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AH金融科技板块“受益”
作者: 梁杏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明显升温,就业与通胀数据均指向政策可能转向宽松,内部人事变动亦提升了9月、11月温和降息的预期。如若进入温和降息周期,AH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港股弹性或更高,金融与科技板块将相对受益。
降息概率逐渐增大 短期利好权益资产
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自确立以来,始终围绕两大核心目标——价格稳定与充分就业。当前相关指标均指向政策宽松方向,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显著升温。
就业方面,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当月新增岗位仅7.3万个,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0万至11万个,同时5月和6月数据合计下修逾25万个,失业率亦上升至4.2%。数据的明显下修,引发市场对就业数据真实性的担忧。
通胀方面,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7%,低于市场预期。数据公布后,美股应声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行。据CME Group数据,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已升至93.9%,降息预期持续升温。
另一方面,近期美联储理事库格勒宣布提前辞职,特朗普提名米兰出任临时主席。至此,在12位FOMC成员中,明确支持9月降息的理事已增至3位,进一步推高了市场对9月、11月降息的预期。
回顾最近5次降息周期可以发现,在降息背景下,中美权益资产的相关性往往显著提升,但在绝对收益层面,并非每次降息都会带来正回报。
若今年9月、11月降息,在当前中美经济环境下,发生类似2000年互联网泡沫或2007年金融危机的系统性事件概率较低,更可能是一轮温和降息。
降息提振风险偏好 科技金融资产相对占优
如果美联储降息,AH股有望通过以下方式获益:一是推动全球资金再配置,外资回流为A股和港股提供流动性支撑,其中港股因对外部流动性更敏感而具备更高弹性;二是降息可能引发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从而托举中国资产估值;三是降息有望缓解中美利差带来的政策外部掣肘,为国内稳增长和宽松政策释放更大空间。三者均会显著提升AH市场风险偏好。
结构上看,历史经验显示,降息初期银行、非银等金融板块往往率先受益并率先表现;随着降息进程推进,通信、电子等科技板块的超额收益优势逐步显现。整体而言,科技与金融板块在降息周期中有望成为相对收益突出的主要受益方向。
近期央行联合财政部公布了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服务业经营性贷款的贴息政策,符合政策条件的消费贷款和经营主体贷款按照1%利率贴息,其中消费贷款补贴范围为5万元以下贷款,经营主体贷款补贴范围为100万元以下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利于提振信贷需求,利好银行和宏观流动性。
当前,增量资金正加速入市。大型保险机构将新增保费的30%配置于A股,新开户数量在7月同比大增71%,两融余额亦突破十年新高,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这为券商收入端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成本端,在降本增效逻辑下,证券行业已越过高成本运行拐点,经历非标资产和股权质押风险释放后,整体减值规模大幅下降。
科技方面,海外云厂商的云计算收入高增长,CAPEX维持高增速,且对未来的资本开支表述积极。今年二季度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GCP分别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7%/39%/32%,三大云厂商均提及了AI领域的强劲需求。资本开支方面,同期头部云厂商的资本性支出合计同比增长64%,并上修了全年的资本开支指引。同时,尽管中美关税及高性能芯片出口禁令暂时缓和,芯片国产替代仍将是长期方向。
另外,若美联储降息引发全球资产再平衡,港股有望获得增量资金,届时相对较弱的流动性叠加资金流入,或将释放更高弹性。
综合来看,若进入温和降息周期,全球资金再配置、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以及政策空间释放将共同推动AH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金融与科技板块有望成为相对收益突出的主要受益方向。投资者可通过证券ETF(512880)、金融ETF(510230)、通信ETF(515880)、半导体设备ETF(159516)布局A股科技与金融主线,同时通过港股科技ETF(513020)、港股通50ETF(159712)把握港股高弹性机会。
(作者系某头部公募量化总监。文中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