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共促成长
作者: 叶小利摘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相互配合和支持,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从班主任自身角度而言,需要家长的支持力量,把自己从“累和忙”中解困出来,走街串巷上门家访。我们也希望,每个班主任走上这个舞台,凭借自己的理念、经验和智慧,通过思维碰撞,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对家访工作进行探究和面对。
关键词:互动,注重实践,沟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只要教育流淌爱心,教育也会充满诗情画意。教育离不教师与家长开面对面的交流,走进孩子的家门,也就敲开了孩子的心扉;走进孩子的家庭,也就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座桥梁,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家访需要更好地与家长合作
家访,不再是教师和家长简单交谈,而应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精心布局,把家访定位在沟通的目的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来理解,注重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心里问题,才是我们想要的目的。如果班级是一片三叶草。班主任为一叶,学科教师为一叶,学生为一叶,那么幸福的第四瓣叶片是什么呢?我们找到答案是——家长。家访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和孩子们的距离,通过家访可以让家长和老师互相理解,彼此沟通。特别平时会犯错的孩子,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因此,班主任在家访中要与家长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架起一座“心桥”,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让每一位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
二、家访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学生家庭,就是带去了温暖,送去了感动。让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有效交流,合奏出一曲动人的歌。家访中了解学生的所想,关心学生的生活,多一份关爱,多一个收获,多一次交流,多一个微笑。有经验的班主任普遍认为,“微信交流永远抵不上上门家访。”家访中老师、家长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这时对孩子的教育,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动作,一个肯定眼神都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上门家访尽管成果丰硕,但却需要老师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家访沟通形式的创新
为了更好的保证家访效果,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促进学校和家长沟通有效性。我们学校会定期通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进行上门家访,我们坚持在上门家访前提下,也针对家长的不同职业特点和家庭情况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家校互动新形式的探索。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全托家庭离县城偏远难找,导致家访失败。部分家长在县城租房家庭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差,教师上门家长不受欢迎。父母为了赚钱,早出晚归,上门家访不方便。在传统上门家访基础上,创新家访形式,通过户外活动、座谈式家访、偶遇式家访等形式补充。
家访形式的创新,使学校、教师、家长各方面通过真诚的沟通,取得了家校联手、共育英才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补充,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工作,将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挑战 ,我们将继续关注家访形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家访曾经带给我们很多的喜悦和感动,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因为家访我们体会到做家长的不易,也是因为家访让家长了解了我们教育工作的艰辛,我们由衷的感谢能理解和支持我的家长们,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唱出心中的理想希望,唱出他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