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破的水壶,盛满的成长
作者: 汪晓灿课上,孩子们正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一个孩子带着另外一个孩子走上来“汪老师,小A打破了小B的水壶!”我看着一脸难过的小B,检查了她递上来的水壶,确实是盖子摔破了。再看看小A,似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轻轻拍了小B,一会下课老师帮你们俩处理,咱们先上完课。沮丧的小B回到座位上,我们继续完成了课堂学习。
下课的时候,我把两位当事人叫出来,了解情况,才发现小A压根不知道自己把小B的水壶打破了。
“我喝完水把水壶放在桌上,她一举手,撞到我的桌子,水壶就掉到地上摔破了!”小B有点生气。
我转过来问小A“你知道你把小B的水壶撞到了吗?”
小A一脸茫然,低着头小声说“我没有注意到。”
平时都是很积极,乖巧的孩子,我相信她们都没有说谎,为了让两个孩子都不受伤,我和小A说“虽然你没有意识到,可能你真的碰倒了她的水壶,你先和小B道个歉吧!”小A说了对不起。
我再对小B说“她不是故意的,你愿意原谅她吗?”
“不行,这个水壶是妈妈给我买的!”小B还是很委屈。
我想着也不可能让学生上课不举手吧!于是对小B说“老师看出来了,这个水壶对你来说很重要,但是小A不知道她不小心碰倒了你的水壶,汪老师来赔你这个水壶可以吗?”
我们就这个事情达成了一致。我也提醒小B,以后喝完水水壶放好。
晚上的时候,小A妈妈给我打了电话。“汪老师,今天小B家长给我打了电话,说起水壶的事情,是我们家孩子打破了小B的水壶吗?”
我和家长解释:是举手的时候不小心碰到的,孩子是不知情的。
小A妈妈说“好的,当时我们家孩子知道后道歉了吗?”
我告知家长自己从一年级就看着孩子们们,也了解她们都是善良的孩子“我带孩子道歉了,她是很优秀的孩子,她真的不是故意的。”
小A家长说“汪老师听到您这么说我非常开心,她道过歉我就放心啦!谢谢您对孩子的信任和教导,虽然小A碰倒了水壶不知情,但是也是因为她小B的水壶才破掉的,这个水壶不应该您来赔,她需要承担责任,这个水壶我买了让孩子送过来”!
事后思考:学生无意中的行为客观上导致了后果。我庆幸自己及时引导学生道歉了。家长主动赔偿,是我没想到的,赔水壶事小,我更敬佩这位家长对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引导,让孩子慢慢理解“责任与行为结果挂钩”,即无论是否故意,都应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母亲坚持赔偿而非让老师承担,强化了“责任不可推卸”的观念,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中的一致性。
我也庆幸自己兼顾了规则与孩子的情绪。没有武断指责小A和小B,而是信任学生,通过询问双方了解真相,公平公正。保护了学生自尊,也传递了信任对人际关系的价值。
更庆幸自己在处理孩子们的纠纷时,抱着同理心去引导小A道歉、询问小B是否愿意原谅,推动两个孩子的换位思考。尽管小B起初拒绝,但这一过程为后续宽容教育埋下伏笔。认可水壶对小B的重要性,通过共情缓解其情绪,为理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这次的故事让我再次加深了对于责任承担、公正信任、同理心培养、家校协同等德育理念的了解。我想我和家长的行为共同传递了“责任源于行动而非意图”“宽容需以共情为基础”的道德观念,能够促进两个小家伙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