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作者: 张亮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0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价深度嵌入教学各环节,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了创新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本文以《水循环》为例,整合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发展特点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基于学习目标构建学习评价体系,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使师生能够准确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发挥评价对学与教的双重促进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科学规划并组织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育实践中,评估机制过度关注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导致教学评价与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之间产生明显的割裂状态,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水循环》一节为例将评价环节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特点,确立清晰可测的学习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维度设计科学的学习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使师生准确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发挥评价对学与教的双重促进作用(图1)。

一、三位一体,设置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导向,清晰的学习目标不仅为课堂活动设计提供指引,更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了准确评价,学习目标要明确可测,本节课采用“行为+条件+标准”的表述方式对《水循环》一节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①通过观察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水循环的类型(区域认知);②结合情境材料,合作探究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③运用水循环知识,分析情境材料归纳总结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目标的设计将单元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结合到一起,指明了课堂教与学的目标和方向,为课堂评价提供依据。

二、基于目标,设计评价量表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影响评价指标的构建,本节课通过将评价环节前置,实现了教学评价与预期成效的精准匹配。具体实施路径为:先明确学习目标,再制定相应评价量表,最后设计教学环节,评价量表帮助学生通过评价指标明确学习路径,显著增强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和指向性。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中,教师结合学生在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基于自身学习过程开展自我评估,通过量化的评分方式形成自我反馈机制,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建构本单元的评价量表(见表1)。

三、依托教学活动,开展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达成,教师要基于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见表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以设置学习任务的形式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进行知识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评价作为学生成长的依据,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落实。

(1)

总结:“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强调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评价嵌合至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真实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建立深层次认知结构。教师综合多重因素进行学习目标设计,基于目标构建科学的学习评价量表,通过开展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实现地理核心素养在个体层面的精准培养,还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学习反馈,真正发挥评价引导教学、反馈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家祚.基于学科实践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J].江苏教育,2025,(11):20-21.

[2]王川.大单元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究[ C].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中国会议,2024:130-1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