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机走红的背后:谁在怕孤独?

作者: 麻宁

“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7 年在《百年孤独》中写下这个名句时,也许没有意识到,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孤独”不仅成了一种文学意象和心理感受,还成了巨大的经济机会与消费红利,它甚至有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专有名词:孤独经济。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群的数量达到2.39 亿,这超过了俄罗斯与英国的总人口之和。这些人中,又有7700 万人目前处于独居状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健身,一个人看电视……人们迫切地想抓住点什么来对抗孤独,而这个“寻找对抗方式”的过程,对于某些产业来说,就是红利。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款叫“闺蜜机”的家电——一块尺寸介于电脑和电视之间的大屏,接上一个带移动底盘的支架,自带智能语音、视频APP、AI 健身、K 歌音响、学习软件,你走到哪儿它就能跟到哪儿。

这东西动辄三四千,有的还上万,可销量却出奇的好,去年“618”,天猫电商平台闺蜜机整体销量同比大涨350%,京东闺蜜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达到150%。

这个东西之所以会走红,最核心的卖点就是陪伴。泡澡时搬到浴室用它追剧,健身时搬到客厅用它放跳操视频,做饭时搬到厨房播放做菜攻略……简直是万能适配。据说有人还把它搬到产房,在等孩子出生的时间,用它来看《再见爱人》。

这就是孤独经济下“陪伴”的高溢价:把一个电视不是电视、平板不是平板的“四不像”、“缝合怪”产品,卖出了高价格。

去年中国宠物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新生儿的数量,这意味着更多女性选择了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独居、不婚、无子,一方面释放出的是女性巨大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女性有巨大的情感空洞和孤独缺口需要填补。

许多不婚不育的女性选择养宠物,并且像育儿一样地精细化养宠,于是有了宠物的智能家电,比如智能猫砂盆、智能冷暖窝、宠物摄像头等,甚至有人花25 万重金克隆了自己病故的宠物猫,因为克隆的是“一段难忘的感情”……

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孤独经济的市场约为3 万亿元。孤独经济这门生意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单身公寓的兴起也是其中的显著表现,为独居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为了适应这样的用户,家用电器也开始进行配套的迷你化,普遍在正常体积的三分之二以下,刚刚够一人使用。在各大电商平台,迷你烤箱、一人食电热杯等迷你家电很畅销。

对自己好一点吧,让自己独处的时光、感到孤独的瞬间,起码有舒适的体验、充足的安全感和情感寄托的替代。哪怕孤独,也可以活得很好。

闺蜜机走红的背后:谁在怕孤独?0

麻宁: 作家,央视影评人,前北京电台主持人。微博:@ 麻宁;抖音:北大妈妈麻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