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耿庆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5-0036-03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结合到一起。将单元整体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对单元内各篇课文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整合和规划设计,提高单元内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确保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得到有效调控。

一、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可以在优化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构建完善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通过完善系统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掌握单元主题和课文主旨。在系统合理教学体系作用下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高效开展,也能有效彰显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可以降低教师备课难度,确保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思维和单元主题内容,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案,不断缩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维差距,同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可以将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到一起,这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单元课文内容的共性,方便学生从单元主题入手由浅人深学习同一单元每篇课文,促使学生详细掌握同一类型课文和中心思想,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继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可以弥补固有教学不足,并对学生核心素养展开有效培养,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保证阶段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没有按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应用情况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影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提炼和目标规划的有效性。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就很容易导致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不利于学生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的认知,影响学生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参与性。第二,教师没有对初中语文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调控,影响了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会造成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流于形式。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足,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合理内容支持,导致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出现问题。第三,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设计的教学任务不够合理,学生难以进行课文阅读和单元主题剖析。并且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学习思维之间存在明显出入,直接影响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导致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出现各类问题。第四,教师没有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综合素养展开科学评价,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难以得到处理,单元整体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出入。

三、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炼单元整体教学主题

在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之前,需要结合教材编排内容提炼单元主题,依托单元主题开展整体教学,这有助于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语文单元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的了解。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编排情况来对各个单元的组织结构和课文逻辑关系进行有效分析,按照分析结果提炼单元整体教学主题,之后按照已经提炼的中心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从而通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把握课文中心思想。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前期,提炼相关主题可以增强学生对单元课文内容的整体认知,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以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戏》《回延安》《灯笼》和《安塞腰鼓》等课文为例,教师需要根据四篇课文的共同点提炼“民风民俗”单元整体教学主题,这方便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对学生开展合理教学。通过提炼的单元主题构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学习体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单元主题的重要性,以及在推进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做好单元整体教学导入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不仅需要保证相应目标的合理性,也应结合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要求做好前期导人,通过合理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到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继而为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高效合理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导入需要保证知识体系构建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教师在教学前期应依托单元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做好备课,保证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单元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以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主题为“四季之美”,涉及《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中所描写的四季景色呈现出来,通过做好课前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和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并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

(三)整合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更加强调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应在考虑以上教学特点的情况下对语文单元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在完善及准确的课文内容作用下促使学生参与到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整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可以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深层次感知课文中心思想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产生共鸣,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以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等,这就应从“学习生活”主题和学生课文内容感知程度做好内容整合,找准课文的关联性,在贴合单元主题和学生学习思维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认知体系。借助网络整合关联资源素材,结合作者生平和文章中心内容进行教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10.pd原版全文

(四)创设单元整体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单元课文和教学内容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高效阅读过程中进行深人学习和交流探究,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高效阅读过程中掌握课文主题思想和内容。创设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情境需要将阅读指导、写作训练和交流讨论融合到一起,帮助学生在整体阅读规划过程中提升自身学习效果。不仅如此,也应根据学生兴趣表现构建互动讨论情境,以加深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和课文的认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以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应从“养性怡情”主题入手创设适宜《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舒缓的音乐,借助音乐和文言文朗诵为学生创设养性怡情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可以通过适当情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来一定情感体验,借此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及其中心主题的理解。

(五)分配单元整体教学任务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根据各项任务分配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继而保证学生在完成单元整体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良好体验和感悟,彰显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使得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得到同步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合理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另外,在学生挖掘单元课文深层含义的同时对其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展开有效培养,引导学生在完成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的同时形成独到的见解。以教学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包括《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宣言》,这就应贴合单元“思想光芒”主题分配课文阅读任务,结合课文内容和关联性设计完善任务体系,设定比较不同文本论证方法、探讨课文内容探究的作用、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实践关系等任务,这有助于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扩展自身知识面。

(六)展开单元整体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之后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综合素养展开全面评价,通过合理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参与和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为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科学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应按照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导向性和科学性特点制订可行的评价标准,借助合理评价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目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这两种方式,这就应根据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情况选择适当评价方式,为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规范合理开展提供支持。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和《白杨礼赞》为例,应在学生全面掌握这两篇课文主旨和内容的情况下从“情感哲思”角度出发展开评价。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主旨进行深层次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文阅读情况加以评价,从而调整学生在课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彰显科学合理评价在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

四、结论

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语文课文阅读和深入学习中的参与性,还可以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需求,在适当策略支持下扩展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继而为学生语文学习和学科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伏秋洁.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汉字文化,2023(14):126-128.

[2]陈建红.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3):20-22.

[3]张宇,邱阳.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1):184-18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10.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