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闫睿 王静

摘要:本文以新课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特点,探讨如何挖掘化学知识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案例设计,提出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从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融入策略,旨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政教育;融入策略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肩负起育人的重任。将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1)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案例:侯德榜制碱法的创新精神与民族工业振兴。在化学教学中,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化学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讲述近现代我国化学家为国家发展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如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打破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国家科技发展努力学习的决心。实验课中绿色化学原则的渗透(如微型实验设计)。通过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在讲解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2)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知识载体:硫、氮元素教学结合酸雨防治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讲解水资源保护时,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和危害,以及化学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讲解能源化学时,介绍能源危机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解决能源问题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化学平衡动态观与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联系。化学平衡的动态性:化学平衡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微小变动之中。这种动态性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思想。化学平衡的条件性:化学平衡的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浓度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从而体现出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的“条件决定作用”。化学平衡的整体性:化学平衡是一个系统整体的概念,它涉及到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等多个方面。这体现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的“整体与部分相互作用”的思想。

二、教学实践策略(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例)

(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理解吸热/放热反应的本质。思政目标:通过能源案例讨论科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2)课堂实施环节:情境导入:播放我国“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视频,激发科技自信。分组辩论:锂电池普及是否完全环保?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课后拓展:调查家庭能耗,提出低碳生活方案。

(3)评价方式:增加“社会责任感”“科学伦理”等维度在实验报告评价中的权重。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展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以桥梁、船舶等金属结构的腐蚀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金属腐蚀对社会经济和安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完成化学实验或项目任务时,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化学工业时,播放有关化工生产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同时介绍化学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结语:化学课程思政应避免说教化,需以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究式学习自然渗透价值观教育。未来可进一步开发校本案例库,构建“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磊, 周业虹. 中学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要素的提炼与实施[J]. 化学教育,2021(5).

3. 叶澜. 学科教学育人价值初探[J]. 教育研究,2015(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