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应用

作者: 刘存志 王丽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5-0146-03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人。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班级管理中,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更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制度建设不完善

首先,制度内容缺乏全面性。一些班级的制度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纪律和学习方面的管理,如考勤制度、课堂纪律、作业要求等,而对于学生品德培养、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例如,在制度中很少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团队合作等品德行为做出明确的规范和引导,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学生在品德修养方面缺乏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目标。

其次,制度制定缺乏民主性。班级制度的制定往往由班主任或少数班干部主导,学生参与度较低。这种缺乏民主的制定过程,使得制度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可能会觉得制度是强加给他们的,而不是自己共同制定的,从而降低了对制度的认同感和遵守的自觉性。

(二)班级文化内容单一

首先,文化主题缺乏多样性。一些班级的文化主题主要围绕学习成绩展开,如张贴成绩排名、设立学习标兵等,过于强调竞争和功利性。而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注较少,缺乏以品德教育、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活动。这种单一的文化主题容易使学生形成片面的价值观,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自身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文化形式缺乏创新性。班级文化的表现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以黑板报、标语、宣传栏等静态形式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黑板报的内容往往是一些固定的版块,如名人名言、学习方法等,更新频率较低,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文化氛围缺乏感染力。班级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导致班级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缺乏感染力和凝聚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三)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首先,教师角色定位偏差。部分教师仍然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和班级的管理者,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和尊重。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只顾自已讲解知识,很少给学生发言和提问的机会;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自行做出决策,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忽视。

其次,师生沟通渠道不畅。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一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很少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即使有沟通,也往往局限于学习成绩和纪律方面的问题。同时,学生由于害怕教师的权威,也不敢主动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此外,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等沟通平台,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学生对其了解和利用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班级活动设计落后

首先,活动目标不明确。一些班级活动的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往往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到活动对学生品德培养、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的作用。

其次,活动内容缺乏针对性。班级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一些活动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另一些活动则过于娱乐化,缺乏教育意义。

最后,活动形式缺乏多样性。班级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以传统的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学生对这些活动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于一些新兴的活动形式,如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等应用较少,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策略

(一)完善班级制度建设,融入品德培养目标

首先,制定全面的班级制度。在班级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品德培养的各个方面,将品德教育融人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中。除了传统的纪律和学习制度,还应建立健全品德评价制度、心理健康辅导制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等。例如,在品德评价制度中,明确规定学生在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具体行为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品德规范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

其次,增强制度制定的民主性。在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通过召开班会、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共同制定班级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使制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还能增强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和遵守的自觉性。

最后,提高制度执行的灵活性。在班级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灵活运用制度,做到宽严相济、情理结合。对于学生的一些特殊情况或偶然的违规行为,要给予适当的理解和宽容,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同时,要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丰富班级文化内涵,营造品德教育氛围

首先,增强文化主题的多样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打破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单一文化主题,增强文化主题的多样性。可以围绕品德教育、艺术修养、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例如,组织以“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展艺术展览、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39.pd原版全文

其次,创新文化形式的表现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创新班级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建立班级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博客等平台,发布班级文化活动的动态、学生的优秀作品、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等,增强班级文化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班级文化宣传视频、电子杂志等,丰富班级文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最后,增强文化氛围的感染力。要注重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开展文化活动、树立榜样等方式,熏陶和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优秀学生的照片、学生的艺术作品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班级之星”评选活动,树立品德优秀、学习进步、才艺突出的学生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三)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品德培养

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和班级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以及学生品德培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其次,拓展师生沟通渠道。要建立健全师生沟通渠道,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后辅导、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沟通平台,如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便学生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最后,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支持。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创新班级活动设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首先,明确活动目标。在班级活动设计中,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每一项活动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来设计,确保活动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例如,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等,并根据目标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其次,优化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优化班级活动的内容。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同时,要注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将品德教育、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情感体验等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开展主题班会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最后,创新活动形式。要不断创新班级活动的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除了传统的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还可以开展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例如,在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和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

三、结论

班级管理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将立德树人理念融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文化营造、师生关系构建和班级活动组织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应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柏佳孚.立德树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8(2):40-41.

[2]廖晓兴.在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4):92.

[3]许怀达.浅析继续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立德树人工作[J].经济师,2021,(5):155-156.

[4]吴寒.“立德树人”理念融入班级管理途径探索[J].华夏教师,2020,(1):72-7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53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