食”聚会方式,与西班牙的“TapasNight”(塔帕斯小点心聚会)、日本的“Bistro”(下班后的小酒馆)、北欧的“Fika”(咖啡时间)、意大利的“Aperitivo”(餐前酒)等轻松就餐形式不谋而合:食物是媒介,而非主角;空间无需华丽,一隅飘窗、几盏烛光足矣。它呼应着年轻人装修时“去客厅化”的家居趋势,也悄然疗愈着现代人的社交焦虑——毕竟,真正的连结,从来不需要繁复的仪式感。
我觉得轻聚会的本质是“去负担化”,主人不必追求饮食完美,可以用外卖烤鸡搭配自制蘸料,既省时又坦诚;客人也无需拘谨,甚至可以穿睡衣、拖鞋参加。松弛感来自“不费力”,主人可以提前告知聚会时长(如全程2小时,能让客人提前安排接下来的活动)、用一次性餐盘代替精致瓷器,甚至鼓励大家自带一道小食分享……这些都能让“请客”的压力烟消云散。



Q:在家里如何营造温馨聚会氛围?
EllaChen:如今很多年轻人讨厌传统聚会,其实和一些所谓的“酒桌文化”有关,比如强行劝酒、起哄表演节目,以及讲究谁坐主位和上菜位、端上来的鱼头要冲着谁等细节,Z世代年轻人可不想在这种氛围里,变成一个“表演者”。
真正的聚会是人与人情感的连接,我们要在规则上做减法,在情绪上做加法。我的建议是,在家聚会时,不要把餐桌作为活动的中心点,全部人“围”在一起,可以选一张地毯界定聚会区域,用纸灯笼或串灯替代主灯,光线立刻温柔;背景音乐选择白噪音或低音爵士,把音量控制在似有似无的状态;如果空间局促,直接席地而坐,用靠垫和毯子取代椅子——身体越低,心理防线越容易放松。
轻聚会不是一种模板,而是一种态度,它允许咖啡杯边缘的奶渍、Taco馅料的漏撒、聊天时的突然沉默——这些所谓的“不完美”,恰恰是真实关系的注脚。当我们将目光从餐盘移到彼此的眼睛,或许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味道,从来无需刻意烹调。
Q:轻聚会在食物设计方面有哪些“聪明公式”?
EllaChen:我觉得如今的年轻人在烹饪这件事上几乎两极化,要么是学贯中西餐的高手,要么是靠外卖续命的小白。聚会的核心是长时间聊天,就算是一个可以整出一桌菜的高手,也会面临菜放凉了、不好吃了的状况,所以,对于聚会食物我建议把握三个关键:冷食优先、自助组合、一口大小。冷盘沙拉、芝士拼盘、迷你三明治几乎零失误,主食可参考“Taco吧”模式,备好饼皮、肉类、酱料,让客人DIY;甜品则用杯子提拉米苏或布朗尼块,免去分切的麻烦。记住,食物越容易用手拿着吃,气氛越自在。

杯子提拉米苏
材料(约4人份):
马斯卡彭奶酪250g、无菌鸡蛋3枚、细砂糖60g、淡奶油100ml、浓缩咖啡(或速溶黑咖啡)150ml、咖啡酒(或朗姆酒)15ml、手指饼干12根、可可粉5g
做法:
1.浓缩咖啡晾至室温后,加入咖啡酒;
2.将蛋黄蛋清分离,蛋黄中加入40g细砂糖隔热水打发至浓稠泛白,然后加入马斯卡彭奶酪低速搅匀;
3.蛋清中加入20g细砂糖打发至硬性发泡,淡奶油单独打发至七分发;
4.将蛋白霜、淡奶油分两次折叠加入蛋黄奶酪,保持空气感;
5.手指饼干快速浸入咖啡液(每面1秒),拿出铺于杯底或容器底层,裱花袋挤入奶酪糊覆盖饼干,之后再叠一层咖啡饼干、奶酪糊,冰箱冷藏4小时以上定型;
6.食用前筛上厚厚可可粉,以薄荷叶或浆果点缀即可。

缤纷开放法棍治
材料:
法棍1条、烟熏三文鱼4片、布拉塔奶酪2颗、火腿3片、牛油果1个、柠檬半个、黑胡椒3g、鹰嘴豆罐头1罐、番茄膏1勺、辣椒粉少许、山羊奶酪20g、蜂蜜5g、芝麻菜1把、樱桃番茄4颗、腌黄瓜2根、嫩豌豆苗少许、生洋葱丝少许、海盐适量、开心果适量
做法:
1.法棍厚切成2cm的面包片,平底锅无油中火两面各煎20秒,至边缘焦脆、内芯柔软,也可用烤箱180℃烤3分钟,冷却后涂抹橄榄油锁住水分;
2.牛油果挖出果肉,碾压成泥,挤入半个柠檬的汁,撒海盐与黑胡椒,做成牛油果泥;
3.鹰嘴豆罐头打成泥,加入番茄膏和辣椒粉搅匀,做成甜辣鹰嘴豆泥;
4.山羊奶酪加入柠檬皮屑与蜂蜜,调和成咸酸与清甜的奶酪泥;
5.牛油果泥、甜辣鹰嘴豆泥、奶酪泥可任选一种作为基底酱料抹在法棍上,然后堆叠创作开放法棍治——先放蛋白质层,三文鱼卷成玫瑰状、布拉塔奶酪撕开流心或火腿折叠出立体感,再在顶层按色彩对比穿插鲜蔬,深绿芝麻菜托起番茄片、腌黄瓜丝与生洋葱丝撞色、豌豆苗搭配开心果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