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菁:市井之中,广彩新生

作者: 啊窥

何蔚菁:市井之中,广彩新生0

初次造访何蔚菁的工作室,在老小区中寻觅了好久才找到。

从中山七路拐入巷道,穿过一片绿荫和老式居民楼,一间素白小屋映入眼帘,窗户上印着几个小字——“继续广彩”,街坊路过,少有人注意到这里竟是中国唯一一家90后创办的广彩工作室。

推门而入,别有洞天。工作台上堆满材料和工具,笔筒里面的毛笔长短不一,宛如“笔林”。一旁的置物架上,整齐摆放着“水青”“鹤春”“牙白”等色粉玻璃罐,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几百年前。

三十平米的屋子,角角落落都摆满了瓷器,仔细看去,图案中仿佛有动静:猛兽呐喊,似要冲破白瓷杯的束缚;七彩火焰交织奔涌,在夜色般深邃的盘子上升腾;金陵十二钗“穿越到广州”,悠然喝着早茶;AJ潮鞋泛着金属光泽,还带着朝气。

驻足其间,很难想象这些作品的背后是300多年的非遗工艺。KAICHUK“继续广彩”的主理人之一何蔚菁,自童年接触广彩便被深深吸引,多年后真正入行,致力于寻找广彩与当下生活的连接点,用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新生命。

何蔚菁:市井之中,广彩新生1

“这么美的工艺,不该只存放在博物馆”

何蔚菁的母亲是一位从业四十多年的广彩手艺人。

何蔚菁小时候,常常被母亲带到她工作的广州织金彩瓷厂。车间里存放着许多瓷胎,母亲和工友们用毛笔在瓷胎上作画,细细的笔尖勾勒出花鸟瓜果和古典人物,再用鲜艳的色彩填充,封边斗彩,仿佛无数金银彩丝织于白玉之上。

看到精美瓷器出炉,何蔚菁深受震撼。这个好奇的“问题少女”

经常缠着母亲问东问西,还想亲手尝试,母亲总是让她先读好书,给她说“这门手艺以后有兴趣再学”。

小孩子对历史了解不多,但被瓷器的美感吸引,受母亲影响,何蔚菁爱上了画画,并在大学主修平面设计。童年时彩瓷厂的画面留存在她脑海深处,广彩自然而然地成了她毕业设计的主题。

何蔚菁说:“这么漂亮的瓷器,如果只存放在博物馆隔着玻璃欣赏,或是只有提到古老工艺时人们才想起它的存在,实在太可惜。我觉得它完全可以日常化,甚至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依照这个思路,何蔚菁在毕业设计中设计了一套茶杯垫和佩戴首饰,她将广彩经典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在母亲的指导下,一步步学习打稿、写线、开斗方、挞花头、研磨颜料、绘制填色等工艺流程。

毕业设计展出后,何蔚菁的男朋友蔡思哲也对广彩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他有国画功底,对广彩上手很快。

两人带着自己创作的各种小物件去专业市集摆摊,很快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他们作品的喜爱,还有顾客希望定制个性化产品。

“被肯定”和“被期待”让他们大受鼓舞,同时也验证了何蔚菁的想法:传统工艺不缺欣赏它的受众,缺的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创新。

何蔚菁:市井之中,广彩新生2

用年轻符号,让传统焕发新生

要沉下心来深入钻研这门工艺,一个独立的创作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在母亲的建议下,何蔚菁和蔡思哲租下了小区里的一间店铺,作为他们的工作室。为了节省成本,工作室的装修很多由两人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箱子、柜子、木桌之类的家具,甚至是从外面捡回来的。

工作室初具雏形时,他们满怀热忱,但很快发现,热爱并不足以解决租金、运营和推广的现实难题。

社会飞速运转,做手工艺却讲究慢工出细活,每件作品的诞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打磨。而且,当兴趣爱好变成事业,就必须考虑投入成本与收益的问题:如何推销作品?如何让更多人认可?团队只有两个人,怎么在创作的同时兼顾运营和商务?

有时困惑不是靠想就能解决的,能做的只有暂时放下问题,沉下心来专注创作。“每当进入心流状态,整个人仿佛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那些急促的声音被屏蔽在外,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个,还有手头正在绘制的瓷器。”

在这种创作状态下,何蔚菁和蔡思哲设计了中式盖碗茶杯“虎中作乐”,名字取自粤语谐音“苦中作乐”。茶杯上,猛虎盘踞嬉闹,岭南水果被画成皮球,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趣味,而这正是“苦中作乐”的一丝甜头。

“虎中作乐”发售后,顾客主要是热爱潮流文化的年轻人,他们购买的理由很简单:觉得茶杯好看,戳中了审美点,同时也能情感共鸣——人生路上难免遇到困难,但享受这个过程,就能从中发现乐趣。

“我特别开心的是,大家更多是因为作品本身被吸引,而不是因为广彩深厚的背景,或者出于守护传统工艺的情怀才来支持我们。”

对何蔚菁和蔡思哲来说,这次尝试是工作室的一个小小转折点,也是他们迈向更多可能性的基石。从那以后,他们的创作更加年轻化,不断站在年轻消费群体的角度思考如何打破界限,把传统工艺和潮流元素融合起来。

他们设计的“继续发”广彩项链,灵感源于麻将中的“发”字,既寓意发财,也代表“追梦”(粤语中“发梦”意为做梦)。何蔚菁希望,传统工艺饰品可以轻松日常化,穿T恤也能搭配。

此外,他们的广彩还碰撞了街头潮流的经典符号——“AJ鞋”。作品《启程》,是用陶瓷制成的AJ鞋,鞋子上散布着许多老虎,象征一趟趟未知的旅程,路途可能会遇到荆棘,偏离原定路线,或者因为发现蔷薇而停下脚步,但没关系,重要的是先出发,这就是“启程”的意义。

当年轻人被熟悉的符号或生活吸引,就会进一步关注其背后蕴藏的意蕴。而非遗的新灵感,往往藏在市井之中。

何蔚菁:市井之中,广彩新生3

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

广州的一天,从早茶开始,天刚微亮,茶楼门口就已排起长队。大门一开,人们熟稔地找到座位,点热茶、点心,与亲友闲话家常。杯盘交错的清脆响声,沸水入壶的潺潺声,交织成一天的序曲,不知不觉消磨了整个上午。

有一次,何蔚菁偶然看到清代画家孙温的工笔彩绘作品《红楼梦》,突发奇想:“如果把仙境换成广州,让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围坐在一起喝早茶呢?”

有了初步想法,她和蔡思哲便开始设计,最终,他们在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瓷盘上细致地描绘出这一场景。画面中近20个人物围坐“叹早茶”,甚至连仕女表演也被囊括其中。

盘子的边饰是虾饺、蛋挞、烧麦等广式点心,远处背景则隐约可见广州塔、五羊石像等现代地标,仿佛一场穿越版的太虚幻境。这幅作品耗时将近四个月,在第十四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评比中,获得“工美金工奖”金奖。

何蔚菁:市井之中,广彩新生4

一步步积累创意,一次次迸发灵感,何蔚菁和蔡思哲的广彩作品吸引了众多业内目光,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合作机会。他们与潮牌ROARINGWILD合作,将国画与涂鸦碰撞出新火花;为广州Jordan(乔丹)打造结合本土特色的开业礼品;2023年,在名创优品全球战略合作伙伴高峰论坛中为各国嘉宾创作貔貅主题礼品瓷器,还携“粉悦游龙”亮相上海设计周;2024年,受邀参与澳门郑家大屋展,年末还在“星寰展”推出喷枪绘制的“花哩龙”系列……

七年来,何蔚菁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非遗广彩的核心?”

“在我的理解里,广彩最大的特质就是包容开放,灵活百变。300多年来,它始终‘岁无定样’,根据个体需求量身定制。”何蔚菁说,这种精神,正是她和蔡思哲实践的核心:不断开拓非遗技艺的边界,而不是将它束缚成某种固定的样貌。

“如果只是重复过往的技艺,意义不大。我们更愿意去思考,如何为它注入新的东西,如何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

“继续广彩”工作室创办之初,两人曾开玩笑说:“先做三年试试,不行就去打工。”没想到,这一试就是七年,如今谈起这句话,两人相视一笑说:“打工是不可能了。”

“我们乐于用多元化形式推广传统工艺,让年轻人关注广彩,惊叹‘原来非遗还能这样玩’,并且,在广彩的非遗历史中留下属于这一代青年的印记。”何蔚菁说。

Q:妈妈在你从事广彩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A:妈妈倾尽所学教会我们工艺技巧,让我们早期少走了很多弯路,还偶尔来帮忙。她还提醒我要注意坐姿和用眼,虽然我作息依然颠倒(笑)。现在她享受退休生活,旅游、唱歌、拍照,同时尊重并支持我们的新思路和想法。

Q:大家对你们作品的反馈如何?

A:很多人觉得作品精致,喜欢主题和画面,有些人甚至通过作品才知道广彩这门技艺。有顾客碎了杯盖还专门联系我们补配,也有人特意来工作室参观。作品不仅被使用,还在他们生活中延续了新的故事和缘分,这让我们很感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