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梓轩:独特的艺术,奇崛的人生
作者: 止戈宫梓轩
宫梓轩,艺名欧阳,1962年8月,生于北京。1991年留学欧洲,先后求学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就读于巴黎凡尔赛美术学院油画修复专业,学习现代派绘画技巧。现定居北京,经营画室。


画家宫梓轩的工作室位于北京潘家园,面积不大,略显杂乱。和面积不相称的是门头,一块古色古香的木案上,“梓轩画室”四个字遒劲郁勃,率性洒脱,很是醒目。左边的落款是:抱冲斋——范曾。宫梓轩偶尔会在这里创作,往往赤膊上阵,爬上快到屋顶的架子,端上调好的颜料,在画布上左突右冲,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追求艺术的足迹
20世纪60年代初,宫梓轩出生于北京。这座古都丰富的历史遗迹、传统艺术展览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自幼便在他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众所周知,集诗词创作、书画创作于一身的张伯驹先生在传统文化领域造诣深厚,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宫梓轩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张伯驹先生的教导下,宫梓轩系统学习书法,从笔画的起承转合到字体的结构布局,都进行了深入钻研。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更培养了他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1991年宫梓轩留学欧洲,先求学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就读于巴黎凡尔赛美术学院油画修复专业。90年代初开始,宫梓轩在国外游历近30个国家。他先去了俄罗斯,后来到意大利、法国、荷兰、希腊、尼日利亚、罗马尼亚、中东等地游学。

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拥有众多艺术瑰宝和深厚的艺术传统。在这里,他沉浸于大师们的古典技法中,深入研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学习他们对人体结构、光影运用和空间表现等方面的技艺,进一步提升了基本功,同时也对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有了深刻认识。
巴黎则是现代艺术的中心,汇聚众多前沿的艺术思潮和创新的艺术实践。在巴黎凡尔赛美术学院,宫梓轩掌握了艺术品保护与修复的现代科技。这一领域的学习培养了他对艺术作品的敬畏之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巴黎活跃的艺术氛围和多元的文化环境,也为宫梓轩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视野和丰富的灵感来源。
在欧洲游学期间,宫梓轩参观了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到尼日利亚的部落文化,从荷兰的黄金时代艺术作品到希腊的古典文明,多元文化的滋养,使宫梓轩逐渐打破了传统艺术观念的束缚,开始探索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之路。
创出自己的特点
正是在法国学画时,宫梓轩结识了范曾。在他看来,后者作为中国艺术界的传奇人物,其艺术特点和创新价值无可替代。宫梓轩认为艺术创作不是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艺术也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所不同的,便是要有自己的特点。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要把特点不断放大,并被更多人接受的过程。
宫梓轩以特有的方式,表现自己感觉最深的山水、花鸟、人物,构图恰当,色彩自然。他大胆突破传统笔墨技巧的局限,将西方现代派的色彩与构图融入中国水墨画创作中。在色彩运用方面,借鉴西方油画丰富而强烈的色彩表现,与水墨画的淡雅含蓄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色彩效果。
例如,在一些作品中,他运用浓烈的色彩来表现现代社会的活力与激情,同时又不失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和意境。在构图上,他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空间观念和构成法则,打破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方式,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此外,他还积极探索油、彩、墨与“画、泼、写”相结合的艺术意境。“画”注重对物象的精细描绘,体现传统绘画的写实技巧;“泼”则强调色彩和墨汁的自然流淌与融合,追求一种自由奔放、意外的艺术效果;“写”则传承了中国书法和写意画的笔墨精神,以简洁的线条和豪放的笔触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这三种手法的结合,宫梓轩的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面貌,既有传统中国画的韵味,又有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

宫梓轩还尝试从民间艺术、儿童画中汲取养分。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儿童画则充满了天真烂漫和无限可能。宫梓轩将喷、滴、洒、染等技法交错应用,创造出诗意的艺术语言,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属于自己的世界
北京的潘家园只是宫梓轩艺术生涯的一个中转地。他并不常在这里,更多是接待朋友和收藏家的到访。他的画室摆满了各种画作,这些画形式多样、风格迥异,不同于传统的油画或者国画,也不同于传统技法,不仔细看,会以为出自不同派系。
有评论家认为,宫梓轩先生的绘画作品不囿于前人,他把个人的体验和艺术理想融入光与色,墨与彩的抒情叙事中,从西方艺术的崇高意蕴到东方艺术的轻灵诗韵,将人类不同的文化积淀,作为精神源流渗透入艺术的流变之中。这些看似随意的挥洒,展示的却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他的绘画追求、艺术理想,还有人生的点点滴滴都融进了画里。
宫梓轩秉持“艺术当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长期投身于公益事业。他的作品多次捐赠给国内外重大活动及慈善机构,用艺术的力量传递温暖与关怀。其中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作主题作品,是他公益行动中的重要一环。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也在国际上传播了中国文化。
向全国政协、中宣部、中组部等机构捐赠弘扬中华文化的力作,也是他对中华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积极贡献。此外他还为希望工程、蓝天救援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捐赠逾百幅作品。他的画作先后被多家机构收藏,特别是其作品《辉煌历史》被中国档案馆收藏。《辉煌历史》作为他的史诗巨作,以宏大的叙事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2019年,他的油画作品《肮脏》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环境展中获金奖……
2023年夏天,宫梓轩登陆世界艺术中心地标纽约时代广场大屏。2024年7月,他还被特聘为环球旅游频道“美丽中国”栏目组特邀导师。这不仅是对他艺术造诣的认可,也为他提供了一个传播中华文化、培养艺术人才的新平台。
对生活真诚的信仰与热爱
宫梓轩艺名欧阳,今年63岁了。尽管他颇费思量为自己取了艺名,可是大家记住的还是他的本名。本名与艺名,生活与艺术,在宫梓轩身上难分难辨。奇人奇艺,凸显的是对生活真诚的信仰与热爱,这让人想起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的两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止戈:艺术创作中什么最难?
宫梓轩:创出自己的特点、风格最难。比如范曾,他的字一挂出去,大家都知道这是范曾的。还有启功,一看,就知道这是启功的。即使你不懂书法,你大致也能分清。差别就在这儿。
止戈:您在国外长时间学艺,就您观察,国内外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何不同?
宫梓轩:主要差别在艺术市场。国外艺术家只要把作品画好就可以了,别的不用操心。市场比较成熟,各个层次的艺术家都有生存空间。
国内不同,很多美院毕业以后都转行了,从事广告、设计工作的很多。我一个朋友他们那班40个学生,现在只有2个人继续画画,还是艰难维持。为什么?没法干,养不了家。
止戈:对普通艺术爱好者有何建议?
宫梓轩:往往在两种情况下能出作品:一个是特贫困的时候,一个是特富裕的时候——心情特别放松,什么都不考虑了,而且你还痴迷于创作,这样就能出好作品。
(责编: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