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 心育联盟启新程 铺就心理教师进阶路
作者: 高玲
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浪潮中,滨州市滨城区心理健康教育联盟为区域内学校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积极参与联盟活动,在师资培养、教学资源整合、教育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效,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范例。
一、借联盟之力,绽心育之光
在教育格局不断革新的当下,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教育内卷现象的出现,学生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心理健康教育正从边缘走向核心,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清怡小学在早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深陷师资短缺、资源匮乏、教学模式陈旧的困境。滨城区心理健康教育联盟的成立,恰似一阵东风,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转机。学校顺势而上,积极投身联盟活动,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征程上奋力前行,收获了诸多宝贵成果。
二、心育起步遇阻,亟待破局之策
曾经,清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布满荆棘。师资力量方面,专职心理教师屈指可数,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犹如螳臂当车。兼职教师虽有热情,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短板明显,面对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时常束手无策。教学资源极度匮乏,专业教材、教具稀缺,案例库更是无从谈起,教师备课只能依赖有限的网络资源,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缺乏有效的教研机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难题长期积压,教学研究成果与实际教学严重脱节,极大地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协同共进破难题,多元赋能促发展
(一)融入协同网络:汇聚资源凝众志,携手共进筑心桥
滨城区以6所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为盟主,创建了“风雨同舟”“心海扬帆”“阳光成长”等6个心理健康教育联盟,每个联盟辐射带动周边6—8个学校,构建了“金字塔式”心理健康教育协同网络。在协同网络的推动下,清怡小学积极融入联盟。各联盟每月组织一次活动,成为学校教师与其他学校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在教学资源共享活动中,各学校共同创作并分享课件、教案以及实用的测评量表,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备课效率。基层扎根方面,学校积极组建“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家长志愿者”服务梯队,与家长志愿者紧密配合,开展家访和亲子活动,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二)依托双轨驱动:研训相济强师能,课题攻坚促成长
教研共同体。聚焦主题深研磨,问题导向共成长。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联盟每月的主题教研活动,围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关键领域深入探讨。在“情绪管理”主题教研活动中,学校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利用情绪故事、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情绪的方法,回校后应用于课堂,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对情绪的理解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问题导向”研讨机制也让学校教师受益匪浅。在联盟活动中,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学校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共同剖析案例,制定出一套适合本校的预防和干预方案,并整理成手册供全校教师使用,有效提升了教师应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能力。
微课题攻关。秉持原则抓重点,菜单服务助提升。依据联盟“低小精”原则,学校教师针对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问题成因,形成《小学高年级社交焦虑干预手册》等35项实操工具,并采取个性化辅导、团体心理训练等干预措施,有效缓解了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联盟“菜单式服务”为学校解决实际教学难题提供了便利,当学校在心理健康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上遇到困难时,通过“联盟心理菜单”选择相关课题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对方团队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三)参与多元活动:创新形式拓视野,融合实践启新程
心理剧实践。演绎心灵故事,开启成长新篇。学校积极响应联盟号召成立“星语心愿”心理剧社团,并全力投入滨城区心理剧展评活动筹备。在创作以“适应新环境”为主题的心理剧时,教师与学生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困惑和挑战。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运用心理引导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诠释角色,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学会积极适应新环境。心理剧在校园展演后,学生反响热烈,参与心理剧表演和观看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37%。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也被引入日常心理健康课堂,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校际、社校合作。整合资源拓思路,交流互鉴促提升。借助联盟平台,学校与滨州心促会等社会心理服务组织深度合作。在联合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调研中,学校教师学习专业的调研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心理状况,为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在一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校际教研活动中,学校教师学会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抒发情绪的方法,回校后积极实践,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心育结硕果,师生共成长
通过积极参与联盟活动,清怡小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学校教师执教心理健康课《按下冲突“暂停键”》等多次获滨州市优质课一等奖,主持《双新背景下,提高小学教师工作发展内驱力的心理策略研究》等市级课题4个,撰写的《心理小游戏在低年级课堂中的探索与运用》等1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校园内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2024年测评显示,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提升23%,人际冲突发生率下降18%。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学校声誉不断提升。
五、总结经验启新程,展望未来绘宏图
(一)经验总结:积极参与共奋进,内化创新促发展
1.主动融入,广纳资源
学校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联盟的各项活动,与其他成员保持密切交流合作,虚心学习,认真思考,充分利用联盟提供的丰富资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2.内化共享,协同发展
教师参与联盟活动后,要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在学校内部进行分享和交流,形成校内的学习和发展共同体,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步。
3.结合实际,创新实践
在借鉴联盟其他学校的经验和成果时,要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优化,确保各项举措能够在本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二)未来展望:深化合作谋发展,创新模式谱新篇
1.深化联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希望联盟进一步拓展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探索与更多领域的合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边界。
2.强化师资培养,打造精英团队
清怡小学将持续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参加更高级别的培训和学术研究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专业精湛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
3.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滨城区心理健康教育联盟为清怡小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在积极参与中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跨越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联盟的合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