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如何讲题

作者: 任三三

临近期末,复习阶段如何去教?如何去学?都说数学思维很重要,能把虚无的思维融入教学细节中,这种教学才是扎实而有效的。

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就提论题来讲解题步骤,孩子们只能是会一题做一题,换个情境又不会了。讲解技法容易,让学生当小老师讲题,也能做到,那老师的作用在哪里呢?老师的讲不同于学生的讲又在哪里呢?

讲解一个新问题时,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个题与常规题型相比变化在哪里?这个题需要用到原来哪个知识点和方法?能否通过分析和拆解,利用学过的知识把新问题解决掉?

学生当老师上台讲题一般都是读完题,直接讲解题步骤。老师的作用就在于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之前的解题方法和思想,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

数学思维应该融入每一题里,体现为解题过程中超越了表层技法的思考与总结。让学生接触的每个新知识、新问题都与之前的认知系统建立关联。这也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脑海中突然回想起2017年师父带我时跟我说的话,那是在听完郑老师和师父的课后,我惊叹她们的一节节习题课都能上得那么有深度,师父说,讲题不仅要把一道题讲透彻,更重要的是提炼,升华。当时的我头点着,心里仍是不解。果然有些道理,只有随着时光流转,岁月沉淀,自己经历了,领悟了才能明白。很多时候我的讲题就是讲答案,哪怕讲得再仔细也是围绕解题步骤讲,而提炼升华应该就是总结底层原理,掌握可以解决一大类问题的通用方法。就像做糖醋排骨,煸炒过后一定要加开水没过排骨,加入开水,能使排骨在相对温和的温度变化下继续炖煮,保持肉质的柔软嫩滑。明白了这个底层道理,也就知道了什么时候加水,加多少温度的水合适,再做红烧肉等类似菜品时自然也不再话下。

回顾我们的求物体浸没问题,这里面有什么底层原理?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很多问题都是这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而已。

对于那些做错的同学而言,方法、公式他们都知道,真正搞不明白的,是如何才能想到一种解题思路,所以阐述清楚每种解题思路的来由,以及它和课本知识点的联系,非常重要。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