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技巧,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 肖阁

摘要:本文聚焦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入探讨如何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通过阐述说话得体有度、连贯清晰、言之有理以及自然运用词语等技巧,结合教学实践,旨在为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说”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人与人的交流主要通过说来实现。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达到何种程度,通过半小时的口语交流基本可以断定。”诚然口语交际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说得恰如其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呢?笔者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堂上的平时训练必不可少。

一、说话要得体有度,体现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说话的态度和语气都不同。这些都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注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的要求,师生应认真落实。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因为说话是通过声音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更不能胡言乱语;家人团聚、朋友聚会,可以谈笑风生,切忌官话连篇。《论语·乡党》中记录孔子在不同场合说话有不同表现:“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私觌,愉愉如也”。孔子对自己的口语有严格要求,教师可在语文教学中以此引导学生说话应区分场合与对象。

二、说话要连贯,思路清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连贯,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连续贯通,没有阻碍。连贯的问题首先是思路贯通的问题,因此应自觉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深刻认识文章所要反映的客观对象,把握客观对象的内在联系。

语言表达连贯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话题和陈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语段各句中的成分(特别是主语),字面要完全相同,即使不相同,也一定要属“同类词语”。二是句序安排要合理。无论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句序安排一定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事物、事理本身的规律。三是注意处理好言语的呼应和衔接。词语的呼应要注意语序、语意的呼应,语音的和谐,词语的重现和省略;句子的衔接要注意句式的调整、统一,句子的首尾相接,句子的移位;同时,还要注意段内和段间的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说话要有统一的话题,二是说话要注意合理的语序,三是说话要注意衔接与呼应。我们平时说话就要注意,努力按照要求锻练,我们的说话一定能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连贯性强。

三、说话要言之有理,使人信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针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发表见解,引起争论,而争论最基本的目的在与说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说服力成为人们越来越需要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劝慰朋友需要说服,推销商品需要说服,同学之间的沟通也少不了说服,同学们之间的辩论赛也少不了说服,说服是工作处事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时时要用到它,处处要用到它。说服这么重要,但是在学习生活当中有些同学说起话来却是啰哩啰嗦,不得要领,不能使人心悦诚服。那么,怎样的争论才能做到言简意赅,话实理明,从而说服别人呢?

针对某一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引起的争论,谈自己的见解,说服别人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要求。

(一)观点要明确。谈见解,总要表明说话人的观点。尤其是针对一件引发争议的事情谈看法,更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二)理由要充分。谈看法,需要用理由来支撑。这种理由,无论是涉及到事实,还是事理,都必须确实恰当,不然就会缺乏说服力,很难让人信服。所谓要确实恰当,就是在采用事实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事实材料一定要与你要说明的问题相统一,也就是事实材料一定能为你的观点服务,能证明你的观点的正确性。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头脑中也积存了许多活生生的事实材料,但是在说服时并不是随意地使用,而是要经过一番选择、处理,选用那些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这样的话,才能使得你的话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三)语言要明了。说话人的语言一定要体现口语特色,力求简洁有力。如果啰哩啰嗦地说一些套话和废话,不仅会削弱语言表达的说服力,还会引起交际对象的反感。

四、自然的运用词语,使口语增色添彩。

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掌握词语的多少,掌握的标尺是积累、理解和运用。课标对词语教学的规定十分明确,教材也以课文为背景通过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作了具体安排。词语的掌握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进行理解、辨析、选择、品味、运用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有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和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四篇演讲稿,这些演讲稿既通俗易懂,又典雅文气,也告诉我们:高水平的口语表达应具备书面语的风格特点。比如在一些场合,听者的文化修养较高,大白话不一定有好效果,口语表达也要讲究用字、用词、用句,讲究修辞。

总之,教无止境,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口语交际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22.3.25印发;

2、程翔《言之有文,方能行远》,中国教育报2024.9.13第五版;

3、肖阁《说话要连贯》,作文周刊2012年中学同步版29期;《能说会道之争论》,作文周刊中学同步版2009年51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