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课后服务与整本书阅读的协同推进机制

作者: 唐怡

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入实施的双重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服务正经历从“基础托管”到“素养培育”的转型。然而,当前教育实践中,课后服务与整本书阅读呈现明显的“割裂”状态:一方面,课后服务存在内容碎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部分学校仍将其异化为“作业辅导班”;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面临课时紧张、学生畏难情绪严重等困境,导致阅读浅表化、功利化。构建两者协同推进机制,既是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课后服务供给的迫切需求,也是践行新时代教育观、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关键路径。

一、目标协同:建立一体化育人体系

1. 分层设计阅读目标

结合统编教材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将整本书阅读目标进行阶梯式分解。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基础层目标聚焦于信息梳理,要求学生绘制长征路线图,标注重要事件与人物;进阶层目标强调深度分析,引导学生从“人物采访实录”中提炼红军精神内核,撰写《我眼中的红军领袖》人物小传;拓展层目标则注重现实联结,组织学生开展“新时代长征精神的传承”主题辩论,通过对比历史与当下,撰写当代青少年责任宣言。这种分层设计既符合初中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又能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

2. 融入课后服务目标

将阅读目标与课后服务的“兴趣培养”“习惯养成”“能力提升”核心诉求深度融合。例如,在《朝花夕拾》阅读中,课后服务阶段开展“童年记忆分享会”:学生首先根据书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章的童趣描写,创作个人童年故事;继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朗诵等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围绕“传统教育与现代成长”主题展开讨论。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情感基调,更通过表达训练、思辨活动,实现语言能力与情感共鸣的双重提升,达成课后服务育人目标。

二、资源整合:构建多元支持网络

1. 校内资源优化

图书馆资源:某实验中学在图书馆设立“整本书阅读专区”,除陈列教材指定书目外,还配套《西游记人物图谱》《经典名著导读手册》等辅助资料,并定期举办“新书盲盒”活动,通过匿名推荐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数字化平台: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为《昆虫记》阅读开发系列微课资源:如“法布尔的观察日记”短视频、昆虫标本3D模型展示、在线互动测试题库。学生可在课后服务时间通过平板扫码,自主完成“虚拟昆虫观察”任务,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象认知。

2. 校外资源联动

家校合作:某校推行“亲子共读打卡计划”,要求家长与学生共读《傅雷家书》,并通过班级群分享“家庭阅读对话录音”。例如,一位家长与孩子围绕“傅雷的教育理念是否适用于当代”展开讨论,教师据此设计延伸问题,引导全班深入思考家庭教育的时代价值。

社区共建:某市初中联合当地图书馆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平凡的世界》研究学者举办主题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路遥手稿特展”。学生在实地研学后,通过撰写《黄土地上的奋斗精神》调查报告,将阅读体验与社会观察相结合。

三、活动联动:创新阅读实践形式

1. 项目式学习驱动

以《西游记》阅读为例,设计“取经文化探索”项目:学生分组担任“文化考据组”“路线测绘组”“角色研究组”,通过查阅地理资料绘制取经路线三维地图,结合佛教文化解析“八十一难”的象征意义,并制作《西游人物性格分析手册》。最终以“西游文化博览会”形式展示成果,将文学阅读与历史、地理学科知识有机融合。

2. 情境化体验活动

在《骆驼祥子》阅读中,教师组织“老北京茶馆沉浸式剧场”:学生改编剧本,分别扮演祥子、虎妞、刘四爷等角色,重现“祥子买车”“虎妞逼婚”等经典场景。表演后开展“角色心理研讨会”,通过换位思考分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3. 跨媒介阅读延伸

针对《简·爱》阅读,教师选取2011年电影版与原著进行对比教学:先让学生观看简·爱与罗切斯特初次相遇的影视片段,再细读文本中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的段落,讨论“影视改编如何通过视听语言强化情感张力”。学生通过制作对比表格、撰写影评,培养媒介素养与批判性思维。

四、评价互促:完善动态反馈机制

1. 过程性评价:记录阅读轨迹

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系统收录学生的阅读过程性资料。例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中,学生每周提交“三格漫画读书笔记”(用图画+文字概括章节内容)、“金句摘抄与仿写”及小组讨论录音。教师通过批注反馈,如针对学生仿写的励志语句,提出“增加具体事例支撑观点”的建议,实现个性化指导。

2. 多元化评价:丰富评价主体

采用“四维评价矩阵”:教师从专业角度评价阅读深度(如《水浒传》人物分析报告的逻辑性),学生通过互评表评价同伴的合作贡献度(如小组汇报中的参与积极性),家长通过“家庭阅读观察表”反馈孩子的阅读习惯变化(如是否主动讨论书中情节),学生本人则撰写《我的阅读成长反思》。某学生在反思中写道:“通过互评,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解读林冲的性格转变,比自己阅读时更有收获。”

总之,构建初中语文课后服务与整本书阅读的协同推进机制,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观、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目标协同、资源整合、活动联动和评价互促,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教学实践中的痛点,实现课后服务与整本书阅读的双向赋能。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实施路径,推动阅读教学从“完成任务”向“享受过程”转变,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