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儿童成长的秘密

作者: 余淑芹

摘要:教师明白自己真正要努力去做的“大事”是什么,万变不离其宗,朝着一条路向前走,集中精力去把它做好。本文通过教师本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案例分析,从我的儿童观、背景描述、实践案例、启示与反思等几个方面解读儿童成长的秘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了解儿童成长的秘密,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了解儿童,才能更好地践行教育。为人父母者亦是如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感受。及时更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谨慎对待孩子的各种情绪,让孩子真正地享受童年生活,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他自己。

关键词:儿童观,尊重,走近,唤醒,倾听,陪伴,学习

一、我的儿童观

站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时,需要我们把孩子当作孩子,以宽阔的胸怀去接纳、尊重、理解,并引导孩子求真、向善、尚美。

二、背景描述

“前海小学十四五规划”从“办一所儿童友好高品质学校”的愿景出发,在构建友好空间、创设友好课堂、构建友好课程、培植友好关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指引,并应用在学校五年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儿童、研究儿童、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处理好和儿童的关系,当我们了解了儿童成长的秘密,才能更好地践行教育。

我现在所带的学生是四年级的孩子。10岁左右的孩子正是抽象思维的探索者,他们发展自己的抽象力和想象力,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索和发展这个世界。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会寻求心理和智力的独立。那么,作为父母,就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耐心的指导与帮助,拒绝盲目的英雄主义。

三、实践案例

“老师好!请问中午几点放学的?”

“11:50,?”

“谢谢老师,大Y还没到家,问问。”

(半小时后)

“孩子到家了没?”

……

“有没有同学看到散队后孩子和谁一起走?”

“没人留意。”

……

(在煎熬中等待的一小时)

以上对白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幕,只不过在那一天,是件大事儿——大Y出走了。

下午2:00,终于,午习时间快到了。我赶紧到教室去候着,顺便向在校午休的孩子了解些信息。

2:07,大Y妈妈的信息发过来:“老师,找到大Y了,让您担心了。”一颗七上八下悬了一中午的心终于放下来。

大Y其实是班上一个阳光开朗的小男孩。这孩子生得皮实,体型粗壮,平时说话粗声大气,行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我们习惯叫他大Y,他似乎也很乐意我们这样称呼他,并不介意。

所以,当Y妈妈询问放学时间的时候,我们理所当然地理解为:这娃又贪玩到忘了时间,回到家免不了一顿收拾喽。

可后来了解到的情况并非如此。那天中午,大Y并没有和谁一起去哪儿玩耍,而是决定“出走”一会儿,以此对抗Y爸爸。

怎么会有这样的操作?这不像大Y的作风呀,我很不解。为了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我决定和大Y来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下午第一节课,我在学校中庭的走廊等到了他。我轻轻向他招手,他立刻朝我小跑过来。我问:“吃饭了吗?谁送你过来的?……”他只低头不语。我想:他内心一定很忐忑,或是刚刚已被父母责骂,或是对我还心存戒备。

我没有继续追问,拍拍他的背,等待他的调整。“大Y,不管几岁,理解万岁。作为你们最应该信任的大朋友,我会耐心地听你说,给你出主意,替你保密。”他这时抬起头,眼里含满泪水。“没关系,想哭就哭吧!如果哭能让你心里舒坦些……”果然,这孩子竟放声大哭起来。

原来,大Y内心藏着那么多的委屈。总的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一、父母对他的管教方式——非打即骂,他不认可;二、父母对他和姐姐的爱有失公平,让他伤心;三、父母对他的进步与努力视而不见,让他没有存在感。

我问他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跟父母沟通?他告诉我:他觉得心有不甘的时候,和爸爸吵过,但换来的结果往往是更厉害的一顿揍,在爸爸面前他只有服从。我们一件一件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想法虽好,方法不对,导致沟通失败。

我告诉大Y:人无完人,天下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既然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就应该主动去化解。于是,我和他约定,尝试用老师建议的方法和父母去沟通。当然,我也会帮着从中去协调。

大Y的父亲告诉我:在管教孩子方面,因为大Y是个男孩,带得比较粗心大意,的确没有在乎过他的感受,也没倾听过他的内心。一味地想着培养他的男子汉气慨、抗挫抗压能力,甚至从未夸过他,忽视了。

忽视,也是一种伤害。希望接下来的补救能安慰大Y那颗曾被刻意“冷落”的心。

四、启示与反思

这是发生在我班级里的一个教育案例。这个故事之后,我也一直在跟踪协调,寒、暑假期间就亲子间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等问题,和大Y的父母多次交流,大Y和他父母的关系现已大有改善。虽是一件教学日常小事,但这个转变并非一朝一夕,更需要教师、家长的共同配合。

(1)教师:①尊重,认同孩子的感受。如果我在了解孩子出走原因的时候,直接劈头盖脸表达我的担心和怒火,也许他就朝我闭上了心门。很显然,我的问话让他感受到了被理解,所以,他才向我敞开了心扉。②走近,发现孩子的需求。在认真倾听了孩子描述的事情经过后,我引导孩子平复情绪,并和他在纸上梳理了整个过程,这样,我也渐渐走进了孩子的世界,明白了他的渴望。③唤醒,引导孩子的行为。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充分理解错误对孩子成长的价值与意义,既接受进步,也容许他们犯错。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是点燃孩子向上的灯塔。

(2)家长:①倾听:爱孩子,就多和他说说话。让孩子获得快乐,拥有安全感。倾听孩子,为他搭建一个温暖的环境,了解孩子内心所想,当孩子信任你,愿意去主动交流,那么很多矛盾都能迎刃而解。②陪伴:用心,高质量陪伴,建立亲密关系。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小学、初中阶段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绝对是父母,千万不要错过教育的黄金期,父母在陪伴引导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③学习: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任性,也不是孩子不行,而是家长没有找对教育的方法。父母需要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并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

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老师在《教师的使命》一书中说到“9岁到13岁的这个阶段,孩子的尊严很重要,不能伤他的尊严、面子,不能当众批评,更不能当众体罚;否则其心灵受到的伤害是永远都没有办法修复的,这个伤口会一直无法愈合,然后会慢慢地、不断地重复疼痛,而且极有可能会严重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倾听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感受。及时更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谨慎对待孩子的各种情绪,让孩子真正地享受童年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