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需要平等的关爱
作者: 王平我一个人在路上走着,突然有个人从背后将我抱住并且探过头来跟我打招呼,听到那一声“老师”,我便知道来者为何人。她便是我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小C。
那是初中二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小C的发言内容成熟,表情丰富,不像其他学生那样羞怯。她活泼大方的发言以及毫无畏惧的眼神很快吸引了我的注意。此时,我并未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在慢慢向我靠拢。教育有时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胜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如果老师能够收起自己的喜好和偏见,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孩子,那么这位老师便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一名有威望的老师。
她的活泼和无所畏惧超出我的预期。我们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其他学生的落款只是在手抄报的一个角落里签上名字,而她的手抄报却以自己的名字为主体,而且用彩笔把自己的名字大大地写在中间。凭着对心理学研究的敏感性,我大胆猜测她是名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而且正迫切地寻求别人的关注。
我开始默默地关注她。她交作业时把作业本上自己的名字改了,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名字是一个人的象征,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名字改了,那很可能是迷失了自我或者她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想寻找新的自我。没过几天,她又开始在教室里到处留言,墙上、黑板上、书上、作业本上到处可见她留下的字迹。很快她便有些管不住自己并开始在课堂上违反纪律,不断地有任课老师向我反映她在课堂上故意出风头,而且不听劝阻。
小C同学平时见了老师还是很有礼貌的,不过确实显得有些出风头,给老师鞠躬的动作很夸张,有些过于礼貌。可毕竟她跟老师很友好,我对她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一开始在一些事情上还是对她特别照顾。我希望她上课听讲更积极,下课作业完成更认真,表现更优秀,但很快我发现事情并未按照我的预期发展。面对我的要求,她没有努力提高自己,而是不情愿地推三阻四,上课还时不时地走神。这再次引起我的注意,我找她的前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她的前任班主任说这孩子不合群,行为有些异类,脾气不好,一般老师都不敢惹她。这些评价与我对她的现有认知似乎有一些出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C,我对她进行了家访。她小时候主要由外公外婆照看,与外公外婆关系很好,长大后由父母抚养。她性格固执、活泼好动,有个姐姐比她大三岁,性格随和。母亲比较要强,是事业型女强人,而父亲性格温和,失业在家。在谈话中母亲还透露出了二胎没能生一个男孩的遗憾。这些信息使我仿佛看到了她的成长经历,理解了她的行为动机。从小被强行改变的亲子依恋关系,现在生活中父母地位的失衡,以及不被欣赏的女孩身份,这三个因素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她迷失自我、失去方向,以至于她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异类。
她有一个完整的家,但这种父母地位失衡的家庭关系也给她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在潜意识中她正通过自己的叛逆行为对抗强势的母亲。任俊教授曾在《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中提到,并非孩子身上的每个方面或每种特质都能被改变,还有一些东西可能要历经千难万险才只能改变一点点。所以教育者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力量能够用到哪里,当教育者确定孩子身上的某些东西不能改变时,即使这些东西是社会所公认的问题,教育者也不要尝试去改变,否则,会得不偿失。对我来说,她的亲子依恋关系、失衡的父母关系以及不被欣赏的女孩身份,都是我无从改变的,我所能够做的便是让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正常人,并且鼓励她积极地接纳自己,坦然地面对生活。
既然她是一个正常人,我就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她,给予班里每名学生平等的关爱,而不是表现出对她的特别关注和特别照顾。她依然故意出风头,绞尽脑汁去吸引老师的眼球。有的时候她会把本子撕成碎片铺在自己的座位底下,有的时候会用自己的圆珠笔敲击桌子,有的时候会把纸条贴到自己脸上,有一次甚至还把我的名字写在了教室的黑板上。对这些行为,我没有制止,没有惩罚,也没有纵容,更没有特别关注。上课时我要么旁若无人地继续讲课,要么暂停讲课微笑着看着其他同学,有的时候为了吸引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我会花很大工夫提升讲课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课堂上,我视她的异常举动如空气,她的任何出风头行为都没有得到我的特别关注。久而久之,她开始厌倦自己的这种出风头行为,但私下里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约一个月,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有个男生把唾沫吐到了她的桌子上,她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气呼呼地向我控诉了那个男生有多么无厘头、多么讨人厌,并请我帮她处理。我表示我很理解她现在的感受:“这肯定让人感觉很恼火,他做得真过分,确实影响了你在教室学习。”说到最后半句的时候,我故意加强了语气并且放慢了语速,几乎是一字一顿地把这句话说完,然后把一个久违的眼神递给了她,并且一直看着她的眼睛。她是一个敏感而且悟性很高的孩子,“确实影响了你在教室学习”这几个字让她没有理直气壮,反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发现了她脸上表情的微妙变化,接着她眼珠一转,看到了我手机壳上的海绵宝宝,然后一脸惊讶地问我:“老师,你也喜欢海绵宝宝?”我说:“对呀,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看看它,然后就会变得开心了。它天真、淳朴、乐观,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老师,你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吗?”她不理解地问。
我说:“对呀!谁都有心情低落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学会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我上学的时候还经常故意上课趴在课桌上睡觉,就是为了让老师注意到我、提醒我。我小的时候,父母特别忙,对我的关怀比较少,所以我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后来我发现上课趴着睡觉只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而努力学习才能得到老师的欣赏,所以我就开始好好学习。最后我不但得到了老师的欣赏,而且父母和同学以及亲戚都开始对我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学习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从此,我就喜欢上了学习。”当我说这些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她眼中的点点泪光。后来我们又探讨了一些海绵宝宝的话题,不出所料,她正是从海绵宝宝这里开启了学习之旅。
我们的对话持续了不到一小时,但我酝酿了将近一个月。她喜欢海绵宝宝,而且能将海绵宝宝画得惟妙惟肖,所以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我故意把自己的手机壳换了,而且几乎看完了整部《海绵宝宝》动画片。可能是因为海绵宝宝那极其夸张的言行与她有些类似,所以她从海绵宝宝那里得到了一些归属感,从而喜欢上了海绵宝宝。
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责备她,没有纵容她,没有改变她的家庭,也没有改变她的身份,我只给了她平等的关爱,但是她从此踏上了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
改正学生错误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方法还包括如何提升学生的积极品质或长处等。教育要有一颗正确的初心,不然走得越快或越远,反而越偏离目标。通过这种积极的教育。我给了她平等的关爱,从而让小C走上了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我感觉我做了一件正确的好事。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金牛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