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粟特人生活场景的再现

文 / 王强

贴金彩绘围屏石榻(隋朝)

这件围屏石榻用砂页岩做成,长2.18米,宽1.15米,高1.23米,由带图像的石条和素面石条组成,可分为床板、床座、和屏风三个部分。其中床板由石条拼成,各拼缝间通过子母榫卯相扣接。

床板侧面的床沿,刻有连珠忍冬纹并饰有贴金彩绘。因为受到地下环境的侵蚀,床座的不少贴金彩绘已脱落。床座前方两侧各有一个小神兽,作为护法。

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粟特人生活场景的再现0
床座后面居中的石板一般是最重要的。这块石板的主体内容,是一对夫妇在宴饮。图像下部是一条河,上面有座拱桥,拱桥边上有一座歇山顶的厅堂式建筑,屋檐是斗拱构造,屋脊上有鸱吻。厅堂内有床榻,中间放着一案几,上面有杯盘和食品。床榻右侧坐着一位较为肥胖的男子,翘着右腿,床左边坐着一位女子,二人捧杯对饮。男主人身后立一侍女,提着一把酒壶站在床边。这件屏风偏红色,贴金彩绘保存较好。这种夫妻宴饮图在这类石榻中多有出现,也常出现在当时中原人的墓葬壁画中。一般认为,这里描绘的是墓主人夫妇的形象,宴饮图是最典型的反映墓主人舒适生活的场景。

屏风

床座周围嵌着竖立的屏风,作为围挡,一般也叫围屏。屏风由11块石板组成,床座后面立有5块,左右两个侧面各有3块,石板的底部均镶嵌在床板边沿的凹槽内。这些围屏石板高度均为87厘米左右,宽度约在30厘米到46厘米之间,上面满是雕刻的贴金彩绘图像。

床座正面的石板分为上下两层,称为壸(kǔn)门。上层雕刻着6个乐伎人物,分别执笙、执铜钹、弹琵琶、吹箫、手击腰鼓和弹奏箜篌,人物衣带飘扬,与弹奏乐器的动作和谐融洽。

壸(kǔn)门下层刻着6个带翅膀的神兽,做着托举的姿态,意指在用力托举棺床。神兽的刻画姿态和神情各异,有的单臂托举,有的双臂托举。

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粟特人生活场景的再现1
床座后面右起第一块石板,画面右侧似乎是一座城门,左侧是一座拱桥,周围有花草树木,一辆马车刚从桥上走过,似乎要远行或者游玩。出行图或者车马出行图,也是这类石榻中很重要的题材。
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粟特人生活场景的再现2
另一幅饮酒休息图,和床座后面居中的这幅宴饮图有点相似,即是床座右侧石板中最靠前的一件。这幅图以山涧浮桥和林谷村野为背景,上首山崖一负背篓的男子和浮桥边一骑马男子似乎在交谈。下方的山林之侧,有一单层的塔式建筑,塔内有一位挺胸凸腹男子,坐在束腰圆凳上,手执来通杯正在饮酒,边上跪着一侍从。值得注意的是,主人手上所持的来通杯,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欧亚大陆的古老的饮酒器,当时盛行于丝绸之路沿线。塔式建筑的顶部有火焰宝珠,这是源自印度佛塔的符号,底部建筑却是中国本土的样式。这幅画面展示的粟特人在中国的生活带有中外融合的特色。

在天水市博物馆前院东侧有个小展厅,里面是一个墓葬出土物专题展,其中有一件重要的文物,收藏在大玻璃房展柜里,占据了半个展厅,这就是贴金彩绘围屏石榻,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天水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82年6月,人们在天水市城区南山石马坪修建水利工程时发现一座古墓葬,经考古人员现场清理并进行调查研究后,确认是一座隋朝墓葬。墓朝向正北,墓室南面正中有一座围屏石榻,榻上还有残存的木椁和人骨痕迹,还有其他随葬品一起出土。根据考古和出土文物判定,这应该是一座粟特人的墓葬。

独特的葬具

粟特人是生活在古代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的民族,以善于经商而著称。在南北朝到隋唐期间,他们活跃在丝绸之路,是中西贸易的重要承担者,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引领者。他们在西亚到中国的中原、东北及南方之间的长线上,建立了很多贸易中转站和移民点,形成了庞大的贸易网络。地处亚洲中心,在各大文明的交汇处,粟特文化深受波斯、印度、中国及内亚草原文化的影响,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丧葬习俗正是这种习俗的反映。

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粟特人生活场景的再现3
床座左侧第三块石板的画面则是酿酒的场面,画面中部有两个兽头,兽口中流淌着美酒,兽头下有两个大瓮正在盛接。两瓮中间一人左手执一瓶,俯首观看瓮中酒是否接满。下端一人双膝跪坐,身边放一瓶,左手捧碗饮酒。另一人双手抱一大瓶,边走边将嘴接在瓶口上品尝,还有一人坐在石头边歇息。上首,三人坐在台上,右侧一人身材肥胖,头发卷曲披肩,突眼高鼻,仰靠坐在台上。中间一束发人,仍为高鼻深目。三人似为贵族,在查看酒坊的作业情况。

粟特人的丧葬习俗和中国传统的不同,尤其是贵族和富人阶层,他们在墓葬中多使用一类独特的葬具——石棺床,或者也叫石榻,棺床周围一般还围有石屏风,所以也叫围屏石榻。粟特人入华后,依然保留了这种丧葬方式,但因为受到了汉地文化的影响,这些异域风格的葬具上烙上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印记。

丰富的图画

围屏上这些图像内容很丰富,一般认为,它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这些图像的主题包括宴饮、出行、狩猎和酿酒等典型的粟特人的生活题材,多以山水日月和亭台楼阁等为背景,还有女人抱着孩子在楼阁中休闲的场景,有短装束腰打扮的人撑篙从水榭前经过的场景。另外,除了生活主题的画面外,还有几幅无人的以园林庭院为主题的风景画。每幅画面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又存在联系。

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粟特人生活场景的再现4
安伽墓围屏石榻(北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虽然屏风画主要表现粟特人的生活场景,但其表现形式却主要是传统的中国风格,如画面中的园林庭院、楼台厅榭和拱桥回廊等背景。这说明当时入华粟特人已经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画面的结构布局、场景安排,及楼阁厅榭和山水树石的表现手法,都和中国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围屏及床座上的浮雕的雕刻技法、线刻和贴金处理,也是对北朝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珍贵的实证

目前在国内发现的粟特人葬具,大概不到10件,有的是石椁,有的是和天水这件相似的围屏石榻。这些石榻的形状和其上的图像,都与天水这件较为相似,展现着粟特人的生活场景,同时风格上兼具中外。

其中,西安的北周安伽墓出土的围屏石榻保存较好,其贴金彩绘围屏图像比较完整。同在西安的北周康业墓也出土了一件围屏石榻,出土的时候,上面还有遗存的人骨。不同的是,康业墓的围屏是线刻图,而不是贴金彩绘图。河南安阳麴庆墓也出土了一件贴金彩绘围屏石榻,其色彩较为鲜艳,其雕刻的画面,则有更多祆教和祭祀内容。另外,日本美秀美术馆也藏有一件类似的围屏石榻。而西安的北周史君墓和太原的隋代虞弘墓出土的都是汉白玉石椁,不是石榻,其外观图像的内容和风格,则与这些围屏石榻相似。

天水出土的这件围屏石榻充分反映了粟特人的生活场景,其中内容和表现形式,既有外来文化元素,也有深厚的中国本土元素,是研究古代民族融合,丝绸之路中外交流的珍贵实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责编:李玉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