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总是吵架失败,来看看“黄玲”是怎么做的
作者: 晶莹的莹梁实秋曾说:“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骂人。善骂者必须态度镇静,行若无事。”前段时间播出的《小巷人家》里,闫妮饰演的黄玲就是善骂者,她不管是怼婆婆,还是怼老公,展现出来的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吵架方式。
01黄玲怼婆婆
黄玲嫁入庄家后遇到了一个又吸血、又偏心的婆婆,而老公庄超英满脑子都是愚孝,不仅指望不上,还常常站在婆婆一边、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黄玲、压榨黄玲。
在这种情况下,一向温顺的黄玲开始和婆婆“顶嘴”,但她从来不吵无准备之架。面对婆婆的无理要求,黄玲会趁着所有人都在场时,不慌不忙指出要求里不公平的地方,然后,逐一掰扯让大家听明白。
如果说“占理”是黄玲吵架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便是能力上的较量了。
黄玲不同意婆婆将三个侄子安排到自己家里住,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和家里地方小等原因,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两间房子是黄玲的,谁可以住进来是黄玲说了算。
梁实秋曾说:“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下,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这叫做知己知彼。骂人也是一样。”
当然,吵架也是一样。黄玲拒绝别人住到自己家的前提是,房子是她自己的,谁走,都轮不到她走,所以,她有底气大胆拒绝。
发泄,向来都是吵架的最低层次,两败俱伤是愚蠢的做法,只有解决问题、保护自己,才是吵架的目的。
在这一点上,黄玲绝不含糊,她总是用最冷静的态度,最平稳的语调甚至是略带调侃地,把架吵赢了。全家一起出去吃饭,婆婆故意不点她那一份,她笑着说“妈,我也是人,我也有嘴,我要吃饭的”,婆婆只能当场承认自己糊涂了……
黄玲吵架从来不红脸、不起腔、不失控、不骂人,但,每一句话,都戳他人一滴心头血。

02黄玲怼老公
黄玲的老公庄超英,爱老婆的本事一点没有,气老婆的本事却信手拈来。
黄玲给婆婆家做了好大一桌子菜,却不被允许上桌吃饭时,庄超英说:“百善孝为先,你撑起了庄家人的脸面。”
当婆婆逼着黄玲做不合理选择时,庄超英说:“我们一家子人都在求你呢,你还想怎样?”
黄玲对庄超英已经死心,之所以还选择继续过下去,用她的话说,“婚姻嘛,如果有非忍不可的理由,你一定会忍,如果没有,你肯定就不忍了。”
黄玲忍下去的理由是,她在生活上从来不依靠庄超英,可以视他为空气,但两个孩子的学习暂时还需要他的辅导。理顺了关系,搞清了需求,庄超英便无法伤害到黄玲了。
剧中有一个最浪漫也最冷漠的场景:收到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黄玲一个人在房间里起舞,看到庄超英推门进来,便邀他一起跳一支……
此时的黄玲,是为自己而舞,她对庄超英,没有爱,没有恨,更无期待,我猜,就算庄超英拒绝跳舞,黄玲的兴致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还有一次,庄超英动手打了女儿筱婷(女儿无错),自己却躺到床上生闷气。黄玲的做法是:第一,告诉女儿会发脾气是好事,因为女孩子太善解人意、太习惯忍让是不行的;第二,和全家人(庄超英除外)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第三,隔日安排好家里每一个人(庄超英除外)的事情,吃饭依然不叫他,爱吃不吃。
正所谓,只要我足够冷漠,难过的就不是我。谁说吵架一定要用语言,不看你一眼,不骂你一句,不在乎你……照样能将你击得无处可逃。
03骂人的快乐
梁实秋还说:“在骂人的时候,至少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
就像黄玲,当她和婆婆沟通无效、讲理无用时,吵架便成了最直接的方式。黄玲讲理,也讲人情,她和婆婆吵架,不是为了推卸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更不是欺辱长辈,她只是想让这个家庭里倾斜的天平回归正常。所以,每次黄玲怼婆婆,总给人一种解气的感觉。
有人说,吵架是一门被忽视的社交力。我们可以不喜欢吵架,也可以选择不吵架,但我们要有吵架的能力,因为,人在江湖,不喜欢吵架不代表别人不会跟你吵架。
至于那些“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的主张是:万勿和他接近。
而梁实秋,早已将骂人当作一门艺术,他说:“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反而在身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的时候,骂骂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