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作者: 施凯

高中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5-0135-04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教学要求的推进,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目标转向了核心素养培养,强调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围绕思政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完成教学活动的串联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鼓励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还能帮助学生构建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道德水平。通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政治的认知,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为成为具备公民素养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一、开展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

大单元教学可以将单元教学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串联知识链,能够引导学生在对单个理论理解的同时,也能将单一理论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在该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自主完成零散知识点的整合,形成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和理论的认知,引导学生系统地对思想政治学科进行探索,完成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但关注教学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通过实施大单元教学,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的同时实现思维的发散。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也要开展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理论基础上创设情境教学,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需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活动的个性化。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要设计多元化的单元教学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研究等。这些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能保证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在其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路径,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大单元教学还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讨论、探索等,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成效。

(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完成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适当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有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对教学手段和策略的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完成政治教学抽象知识的具体转化,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知识吸收和转化。教师通过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将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维度,促进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学生在这种充满学习乐趣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掌握,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高中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并且确保这些目标的统一性,贯穿于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其目标设定需要通过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和大项目体现。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以大概念为核心,不但要涵盖政治学科的核心知识,还要确保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大概念的指导,学生需要对政治理论进行全面解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大问题和大任务的设计也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学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完成对政治问题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大项目则是将学习活动整合为整体,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中提升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总之,目标导向的原则要确保学生可以始终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学习,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二)系统设计原则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系统设计原则需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实现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对单元目标、内容和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布局,为学生规划出层次分明、严谨结构的学习过程。在系统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大单元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各部分相互关联,教师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完成对微观知识的细化,保证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保证内容和目标的对接,通过合理安排实现知识点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这种体系化的教学设计中构建起对政治学习的全面认识。

(三)主动建构原则

主动建构原则主要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构建和思考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涉及单元间的纵向进阶、课时内的横向进阶。单元间的纵向进阶要求教师关注单元学习的连贯性,也就是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上下两个单元的内容,形成可以相互衔接的完整学习链,帮助学生构建不同单元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跨单元的思考能力。课时内的横向进阶主要是进行单元内单个课时的学习,需要从基础知识过渡到高阶思维,这种进阶不局限在知识层面,更要进阶式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认知水平。通过进阶学习的主动建构,学生可以实现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完成从知识累积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任务驱动原则

任务驱动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建立在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之上,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完成具体的任务,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说,任务驱动原则需要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可操作任务,转变学生的身份。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36.pd原版全文

(五)“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在大单元的教学中,“教一学—评”一致性原则是创新的指导方针,主要强调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以及评价体系之间的高度统一,保证三者之间互相支撑。“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明确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施程序,确保二者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确保这些教学辅助手段能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评价方面,教师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态度和进步情况,调整大单元教学策略,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政治课大单元教学实施的优化策略—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例

(一)明确核心素养,确立单元教学目标

在高中政治课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依据,准确把握政治课程的性质、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传统知识传授的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目标,从单纯关注“是什么”转向探究“为什么”和解决“如何做”,加大核心素养培养的力度。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自标设计时,需要以教材内容为支架,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和育人价值,以此对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此外,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时,需要对单元目标、单元大概念、单元大问题和单元情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确保所设计的目标具备导向性,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引,并有意识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目标和活动中的有效落地。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例,该单元分为两个课时和一个综合探究环节。在进行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时,需要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编写,具体见表1:

高中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1
表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大单元教学目标

(二)基于大概念,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

“大概念"教学理念是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在1929年提出的,主要强调学科的核心概念体系与其他领域之间的联动关系,是大单元教学设计和指导的依据。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需要以此作为指导,以政治大概念作为核心,构建具有结构化的内容体系,帮助学生厘清单元教学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拓展学生的深度学习。大单元的结构化概念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科知识;二是单元基本概念;三是单元大概念。这三个层次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大单元教学体系。学科知识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整合,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打牢知识基础,为后续的单元基本概念和单元大概念的构建奠定基础。单元基本概念主要是对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可以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还能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单元大概念是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对单元基本概念的深化,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从单元大概念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成零散知识的串联,保证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例,教师可以将该单元内容分解为学科知识、单元基本概念和单元大概念三个层次。在学科知识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比如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等内容进行掌握,为学生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奠定理论基础。该单元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全球化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调控。同时,引导学生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视域下,了解我国当代遇到的经济危机和机遇,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该单元的大概念聚焦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上,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设计系列的活动,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学习中针对性地探索我国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做出的贡献,以及社会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同时,研究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指标和要求,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全面理解。

(三)设计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发展需求

高中政治教育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需要有创新教学方式进行支持,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提倡的精神,通过情境创设、引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该过程中,要避免创设的情境和学习内容脱节,要以教学内容作为情境创设的依据,确保教学的集中化。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以单元目标和内容为主,设计具有生活化的大单元情境,可以设计有争议的话题,以此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此外,教师在情境创设中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让情境教学具有可拓展性和可解释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案例,比如以地方经济的新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情境教学的背景,为学生选择具有特色企业的地区,引导学生针对其经济模式对当地社会影响进行辩论。比如开展“经济发展是否总是带来社会进步”主题辩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同时搜集文字、图片以及新闻报道等,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问题。通过辩论赛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但可以将政治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还能运用所学概念和理论参与辩论,实现教学目标。

(四)提出关键问题,确定单元教学框架

在大单元教学中提出问题是确定单元教学框架的关键,这种教学策略通过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深人理解政治学科的本质,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教师需要认识到政治学科本身具有的逻辑和教学脉络,因此大单元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框架和知识堆积。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要设置具体的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围绕大单元教学概念,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在设计单元大问题时,不但要考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关注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意味着问题设计需要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以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例,教师围绕单元核心概念“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大单元问题时,教师需要确保问题与新课标中的政治核心素养一致,比如在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一具体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图片和历史文献,以此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目标,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需要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规划课堂内容,完成大单元主题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大单元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惠颖.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为例[J].中学课程资源,2025,21(1):41-43.

[2]苏清朝.大单元教学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1):160-162.

[3]权庆苓.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4(23):48-50.

[4]臧桂芝.高中思想政治课大单元教学路径探析[J].高考,2024(23):63-65.

[5]赵娜娜.“大单元”教学在高中政治课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4(6):68.

[6]肖颂玲.大单元教学在高中思政课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4(8):67-6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3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