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法社前六堡茶

作者: 杨多杰

我自藏的一款2016年老六堡,颇为神奇,入手的时候还只是单纯的好喝。存放到今年,茶汤里竟然出现了明显的杏仁香气,因此得名杏仁六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能出杏仁香,这与其特定的原料级别和制作工艺有关。杏仁六堡,用的是什么原料和工艺呢?答:社前六堡佐以古法工艺。什么是社前六堡?怎么算古法工艺?您听我慢慢说。

社前六堡

我收藏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中国糖业烟酒糕点公司北京市公司的铁皮茶叶罐。这个罐子仅11厘米高,做工精巧,罐子正面写“异色清香”,背面写“三前摘翠”。异色清香,肯定是夸这款茶又有卖相又有口感。三前摘翠,是什么意思呢?摘翠,就是采茶的雅称。这里的三前呢,指的是茶叶生产的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即社前、明前和雨前。三前摘翠,也就是说这家的香茗颇为讲究,都是在最好的时间段采制而成。

明前,是清明之前。雨前,是谷雨之前。这都好理解。社前,是什么时候呢?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自然看重农业生产。古人在春耕之前,总是要先祭祀土神,以祈求五谷丰登。这个仪式,就被称为春社。最开始由于各地天气回暖时间不一致,诸侯国之间的春社日也有所不同。到了宋代,官方确立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一直沿用至今。在六堡茶的原产地广西梧州,至今对春社非常看重。我到藤县、苍梧等地访茶时看到,每到春社日当地都有祭祀活动,还有“太公分猪肉”的仪式。社前茶,即春社日之前所采之茶。

那么,春社到底是公历的哪一天呢?这个每年都不太一样。2024年的社日,是3月15日。2025年的社日,是3月20日。但是无论如何,社日是早于清明十几天的。

解密古法社前六堡茶0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的黑石六堡茶厂,苍梧县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更是六堡茶的故乡。
解密古法社前六堡茶1
塘平村的黑石山茶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展示传统古法手工制茶“杀青”技艺。

一般的年份,春社之前十日左右就完全可以采制六堡茶了。首先,原种六堡茶属于地方群体种,是标准的早芽品种。另一方面,广西茶区回春较早。因此一般情况下,社日之前不仅可以采茶,而且能轻松完成两轮左右。要是赶上雨水丰沛的年份,社前采茶甚至可以达到三至四轮。茶师用这一阶段采制茶青所做的六堡茶,就统称为社前六堡。六堡除去社前茶外,还有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包括谷雨后茶和春尾茶)、夏茶、初秋茶、霜降茶和冬茶。在全部六堡茶中,自然还是社前茶最为高档珍贵。

据制茶师傅和我讲,这款杏仁六堡茶采在那一年二月二龙抬头之前。2016年的二月二,是公历的3月10日。那一年的春社,是3月17日。这样算下来,这批杏仁六堡不仅是社前茶,而且是社前茶中的头采。这样的茶青里,蕴含着茶树积攒了一冬的养分,底蕴自然丰沛。再经过常年的存放与后熟,也就容易转化出特殊的香型与口味。我还有一款2013年的社前六堡,最终转出来的是花蜜香,也是妙不可言。

古法六堡

说完了茶青,咱们再来聊工艺。这款杏仁六堡,采用的是如今极为少见的传统工艺。现在的社前茶也基本只用传统工艺去制作,这样才更能体现出特殊茶青的风格特征。具体做法如下,社前茶青采回来后,先进行摊晾走水,然后进行锅炒杀青。接着进行初揉、初烘,然后进行复揉、复烘。这样往返数次,最后当茶青九成干时,再进行晾晒。等茶叶晒透后,再装筐收库。有的爱茶人可能会纳闷,这套工艺怎么看着那么眼熟呢?这不是和生普工艺差不多吗?没错。古法六堡的工艺,和今天制作普洱生茶工艺极为类似。所以有的时候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讲课也将古法工艺六堡茶称作是六堡茶中的生茶。

解密古法社前六堡茶2
20世纪90年代广西梧州的六堡茶,多采用干仓陈化的方式,经过30年左右的陈化,茶叶内的纤维物质与茶多酚等成分缓慢转化,茶叶逐渐褪去青涩,口感更加醇厚,香气更加丰富,“红、浓、陈、醇” 的特征更加明显。

生普,不能喝新茶。古法工艺六堡茶呢?同样如此。古法六堡与普洱生茶一样,必须进行常年的仓储与后熟。一般情况下,五年以上的古法六堡茶汤开始精彩,八年以上的古法六堡茶汤越发惊艳。至于一两年的古法六堡,那就剩下惊吓了。诸位爱茶人切记,古法六堡当年可不能喝。那种苦涩的滋味,喝了一准儿让您终生难忘。

说到这里,古法六堡的劣势,您大概也看明白了。一款茶,不好喝的时候没法出货。可要等到好喝,所需时间又实在太长了。要是依着我个人的看法,古法六堡茶怎么也得八年以上才能好喝。可难道要让商家等上八年再出货吗?这八年的仓储成本以及资金压力,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承担的。坦白讲,古法六堡是一款很好的名茶,却不是理想的商品。

近百年来六堡茶师一直致力于工艺的改进,目的就是缩短六堡茶的尴尬期。最开始,是在杀青之后增加一道堆焖的工艺,用湿热作用来柔顺茶汤。此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先后出现了单蒸单压工艺和双蒸双压工艺。至于现如今的六堡茶,绝大部分已采用发明于20世纪50年代的冷水渥堆发酵工艺技术。冷水渥堆工艺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六堡茶的后熟速率。冷水渥堆六堡,两三年就可品饮,五年以上的茶汤就已有相当精彩表现。此工艺经几代六堡匠人的完善,已成为如今六堡茶最为主流的工艺。就连普洱熟茶的工艺,也曾向六堡的冷水渥堆工艺借鉴与学习。现如今,古法社前六堡已不再是主流,而成了六堡中的名品、精品和趣味品,基本上只有真正懂茶人才能享受得到。当然,古法社前六堡的售价,也要远高于一般的冷水渥堆发酵六堡茶。

冲泡社前古法六堡,投茶量切记不可太大。110毫升的紫砂壶,冷水渥堆六堡可以投8克,我收藏的这款杏仁六堡口重的放6克,口轻的人放四五克就够了。没办法,底子太好,内涵物质忒丰富,投茶量大了可就苦了。投茶入壶,注入沸水,快进快出,一秒不等,当作醒茶。5分钟之后,可以开始正式冲泡。第一冲沸水20秒,以温柔的手法进一步唤醒老六堡。这时的茶汤,口感温润,不似寻常六堡。香甜清爽,回口特好。第二冲,沸水40秒。这一冲味道渐厚 ,香气很透,直冲鼻腔。第三冲,沸水,60秒。这时的杏仁六堡,已经完全苏醒。汤色红艳,口感扎实。微苦之后,马上回甘。细细品味,有淡淡苦杏仁的香气。第四冲,沸水90秒。这时的茶汤,口口香甜,口口回甘。多说一句,这款杏仁老六堡不愧是社前茶,连冲了十余道,汤水依旧清甜。您要是没点空闲,还真不能轻易地喝这款六堡。要是喝了两三冲就得出门,那可就有点糟践好茶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怎么知道手里的六堡茶是否选用的是古法工艺呢?其实古法工艺六堡茶,分辨起来非常容易。首先,干茶条索粗壮,色泽乌黑油润。至于汤色,也远没有冷水渥堆六堡那么深。一两年的古法六堡,汤色呈现出黄绿或淡橙黄色。经过五年左右的仓储,汤色里开始出现红润之感。到了十年以上,古法六堡的汤色会呈橘红或石榴红色。要想判断古法六堡是否可喝了,您就看汤色。茶汤转红,口感自然错不了。汤色泛黄,您还得再放一放。上等的六堡,讲究要红、浓、陈、醇。古法六堡,虽然是稀见六堡品类,但也要符合这四字箴言才行。如果没有达到这四个字的标准,那这款六堡还只能叫半成品。那怎么办?没办法,还得等。

六堡茶

解密古法社前六堡茶3
茶叶晒透后,再装筐收库。

不同季节的六堡茶

六堡除去社前茶外,还有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包括谷雨后茶和春尾茶)、夏茶、初秋茶、霜降茶和冬茶。在全部六堡茶中,自然还是社前茶最为高档珍贵。

古法六堡茶的制作工艺

社前茶青采回来后,先进行摊晾走水,然后进行锅炒杀青。

接着进行初揉、初烘,然后进行复揉、复烘。

这样往返数次,最后当茶青九成干时,再进行晾晒。

等茶叶晒透后,再装筐收库。

(责编:马南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