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 李美兰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5-0120-03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展开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化学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团队交流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应是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为了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以国家要求的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制订校本课程教学方案,使课程能够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必要性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因为对高中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个性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够使化学课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使化学教学资源更丰富,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兴趣需求,提升化学学习的灵活性。由于高中化学是一门知识冗杂的课程,有些知识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此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还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国家的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往往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理解,无法充分满足各所学校对学科特定需求,很难提高国家课程教材的利用率。因此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对国家课程的教学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使高中的化学知识面更广泛,更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和特点。
(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一种全面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沟通交流、文化适应性等方面也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学生要具备提出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与教师、同学、父母进行沟通,清晰地表达自我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想法,懂得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此来更好地完成化学课程学习。
面对国家统一教材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化学个性化学习需要的现状,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校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校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创新化学教学方案,丰富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通过开展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具体步骤研究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学校在开展各类课程之前首先要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有一个合理的确定,其中包括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的开展应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课程具备实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开展化学校本课程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要深度贴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差异,制订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化学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上,可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选择学生感兴趣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化学教学内容,设置更多的趣味性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以国家课程教材为依托,开展更深层次的化学探究,鼓励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惑,致力于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此外,化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要更多地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创新性和多样化的设计。对化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依托现有化学课程资源,深入挖掘知识内容,为学生化学学习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化学学习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清楚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难点。因此化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详细内容调研,确保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
教材的编写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首先要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理念,内容的确立要符合学生思维的变化趋势,同时要保证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进行教材编写之前,要进行严格的资料收集,对资料整合加工处理,依托高中化学教研组,开展学术研讨,形成教材初稿。之后要对初稿再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终稿。通过编写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化学教师专业素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模式,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应用,加强专业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满足化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要深入拓展专家引导和教师自我提高的实现途径,实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对此,在专业指导方面,可以邀请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专家到校内举办讲座,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为教师提供教学经验,答疑解惑。通过与专家进行交流探讨,找到现阶段化学校本课程应用与开发的问题,进行改进,确保化学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达到更高的标准,更适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另一方面,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校内的教师培训工作,让教师能够学习到新的校本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32.pd原版全文
(二)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
校本课程的开展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在课程的管理上,管理主体要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包括学校与专家、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在实际的校本课程管理上要充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各主体应有的管理职责和管理内容,以便更好地进行协调性工作。学校方面,校长是最主要的管理者,要合理倾听各方面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还是重要的管理主体,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并加强教师之间的监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和家长也是校本课程的管理者。学生要及时向教师反馈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家长则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及时汇报学生在家的化学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确保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此外家长能够对校本课程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监督,帮助学校解决问题。
(三)设立多元化的化学校本课程
多元化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是丰富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个性化化学学习需求,学校要进一步设立多元化的化学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多元化的化学校本课程包括化学基本知识、化学实验、生活中的化学、趣味化学等。这种多元化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学习的进步。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例,在生活中电池无处不在,包括汽车电池、电动车电池、充电宝电池、手机电池等。教师可采用问题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化学属性,让学生广泛收集电池的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探讨电池的组成。在了解完电池的基本化学知识之后,展开电池的相关化学实验。例如“果汁电池”的实验:实验材料包括柠檬、橙子等酸性较强的水果,镍片或铜片(可用硬币代替)、锌片、电线、LED小灯。实验步骤为将水果切成两半,将铜片插人水果的一半作为正极,另一半插入锌片作为负极,用电线将两金属片连接到LED灯,让学生们观察LED灯是否亮起,若亮起则表示形成了闭合电路。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电池发电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还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因此设立多元化的化学校本课程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助力化学教学。
四、结论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教师要主动承担起教学责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拓展校本课程的教学路径,为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蓉.“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4(10):30-32.
[2]石莉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教师,2024(27):60-62.
[3]彭光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5) :71-72.
[4]冯越.浅析以生为本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策略[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27):91-9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3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