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科生的浪漫,写一封师生情书
作者: 凡星张老师:
波士顿的初雪扑簌簌地撞在实验室的窗上,我呵出一口白气,玻璃上突然浮现出2013年哈尔滨六中那扇总也关不严的铁窗。您常说,北方孩子的青春是冻土层下发酵的麦子,可那年裹着军大衣蹲在操场抽烟的我,分明是颗随时要炸的哑炮。
第一课:冰裂纹语法
您没收了我的劣质香烟,却把它们泡进了罐头瓶里,摆在暖气片上。“看这些烟丝在水里舒展的样子,多像李清照的愁绪。”您笑着说。三十七摄氏度的热流让尼古丁在《声声慢》里开出冰裂纹。后来,每当我读到“寻寻觅觅”,总会嗅到解剖室飘来的福尔马林香——原来那年我的蓝色染发剂,是被您拿走变成了生物课的色素实验。
第二课:雪粒子算法
我在女厕隔间打第七个耳洞的那天,您隔着门板背诵《滕王阁序》。暖气管突然爆裂,轰鸣声中,您的羊绒围巾从门缝底下塞了进来:“先裹上!数学卷子最后一题空着,是想学王勃留白吗?”那天,我跟着您去锅炉房修水管,看您用冻红的食指在蒸汽窗上写数列公式。原来,冰花结晶的规律和等比数列一样工整。
第三课:糖葫芦力学
二模考砸后,我把复习资料埋进了操场东侧第三棵杨树下。您举着两串糖葫芦找到我时,冰糖正在北风中咯吱作响。“山楂知道把自己穿起来才能甜,你非要把自己活成散落的籽儿?”您说。竹扦上的热糖浆滴在雪地里,烫出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省略号。那串没吃完的山楂,至今还在我抽屉里风干成青春的舍利。
第四课:暖气片哲学
高考前的晚自习,您把我押在办公室背政治。二十二点的暖气片上,烤着您妻子送来的韭菜合子,锡纸上凝着油珠与哈气的混合物。“记住,真正的自由不是对抗规则,”您突然用教案扇灭了走廊的声控灯,“是像暖气里的水,在循环系统里保持滚烫。”
今早,麻省理工的供暖系统又一次罢工。我裹着您当年同款的军大衣做实验,通风口窜进来的雪粒子突然在培养皿上排列成函数图像——和您用冻红手指在蒸汽窗上写的公式一模一样。
原来,从松花江到查尔斯河,所有的温暖都源自同一种物理定律——当滚烫的回忆以5 厘米/秒的速度流过铸铁管道,两个冰封的时空便会在零下十八摄氏度产生共融点。
此致敬礼!
您永远的反面教材于波士顿凌晨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