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课实效性初探
作者: 祝嗣友摘要:“双新”背景下,物理实验和实验探究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物理实验课现状,探讨影响实验课有效性的因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实效性;策略;核心素养
一、 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只讲实验不做实验等,导致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因此,探索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实效性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初中物理实验课现状分析
1. 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重理论轻实验,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对提高考试成绩帮助不大,因此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验课时被压缩,甚至出现“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
2. 实验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部分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实验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被动观察和记录,缺乏动手操作和思考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4.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实验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缺乏思考和探究,实验效果不佳。
三、 影响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性的因素
1. 教师因素: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技能、课堂组织能力等都会影响实验课的有效性。
2. 学生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技能、合作意识等都会影响实验课的实效性。
3. 实验条件因素:实验器材、实验环境、实验时间等都会影响实验课的实效性。
4. 评价机制因素:实验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也会影响实验课的实效性。
四、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实效性的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保证实验课时,开足开齐实验课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将物理课本的“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外小实验”的拓展型、延伸型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如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的小实验“纸锅烧水”,鼓励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条件之一的“着火点”的认识,使学生明白了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优化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贴近生活实际、趣味性强、探究性强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在进行“压力的效果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破碎玻璃为什么容易划破手脚?”现象的思考,从而过渡到让学生体验“气球木板上能站几名学生”的实验,让学生在思考和实验体验活动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究,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探究实验,加深对物理相关原理的认知与理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对于学生知识印象的形成、物理原理的活学活用是极为有益的。
3. 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参与: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实验、合作式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当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物理老师可以利用AI或多媒体来辅助完成实验教学。如演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托里拆利实验可以用“物理大师”中视频进行教学;如:遇雨自动收衣装置,自制沉浮子,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等探究实验进行改进实验器材。最要定期组织科技比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4. 加强实验指导,提高实验技能: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如: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后,安排学生自制跷跷板、杆秤,并体会秤砣压千斤的原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市场上个别小商小贩利用杆秤,如何通过一些手段达到短斤缺量,赚取黑心钱欺骗顾客的目的的现象。这样教学不但使教材再现活力与生机,而且使物理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
5.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的实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张宪魁. 中学物理教学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郭玉英. 物理实验教学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陈燕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学课程辅导,2018.
[5]张志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研究[J].中学物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