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博主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作者: JOJO青年生存词条
No.3 :网红博主
词条释义:网红博主指在社交平台、博客、论坛等网络场景中,撰写并发布自己观点、感悟、心情、经验等内容的红人。网络时代,成为社交媒体红人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各类网络博主活跃在小红书、B 站、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分享”汇聚流量,变现商业价值。
嗅到网红效应带来的巨大红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当网红”视为一项正经事业,“做博主”的门槛正在降低,不再局限于小部分MCN 机构的推选或天赋异禀者,人人皆可登上梦想舞台。
某社交平台上一项“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的问卷调查显示: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有61.6% 的人表示会在就业时考虑网络博主等新兴职业,“网红”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梦中情职”。2024 年7 月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9 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网络主播,网络主播已经成为国家承认、有具体职业标准的新职业。
那么,网络主播真实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和三位不同领域、不同内容产出的网红博主深入聊了聊,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到鲜花着锦背后的生存困难、人设真相、内容产出焦虑等不为人知的心酸和短板。在职业选择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存哲学,每代人终会蹚出独属于他们的路。
我在网上和别人假装情侣,表演“爱情”
成为穿搭博主之后,阿拓发现身边竟隐藏着众多的小博主,同校的大三学弟已在B 站剪辑了两年的游戏视频;同事的表姐用小红书记录着“不买房不结婚,×× 岁我在×× 租房独居”的生活,积累了超过一万的粉丝;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凭借自家英短猫的神颜在网络上混得风生水起……
“这个年代,人手一个号。”阿拓感慨道。
在认真运营账号之前,阿拓是一个追求时尚的小青年,经常在朋友圈和小红书分享自己的日常。他对“极繁穿搭”这个小门类情有独钟,1 米92 的身高加上天生的衣架子身材,让他穿什么都显得帅气十足,分享的内容总能收获不少点赞。阿拓当时感到无比快乐:“一个个小小的红色爱心让我体会到被人肯定和认同的幸福感,这种感觉太棒了。而且做博主的时间成本不高,还能降低生活开销,非常适合我。”


大学毕业后,未能进入模特圈的阿拓,决定凭借“时髦精”的标签养活自己,成为一名专职的穿搭博主。然而,想要从这个行业获利,乃至保障生存,就不得不面对许多问题。真正踏入账号运营的大门后,他发现“数据焦虑”是每个博主都无法逃避的,无论是KOL、KOC 还是普通小博主,都需要面对流量的压力。
尽管阿拓嘴上说着“不以数据论成败”“做博主是为了快乐”,但穿搭博主需要对客户需求负责,好的流量和转化率至关重要。经历半年粉丝数量停滞不前、广告数据不佳的困境后,阿拓陷入自我怀疑:“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些?”
这时,同样陷入困境的探店博主夏夏看到了多个爆火的情侣号,她找到阿拓,提议合作起一个“情侣号”。
“起号”意味着打造一个新的“人设”,是在虚拟IP 下精心构建的标签。“情侣博主”的火爆,源于当代年轻人“喜欢看别人谈恋爱”的八卦心理。网友们爱“嗑CP”,只要两人之间有一点点引人遐想的互动,大家就能脑补一出缠绵悱恻的情爱故事。

原本不温不火的阿拓,在和夏夏尝试CP 内容后,粉丝数量迅速攀升。无论是旅行、探店还是穿搭,其实内容质量没有太大提升,只因加上“情侣”元素,就变得异常火爆,而且两人外形条件出众,满足了网友对理想情侣的视觉期待。一开始的半年里,他们对标优秀博主的选题,直接“抄作业”:“钢铁直男男朋友给我化妆/ 卸妆”“理工男男朋友为我搭配衣服”“超出片的情侣拍照姿势”……这些话题让他们尝到了被关注的滋味,粉丝数量直逼五万。
积累了流量之后,变现就变得水到渠成。CP 粉通常更热情,而且两个人覆盖的领域比一个人多,能接的广告也多。阿拓和夏夏在粉丝数量达到五万后不久,就接到了某扫地机器人的广告合作,酬劳高达五千元。
“两人因为合约绑在一起,假CP 质变为真情侣”是小说里的常见情节,但现实中,尽管业务和利益高度重合,阿拓和夏夏并没有发展出超出合作伙伴之外的关系,两人只是约定时间碰头,共同完成准备、演绎、拍摄、剪辑等工作。
但阿拓最近感到不快乐,这种不快乐与他之前做穿搭博主时“不走红的不快乐”有所不同,他觉得自己总是“被推着走”。在他看来,“抄作业”是最便捷的方式,他们也尝到了甜头,然而夏夏却认为,仅仅依靠“抄作业”带来的流量并不能支撑一个账号长久发展,还是要做出独有的内容,成为别人“抄作业”的范本。


日常工作中,夏夏的主导权较多,在人设、选题方向、热点指数、发布时间、更新频率等方面都有清晰的规划,比如她为阿拓设定了“巨型黏人小狗男友”的人设,并据此设计了一系列脚本。相比之下,阿拓更像是被动的执行方,夏夏隐约能感觉到阿拓的不满,她也有些委屈,明明自己才是做得多的那一方,还出力不讨好。
许多头部的“情侣博主”,基于真正亲密关系开展的业务模式其实也面临着很高的散伙风险。某百万网红情侣号,男方出轨后被女方挂上全平台声讨,最终以男方退出社交平台完结。关系变动必然带来利益分歧,知名婚姻家事律师易轶曾专门撰写文章解读“网红离婚时直播账号如何分割”,阿拓也时不时会想:“如果我跟夏夏‘分手’,这个账号要怎么切割呢?”
讲述人:阿拓
“如果我跟夏夏‘分手’,这个账号要怎么切割呢?”
小红书情侣博主之一,曾以穿搭博主的身份solo 出道,在遭遇流量瓶颈时,与其他博主组成了情侣CP。

我想“靠脸吃饭”,却变得“不体面”
讲述人:冬爷
一旦尝过了“捷径”带来的甜头,正常的路径对网红来说似乎都成了“歧途”。
抖音颜值博主。不吝于展示身材,也陷入了“擦边”的困扰,流量与争议如影随形。
“颜值博主”在抖音平台上非常常见,顾名思义,是凭借出众的颜值和外在形象吸引粉丝关注,她们在社交平台分享穿搭、唱歌跳舞、教人化妆,或者仅仅只是展示脸,不需要传达什么实质或有用信息,好看就完事了。
冬爷就是一位颜值博主,女团风的年轻时尚打扮加上闪闪发光的、看不出本来面貌的浓妆,吸引了粉丝目光聚焦,但同时,也让她卷入了一场关于凝视与争议的漩涡。
“擦边”是网络用语,指在短视频等平台上靠衣着暴露、行为挑逗吸引眼球的低俗行为。在短视频这个竞技场上,正上演着“万物皆可擦边”的荒诞剧目,冬爷虽非典型的“擦边”博主,但“展示美丽”和“擦边”的界限很模糊,当她穿着清凉吊带和短裙,伴随着音乐对着镜头不停撒娇时,就悄然融入了某些“擦边”元素。她知道会发生一些争议,却无力改变。
鲜有人知,冬爷最初其实是一名美食博主,那时候她素面朝天,戴着黑框眼镜,兢兢业业地分享食谱,偶尔可以接到一些厨具和调味料的广告,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决定改变赛道。“我有一个朋友,每天晚上在直播间里唱歌跳舞,每个月能赚几万块!而我呢,每天在厨房里忙碌,拍视频、写脚本、剪辑,一年到头也赚不了这些。”
自一年前开始,冬爷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的身材。从换上紧身连衣裙的那一刻起,她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码”,短短15 秒的画面,足以让她过去一年多“用大半天时间烹饪,再用两个小时精心剪辑”的长视频黯然失色,如今,她的抖音账号已拥有80 万粉丝。
有了粉丝黏性,变现就顺理成章。冬爷抖音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销量也不错,提成完全可以覆盖日常支出。然而,这场流量的盛宴也有落幕的时候,不少品牌对冬爷账号的格调诸多嫌弃,拒绝投放;平台对发布内容也严格管控,屡屡下架她的视频,这让她不得不再次转型。
抖音是瀑布流,前五秒很重要。转型后,在最初的黄金五秒里,冬爷依旧会展现身材,剩余的10 秒,她开始尝试分享实质内容——做新的指甲、去菜市场买菜、打扫卫生、洗车……她为自己塑造的最新人设是离异带娃、家境殷实,日常爱好睡觉、做饭的迷糊笨蛋型轻熟姐姐。
一旦尝过了“捷径”带来的甜头,正常的路径对网红来说似乎都成了“歧途”。无论是立新的人设,还是填充内容,都是为了迎合流量,冬爷被流量裹挟着前行,对未来不敢做太多打算。
总要有一些“笨”博主,坚持“内容为王”
讲述人:大酒
B 站知识类UP 主,自称流量时代坚持认真更新的“傻子”,认为优质内容永不会被埋没。数据对她来说是个镜子,得以检视自己的内容是否优秀。
在网络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虚假剧本、擦边内容或许能一时风光,但长期来看,这种缺乏持续性的发展规划终将难以为继,甚至被平台清理出局。回归初心,专注优质内容创作,才是网红博主们的长期生存之道。但这条道很难,许多人常年累月辛苦做内容,也没有激起什么大的水花,大酒,便是其中之一。
大酒做英语学习类UP 主,源于一次偶然。2018 年,大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985 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为记录内心喜悦,她发布了一条抖音视频,没想到视频里一闪而过的147 分英语成绩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很多人留言:“能出一点方法吗?”面对众多追问,她拍摄了一条4 分钟的视频向大家传授自己的“高分秘诀”,反响不错,这成了她开启自媒体生涯的契机。
大酒一开始在抖音发布视频,横向比对数据后,发现B 站更适合长视频和深度内容的呈现,所以选择在B 站扎根。
虽然早已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但常年没什么波动的播放量还是让大酒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当被问到“如何说服自己坚持下去”,她的回答很简单:“那就再更一条。”这是她不断告诉自己的一句话,哪怕暂时没有关注度,也不能“水”更新,得对内容负责。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再发一条”,让大酒的粉丝数量不断增长,如今已经突破十万,粉丝里有正在求学的初、高中学子,也有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成年人。
随着大酒硕士毕业,即将迈入工作,她的生活重心也逐渐远离英语,她尝试转型为生活类博主,但播放量却遭遇了断崖式下跌。面对“数据不佳”、“缺乏广告合作”等问题,大酒选择从自身找原因,她认为,数据不好,一定是内容存在问题,或者内容不适合这个平台。“我不觉得优质内容会被埋没。”她说,“必须要想到更有内核、更有创意的内容,才能度过这个转型的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