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教学模式
作者: 杨莲一、我的“教育信念”
(一)教育教学基本主张
小学阶段是语文能力和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体会、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丰富的想象表达中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发展提升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教育信念形成的过程
作为教育者,我深知教育是一个动态且深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重视自我反思,时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成效,以确保我的教育信念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同时,我也积极与同行和专家交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独特见解,从而不断完善和丰富我的教育信念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反思,逐步塑造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我的“实践智慧”
(一)关于“自我的知识”形成
1.理解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理解自己至关重要。我深知自己的教育理念、性格特点以及教学风格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升教育素养。同时,我也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在教学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理解自己还包括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与使命,用心关爱每一名学生,助力他们茁壮成长。通过不断自我剖析与提升,我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且富有影响力的教师。
2.超越自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不断超越自己对于个人成长和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我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语文体验。我相信,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关于“学生的知识”理解
1.如何理解学生的成长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刻理解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过程。我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品德塑造。在教学中,我尊重每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创造力的人。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如何伴随学生一起成长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致力于与学生共同成长,尤其在阅读积累、语用能力和思维发展方面。我引导他们广泛阅读,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让他们在文字海洋中遨游,汲取智慧与灵感。通过摘抄、背诵好词佳句,学生的语言库得以丰富,语用能力逐步提升。
(三)关于“课程的知识”创新
1.我的个人课程工坊
在我的个人工作坊里,我专注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通过阅读积累、语用能力和思维提升三个方面,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阅读积累:工作坊内设有温馨的图书角,陈列着丰富多彩的书籍。我定期更新书目,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儿童文学和经典作品。每天课后,他们都会来到这里,自由选择书籍进行阅读。我鼓励他们做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理解。
语用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多种语言实践活动。比如,写作工作坊,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创作小故事或日记;戏剧表演,让他们将书中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思维提升:我认为思维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因此,我在工作坊中引入了思维导图、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每次讨论后,我都会总结大家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成长。
个性化辅导:了解每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进度不同,我会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无论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还是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家校合作: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工作坊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分享教育心得。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在这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工作坊里,我与学生一同成长,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成长篇章。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定能在阅读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2.我的学科课程体系
个性化教学:课程体系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进度量身定制,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
跨学科融合: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科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实践与体验相结合:课程设计强调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家校社协同:积极与家长和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形成教育合力。
这些创新点使得我的工作坊中的语文课程既传统又现代,既严谨又灵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关于“教学的知识”应用
1.关注重点字词,创设情境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时,从理解和运用词语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把词语教学插上“趣”和“情”的翅膀,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这篇童话故事第 2 自然段时,先指名读句子:“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然后我范读评价后让学生猜想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学生讨论后教师揭晓答案:老师刚才朗读的时候读到“漂呀漂”这个词,眼前就仿佛出现一幅画,接着又卖起了“关子”:谁能猜想到老师好像看到了什么画?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猜测着,得出答案纸船在小溪里随着水流漂浮着,晃晃悠悠,随着溪水来到了松鼠家门口。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抓住重点词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把“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的样子读出来。这样,借助教师的范读,同时巧妙地渗透想象画面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通过将词语在脑海中转化为一幅内容丰富的具体画面,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提高阅读能力。“小熊见到了,乐坏了。”学完这一部分后,我提问:“你们还知道松鼠还会把什么放在溪水中让它漂啊漂,送给它的好朋友呢?会漂到哪里呢?又有谁会见到呢?他的心情又怎么样呢?”这样在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中积累语言,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发展思维,并学会表达,同时让这个童话故事更充满着情意和趣味。
2.走进想象世界,打开思路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这篇课文时,这是本册书中“习作单元”的第一课,教学要求旨在鼓励、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奇特而大胆的想象;接下来在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想象的神奇有趣之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怎样,你能想象出来吗?根据“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的特点,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想象。有学生想到,我们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上课,休息两天,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是不是他们上课两 天,休息五天呢?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完成学习的呢?休息的日子他们又会做什么呢?玩什么呢?甚至有学生想象,我们是用脚走路的,那在宇宙的另一边是不是头朝地,脚朝天呢?或者,在宇宙的另一边大树的根是长在空中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有兴趣了,也有话可说了,都非常乐于表达。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创编自己想象的故事,选择自己觉得有趣的故事写。写完后, 与其他学生互相交流,再集体汇报,在交流评议中感受想象带来的乐趣,学会了表达,又提升了思维能力。
3.运用阅读想象,关注表达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和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如何和繁琐分析‘ 说再见’,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在充分读懂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所产生的良好语言效果,继而运用这一表达方法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4.利用课文“留白”,拓展空间
很多课文在表达内容时,都留有一些留白,这些“空白点”既让课文简洁明了,也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们作为教师如果利用好这些“空白点”,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语文学习会更加生动,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异常活跃。
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在指导学习了一、二两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结合其观察力、想象力,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进行加工再创造。为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示:从文中插图找到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并说说它们的办法;小组交流: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分角色演一演;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背诵;小组内交流:仿照课文的方法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很快抓住了关键词“挂”“炸”,了解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到杨树等靠风传播种子,樱桃等靠小鸟吃到肚子里不消化带到别的地方。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把朗读、倾听、积累、思考和讨论交流结合起来,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充分利用好文中的“空白点”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创新的翅膀。通过想象的形式,引导学生实现“抽象的文字—具体的画面—自己的语言”这样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让知识内化于心,有效地促进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努力做到超越单纯的言语训练、超越文本,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出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在创新思维的空中尽情翱翔;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丰富的想象与表达中发展提升思维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人文主义和语文素养的统一。
(作者单位: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