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于“易加学院”的小学数学统计教学实践

作者: 赵越 袁蕴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教师在数学教学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苏州工业园区“易加学院”的出现,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融合搭建了可行性平台,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一课为例,从教学意义、实施路径、教学反思等方面分享基于“易加学院”的小学数学统计教学实践。

一、基于“易加学院”的统计教学意义

1、提高前后延学效率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隶属“统计与概率”教学板块。传统的统计课堂往往受时间、空间、交流以及互动方式的局限,很多教学环节的开展不太灵活、教学技术与手段很难实现。受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的限制,教师为节约课堂时间常常忽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增强互动评价效能

“易加学院”的介入,确实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转型。“易加学院”和其他教学软件的配合,使学与教的方式发生转变。“易加学院”不仅可以利用“前学”板块收集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的数据,也能快速统计学生当堂产生的数据,改善了课堂交流、课堂评价的效能,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进一步增强数据观念。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基于“易加学院”的统计教学实践

1、前共延学,革新教学方式

教学中,课前课后往往最容易忽视。“易加学院”的备课阶段就引导教师从前学、共学、延学入手。教师可运用“易加学院”同步备课,完成从前学到共学到延学的教学设计。

前学设计根据小学数学统计教学实际出发,设置数据统计、调查探究性的作业,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提供必要的前学素材,设置前学作业反馈。本案例在“易加学院”的“学生作业”板块设置统计闲置物品数量的前学作业,学生在课前完成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操作。

共学环节的设计,应着重考虑利用“易加学院”互动课堂的交互性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学习,共学环节中应设立合适数量的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的环节,利用互动工具等信息技术手段共同突破课时中难点。

延学的设计,除本课时的延学作业外,还提供了用word或excel制作统计表的微云课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课后针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联系和优缺点展开讨论,助力学习内容深入浅出。

2、技术赋能,发展数据观念

本课例在“易加学院”的支持下有着三次体验统计的过程。

第一次统计体验,教师在前学作业中收集学生统计家中闲置物品数量的数据,并对易加作业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每位同学各类闲置物品的数量填入单式统计表。在课上学生根据“易加学院”反馈上来的数据利用教学软件开展统计过程。在个人的统计表合并成小组统计表后,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选择最优作品与互动工具的收集图片提交。

第二次统计体验,还是根据学生课前统计数据提前处理为小组统计表,并将小组统计表发至学生平板,小组根据小组统计表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填入班级统计表中。学生可在白板素材中拖动输入操作,并将小组结果提交上传,教师可轻松选择一组的作业进行展示,避免了繁杂的选择挑选作品的环节。

第三次统计体验,“易加学院”互动课堂就起到了灵巧的作用。教师在互动工具的投票功能上课前先输入相应问题,在此环节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投票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体育项目,“易加学院”会自动生成每种体育运动喜爱人数的条形统计图,数据的收集非常快速、直观。学生根据“易加学院”上新鲜出炉的统计数据,独立设计复式统计表并提交。

“易加学院”的使用,使得三次统计实践在短短的40分钟成为可能。教师依靠“易加学院”的功能收发学生作业,选择合适的作品分析讲解,完成课堂评价。学生依靠“易加学院”在短时间内收集整理数据,表达分析数据,发展数据观念。

3、互动课堂,助推教学评一致

教师可利用“易加学院”互动课程中的评价功能,将评价真实发生。“易加学院”互动课堂中,“互动工具”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抓手。其中包含投票、随机选人、小组评分、课堂评价等多项评价功能。

本课例包含数次生生评价。第一次评价是每位学生对所展示作品的评价,学生对同学作品进行打分,达成反思他人作品和自我反思的目标。第二次评价使用随机选人功能,随机选择一位学生点评,让学生聆听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与建议。教师使用小组评分功能实现对每个小组的打分,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评价对每位同学进行打分评价、文字点评和提醒等。

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易加学院”课堂互动课程中功能,进行师生评价、生生互评、交流互动,检测作业的及时推动、课后讨论评价区的设置也能主推教学评一致的落实。

三、基于“易加学院”的统计教学反思

基于“易加学院”的小学统计教学所取得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过程的优化

“易加学院”的前学作业板块可以快速反馈课前的统计结果,有利于教师在课前掌握课堂所需基本数据并加以处理。“易加学院”的“互动课堂”板块,具有现场投票统计的功能,可以实现现场数据的收集与反馈,大大节省了课堂中统计数据所花的时间,优化统计的环节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

2、教学模式的优化

教学中,课前课后往往最容易忽视。本课从前学出发,将真实的统计过程放在课前,完成统计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第一步;在课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学习,探索课时重难点;在课后,学生完成项目化作业——《我是成绩分析师》,借助制表软件,通过对中国在亚运会上的表现展开统计分析,助力学习内容的深入浅出。

3、互动评价的优化

开展“易加学院”的“互动课堂”,学生可操作平板与同学、教师开展互动,优化了提交作业、情况反馈的过程,这是师生互动。将“易加学院”有机地和希沃白板等教学软件配合,助力学生的课堂学习,这是软件和软件的互动。利用互动课堂中投票功能,完成生生互评。利用“课堂评价”板块完成自我评价,体现了教学评一致的追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