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元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作者: 翁云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5-0028-04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教学模式丰富多样,为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无限可能。“四元五环”是其中较全面的一种教学模式,围绕问、思、议、用等元素展开,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对学生理解与掌握、迁移与运用知识大有裨益。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基于这一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教师应加大研究力度,将其与语文课堂充分融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四元五环”概念
“四元五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指围绕“知识、思维、情感、能力”四个方面,结合“创设情境,任务导学——整体感知,质疑生问——聚焦核心,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提炼内化——巩固运用,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该理念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机制,是新时代教育观和课程观的革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四元五环”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做好各个层级的对接工作,为学生创造“问、思、学、用”的机会,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实现教与学的契合。该教学模式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应围绕教学模式建构完整的教育链,推动教育事业持续改革,从而落实育人目标。
二、小学语文“四元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通过对“四元五环”概念的解读,笔者认为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是可行的。以下主要围绕“五环”展开论述。
(一)创设情境,任务导学
“创设情境,任务导学”是五环教学中的第一环,也是引导学生质疑的关键环节,所以教师应转变思路,优化教学设计,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教学任务,展开教学活动,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减少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阻碍。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多维度解析教材内容,梳理出课程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端正学习态度,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减少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阻碍。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中《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为例,为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例如聊聊旅行话题:“暑假刚刚过去,不少人会利用假期去旅行,你们跟随爸爸妈妈旅行了吗?怎么去的呢?人类爱旅行,动物也会去旅行,它们是怎么去旅行的?植物也会旅行,它们又是怎么去旅行的?”在此情境下设计学习任务:明白旅行对象、了解旅行办法、介绍旅行方式、丰富旅行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围绕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对教材内容产生探索欲望,能尽快跟随教师的节奏,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引起对课堂的关注,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感知,质疑生问
“整体感知,质疑生问”是五环教学的第二环,重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然而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下,也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教材重、难点,但学生思维受限,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转变灌输式教学,给予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与思考。然后再通过师生沟通、互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表述自己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下,既能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氛围枯燥的限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穷人》的教学为例,文章涉及的故事,情节性较强,主要让学生经过学习,认识到渔夫与桑娜的优秀精神品质。教材文本难度适中,而且六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留出5分钟让学生进行精细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发问:“为什么文中讲述的是渔夫与桑娜收养小孩的故事,题目是‘穷人’,这是否跑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表述相应的观点,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桑娜的做法,提出“他们家自身都食不果腹,能否养活两个幼儿”“为什么不寻求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等问题。促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继而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聚焦核心,合作探究
在前两个环节完成之后,教师教学时,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增强课堂育人效果。因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选择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将学生进行合理划分,争取让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并不同程度地积累语文学习经验。此外,教师选择合作探究的方式时,要注意全面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分析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这有助于教师在划分小组时,保证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可行性。同时,教师还需正视自身的教学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继而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将相和》的教学为例,文章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刻画了葡相如与廉颇的人物形象,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认识到不同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故事篇幅较长,学生不易把握故事之间的潜在联系,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选择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将学生科学划分成多个小组,之后,教师借助微课,联系核心素养,让学生探究推动文中故事发展的明线与暗线、整理表述文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句、思考课本情景剧的剧本创作方式等。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全面渗透到“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做到勇于创新,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08.pd原版全文
(四)互动交流,提炼内化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厘清知识基本脉络之后的教学活动,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很容易在学习期间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加强学生互动交流,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使知识有效迁移,促使他们做到个性化成长。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保证“四元五环”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交流中的动态变化,将学生提出的观念进行收集与整理。这方便教师在教学期间,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后续调整教学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中《黄继光》的教学为例,这节课主要通过描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的英勇事迹,促使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浓厚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内容后,让学生寻找教材中出现的环境描写,思考这些句子的作用与语文价值。同时,教师可以将句子进行改编与删减,促使学生相互交流,然后通过辩证的方式,鼓励学生阐述观点,运用语句鉴赏论证环境描写的文学内涵。整个环节,教师可以梳理学生描述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再把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让他们以生生评价的方式展开交流与探讨,这不但能拓宽学生学习思路,还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中切实感知到爱国精神品质的可贵,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巩固运用,拓展延伸”是五环教育中的最后一环,也是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需注重整合教育资源,综合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为例,文章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的思考,侧重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教师讲解完教材内容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走访、博物馆参观、资料查询等方式,寻找当地特色的民间传说等。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文本中的内容,对收集到的故事进行整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自身的发现成果,多方面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化他们形成良好语感。最后,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基于学生素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课外书籍,像儿童版《山海经》《搜神记》等,开阔学生视野,保证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培养自身的文化底蕴,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三、小学语文“四元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一)把握情境创设与任务导学之间的关系
情境创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情境的优势,还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正确处理情境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析,问题情境应符合教育需求,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由浅至深理解知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给予学生参与课堂设计的机会。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在预习期间对文章内容做到大致了解,并尝试深入分析。经过预习这一环节,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理解更加直观,在后期教学中,“情境 + 任务导学”是教师在第一环节中需要重视的项目,只有提出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才能帮助学生议论、思考,进而在良性互动中掌握要领。
(二)把握聚焦核心与合作探究之间的关系
聚焦核心是小学课程全面育人的基本目标;合作探究是一种手段,也是协助学生真正实现该教学目标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聚焦核心重在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合作探究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全过程,引导学生相互激励、相互启发,在取长补短中改革优化自身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正确处理聚焦核心与合作探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集体在自身成长中的重要性,并借助集体的力量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聚焦核心,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但学生不能过度依赖集体,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将责任推给集体,而是要为集体做出贡献,在借力中完善自已学习的“力”,为学好语文积累经验,促进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把握倾听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指名汇报环节需要学生站在讲台上发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把握好倾听与表达之间的关系,站在讲台上发言的学生需做到字正腔圆、逻辑清晰、力求有理有据,具备一定的说服力。倾听的一方需要认真完成听讲,并在他人发言完毕之后提出自己的问题,不可打乱讲台上学生的言论。教师应以身作则,待发言学生下台之后,提出学生分析问题的不足,并指出改进策略。除了在讲台上发言,小组合作还应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合作发言中,从多方面思考与分析问题,总结正确的结论。任何人在任何场景中都可能充当表达者与倾听者,把握倾听与表达之间的关系,是更好进行合作的要领与法宝,是学好文学知识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教师应正确把握倾听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表达中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并注重表达过程的逻辑性与完整性。
(四)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
质疑是学生在了解文章之后提出的主观想法,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质疑习惯。在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二次质疑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关键。举例来讲,学生在对《穷人》一文质疑时,可以深究出造成西蒙死亡的根本原因。此时学生可以将文章创作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生活进行对比,多方面思考人物的精神品质可确保学生在有限的知识中掌握更多语文技能。为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质疑,教师应建立线上互动平台,搜集学生提问的信息,并鼓励学生在线上平台互动。构建线上“第二课堂”,不仅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先进性与广泛性,还为学生探究知识拓展了空间。在线上互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能力日渐提升,教育将会在师生合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运用实现了科学合理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良好品质夯实了基础。这一教学模式重在服务于学生,需要教师在执行中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首位。关于这一教学法,不同学者对“四元”的认知与理解不同,对“五环”的运用各有差异。文章以常见的认知为准,从五方面详细论述了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并做出了实践反思。在后期教学中,还需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施中分析问题以及改进完善。只有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并取得理想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吴秀娟,王成云.“四元五环”教学策略在实用性文本中的运用[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3(6):37-38.
[2]何娟玲.以梯度教学促深度学习——“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新智慧,2023(15):13-15.
[3]念雪琳.“四元五环”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5):97-99.
[4]薛惠娟.“四元五环”模式下小学语文“融合至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43) :66-70.
[5]苏桂霞.整合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2):134-137.
[6]王国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3(32):49-51.
[7]徐珏青.大单元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3(28):41-43.
[8]马振吉.语文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学周刊,2023(28):139-141.
[9]陈中华.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23(24):15-1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08.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