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珅母校到国家博物馆

作者: 张程

从和珅母校到国家博物馆0

紫禁城的西北隅,在明代早期有一座咸熙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咸安宫。

咸安宫三易其地

咸安宫位于后宫深处、西六宫外侧,地处安置前朝妃嫔的功能区。最初的建筑格局是前殿后宫。第一位入住咸安宫的重要人物是万历朝的仁圣皇太后。二十多年后,咸安宫迎来了一位新主人。不过,她不是前朝的妃嫔,而是“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客氏把狠毒与戾气带入了宫廷,屡屡迫害忤逆者,将后宫弄得乌烟瘴气。明末谈迁撰写的编年体明史《国榷》记载,客氏曾经暗中安排八名怀孕女子入宫,试图生下男孩冒充天启皇帝的子嗣。客氏入住,显然是“败坏”了咸安宫的名声,兼之很快就进入了明清更迭的混乱期,咸安宫应该是空置了好几十年,直到康熙后期才挪作“紫禁城的监狱”。

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后就禁锢于咸安宫;康熙五十一年(1712),胤礽再次遭到废黜,又一次住进了咸安宫。在咸安宫的十年多囚犯生涯中,胤礽不能出咸安宫一步。内务府只能通过门洞向宫中传递物资。不过,胤礽的禁锢生活总体还是安逸的,一个论据就是咸安宫在这十年里诞生了多位小阿哥和小公主。当然,物质上的富足难以掩盖精神的落寞。

受累于胤礽,咸安宫在他搬走后不便安置他人居住,空闲起来。雍正六年(1728),雍正皇帝决定在此设立官学。第二年,咸安宫内修理读书房三所,正式开学。这便是“咸安宫官学”——紫禁城内唯一一所公开的学校。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为筹划崇庆皇太后的六十寿诞庆典,将咸安宫修葺一新,改称“寿安宫”。咸安宫官学没有撤销,而是向南搬迁到了武英殿西的尚衣监。尚衣监是明代宦官十二监之一,入清后并入了内务府。搬迁后的咸安宫进入了2.0版时代。由于尚衣监年久失修,影响办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尚衣监西边为咸安宫官学新建校舍。新建的咸安宫官学为三进院落,共有房二十七间。整座学校沿用咸安宫的旧称。咸安宫迈入了3.0版时代。

在紫禁城办学

咸安宫官学的创办,是内务府官学在原有景山官学的初级教育之外,分化出了进修教育的功能,在乾隆初年又逐渐向精英化教育演进。如果说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那么,咸安宫官学就是八旗最高学府。清朝皇帝将它放置在宫中,彰显了这个王朝与八旗子弟的特殊亲密关系。

咸安宫官学创办伊始,遵循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原则。办学的目的是通过满、汉文化和弓马骑射的教学,培养文武兼备的八旗人才。雍正皇帝高度重视近在咫尺的官学(养心殿后垣距离咸安宫南大门仅百余米),设置了多达13人的咸安宫官学管理团队。咸安宫官学最初面积较大,房屋也多,还有射箭的空间,因此教习们可以居住,同时还“给养钱粮,季赏衣物,日赏饭食”,任教3年期满可以议叙当官——后改为分优劣等级分期授官。

从和珅母校到国家博物馆1

咸安宫官学招生的范围,一开始是上三旗幼童和景山官学生中的优秀者,仅有五六十个名额。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雍正皇帝不仅允许学生住在咸安宫,甚至特许各带一名仆人陪读。不过众多外人骤然入住紫禁城,毕竟存在隐患,一段时间后就改为诸生清晨入学、日暮散归。咸安宫每天管学生们两顿饭,日常饭食除给官米外,每人每日有买办肉菜等物银五分;学生所读之书、所需之笔墨纸张、弓箭器皿、骑射之驽马、铺用席毡、温炕木柴、暖手黑炭等物,在学期间的冬天取暖、夏天防暑用品等等,全都由内务府供应;此外,每人每月还给银二两、每季给米五石三斗。这个待遇是高于旗兵的。

优渥的待遇,对应的是严格的考核。学生们不仅在咸安宫接受繁重的日常课业,还定期参加考试,分出等次,接受奖惩。雍正十二年年底,咸安宫革退学生8名,安排苦差惩罚他们,顺带着官学管理大臣也遭到斥责。

乾隆皇帝做了若干改良。首先是招生不再局限在上三旗,扩展到所有八旗子弟,优中择精;其次是侧重培养精英。雍正年间,咸安宫官学生最好的只考中举人附榜,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在内务府内部或者中央衙门的笔帖士(职责主要是翻译满汉章奏文书、缮写公文簿籍)群体中消化。乾隆想要在咸安宫中培养出举人、进士,甚至是状元来。

清中期,咸安宫官学涌现了一批朝廷大员。从咸安宫走出来的第一位大人物是阿桂。雍正十年,16岁的阿桂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后来官至军机大臣兼大学士,是清代名将之一。当然,咸安宫官学最著名的校友,当属大名鼎鼎的和珅和中堂。乾隆二十七年,12岁的和珅入咸安宫读书。他就读的是3.0版的咸安宫。读书期间,和珅博闻强记,成绩出众,和同为咸安宫官学生的弟弟和琳一道,得到老师的赏识。同时期,著名的八旗词臣观保、德保这对堂兄弟,也是咸安宫官学生。两兄弟从咸安宫走进科举考场,双双中了进士,又入翰林院,走上了皇帝文学侍从的仕途快车道,都官至一品。乾隆年间,官员评价咸安宫“为天下学校之领袖,八旗人才之渊薮”,虽然有夸张溢美的成分,但不至于离谱。

入读咸安宫的八旗俊秀,不至于家世太低,但都不是权贵子弟,在八旗中算是普通偏上家庭的孩子,和珅如此、阿桂也是如此。这个阶层的孩子,继续上升难度较大,向下滑落的风险较高。咸安宫官学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谋得一份八九品官职,维持住现有的地位。和珅、德保等人更是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跃升。

进入嘉庆朝以后,咸安宫官学走向了下坡路。长官疏于管理,教习们也只于检查的时候才到学堂虚开功课,还有些教习迁居宫外,根本不到岗。再加上捐纳买官公行,八旗子弟生计艰难,咸安宫官学学生的出路随之堵塞,对八旗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如果不是还有每月的二两银子,估计不少学生都懒得点卯。到了考试之日,冒名顶替、枪手代考等丑闻层出不穷。官学有名无实。

嘉庆年间,咸安宫官学的校舍已经年久失修。同治十年,因雨水过多,校舍发生坍塌。为避免咸安宫官学彻底衰亡,光绪初年拨款重点修复了学舍。即便如此,内外环境的巨变,尤其是清朝国势的衰微,注定咸安宫难以复振。光绪二十二年(1896),咸安宫官学迁出紫禁城,光绪二十八年与同属内务府的景山官学改建为内务府三旗小学堂。这就是今天东城区黄城根小学的前身。

古物陈列所

官学迁出紫禁城后,咸安宫重新直面无常的命运。此时已经来到清末,紫禁城内其他建筑几乎都将退出政治舞台,进入文博的世界,迎接咸安宫的会是什么呢?

随着溥仪退位,咸安宫所属的外朝区域将移交给民国政府。咸安宫就在交接的前夕爆发了大火。熊熊火焰将整座宫院烧得只剩孤零零的咸安门。有人认为,这场蹊跷的大火是咸安宫太监们为了掩盖监守自盗的罪行而纵火毁灭证据。民国刚一成立,紫禁城内就出现了一片废墟。

咸安宫大火发生后,民国政府意识到文物保护迫在眉睫。内务部于1914年成立“古物陈列所”,着手接收、保管清廷移交的宫院与文物。考虑到沈阳皇宫和承德避暑山庄文物众多,且远离北京,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内务部将上述两处文物共23万件分13批运抵紫禁城,交给古物陈列所。当年10月10日,古物陈列所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中国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国立博物馆。

陈列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承德、沈阳等地的文物源源运来,却没有仓库存放的问题。于是,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争取到了20余万元建设文物仓库。仓库选址就是咸安宫废墟。1914年6月,文物仓库开工建设,1915年6月建成,历时一年。这是中国第一座专业的文物库房,因为保藏的都是清宫的珍宝,所以命名“宝蕴楼”。宝蕴楼是一座两层的西洋式红砖楼,红墙白窗,有半截地下室。其中,主楼坐北朝南,建筑体量稍大,东西配楼左右对称。三幢楼和残存的咸安门,组成了一处封闭院落。咸安宫在某种程度上“重生”了,成了如今故宫内唯一的民国建筑。

古物陈列所最先开放的只有武英殿一处,文物陈设也相当随意,给故宫的第一批游客逛文物商店的感觉。1926年10月,陈列所对文华殿进行了改造,也向公众开放。此后,古物陈列所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接收了三大殿,将宫殿作为库房,同时开放三大殿院落,最终建设成了以紫禁城外朝区域为场馆,以沈阳、承德两处清宫旧藏文物为主要展品的中国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公立博物馆。

从和珅母校到国家博物馆2
从和珅母校到国家博物馆3
古物陈列所文渊阁四库全书陈列,1925年至1933年摄。
从和珅母校到国家博物馆4
古物陈列所第九陈列室,是清宫器物展室。1925至1933年摄。

但是北洋政府政出多门,缺乏建设一座国家博物馆的统一规划。紫禁城内一度三座博物馆并存。古物陈列所是北洋政府内务部支持的,而教育部也在1912年筹备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最初在国子监,1917年搬迁到紫禁城的端门和午门。1920年11月,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以午门城楼和东西雁翅楼作为陈列室,以午门外东西朝房和端门城楼作为文物库房,保存文物5万余件。1924年溥仪为冯玉祥军驱逐出紫禁城后宫,当时的政府和知识界又筹划以后宫区域创设新的博物馆。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举行开幕典礼。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后来居上,成为紫禁城内三家博物馆的“领头雁”。这一方面是因为故宫博物院接收的文物数量大且精品众多,另一方面是博物院的主持者多是文化界的权威,故宫博物院的学术、传播能力都很强。

从和珅母校到国家博物馆5
《宝蕴楼彝器图录》书影。

故宫博物院易培基院长在1929年提出了“完整故宫保管计划”,启动了三家博物院的合并进程。1930年,民国政府同意将中华门以北直至景山的清代诸宫院,包括太庙、皇史宬、堂子、大高玄殿等一并归入故宫博物院。抗日战争爆发后故宫文物南迁,古物陈列所的文物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合并南迁。1948年,紫禁城的外朝、后宫合并,古物陈列所正式并入故宫博物院,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博物馆于1959年迁入天安门广场东侧新馆,定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将午门、端门区域移交给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格局臻于完整。中国历史博物馆后更名“中国国家博物馆”,反而完成了古物陈列所的终极目标。

至于咸安宫,1.0版的寿安宫区域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图书馆,3.0版的宝蕴楼则成了博物院的外事场所,它所经历的历史,则成了紫禁城记忆的一部分。

(责编:马南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