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的协同发展
作者: 徐聪荣在国家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的协同发展,为语文教育开拓了新路径。
一、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体现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研学旅行提供真实情境,学生在游览古迹、参观博物馆等活动中,接触大量语言素材和文化资源,有助于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学旅行打破传统课堂局限,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观察、沟通、写作等能力。语文教学借助研学,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培养综合素养,符合“双减”政策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
二、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协同发展的实践策略
(1)精心设计研学主题与语文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研学主题。如学习古诗词时,组织学生前往诗词创作地研学,让学生在实地感受诗人创作心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学习游记类文章时,开展自然景观研学,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
(2)研学过程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多样化。在研学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记录,用文字描述所见所闻所感;安排采访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拍摄照片、录制视频,并配以文字说明,培养多媒体表达能力。
(3)研学后的总结与成果展示。研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撰写研学报告、游记、诗歌、作文、观后感等,提升写作能力。通过班级分享、展览等形式展示学生成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在交流中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三、保障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协同发展的建议
(1)加强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是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协同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组织研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确保研学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2)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学校与博物馆、名胜古迹、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研学资源。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支持,共同保障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
在“双减”背景下,研学旅行与语文教学的协同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研学旅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拓展了有效的空间,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