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才能帮助

作者: 卓慧碧

一、我的儿童观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儿童成长环境不同,价值需求和取向不同,教育策略和方式也应该因材施教,不能光靠年龄来判断他的阶段发展,任何因素都有可能决定他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在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时,总是很容易将他们归为一个整体,而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进行更有针对性、更具体细致的研究和教育。

二、背景描述

第一次带一年级,实属有些束手无策,我对他们的了解更多来自于同事的描述或文字资料的描写,而未真正地与他们相处过。正好遇上了“幼小衔接”的课题项目,让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们能更好地开始适应小学生活,实际上也让我慢下脚步来适应他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个性鲜明,活泼可爱,每天都在治愈温暖着我。

三、实践案例

刚上一年级时的小吕已经9岁了,在班级队伍里他的高个子显得有些突出,他自己也知道他的年龄比其他同学要稍大些,因为他经常以大哥的口吻问同学:你知道我今年多少岁了吗?同学如果答不出来,他就更加得意了:我9岁了,比你们都大!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吕的语言表达有些特别,比如频繁地说“然后呢…就是呢…”,说话有时候会有点点磕巴。在学习上有些费劲,上课读题目时,他会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拼音对于他来就更难了。没多久后,他还开始偷懒拖欠学习任务,几次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订正课堂作业,他都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忘记了,提醒他补上时也只是说着“好,好。”,结果第二天还是未能补上,学习也慢慢跟不上了。才刚刚一年级,学习已经跟不上了,后面可怎么办啊!

想要帮他,首先要先了解他。我开始联系家长沟通了解他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他的妈妈告诉我,其实孩子已经在澳大利亚上了两年小学了,但因为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回到国内怕跟不上,所以选择从一年级读起。也因为从小在国外长大,因此英文很好,但中文理解能力较弱。家长平时下班也晚,没有办法督促他的拼音认读等,孩子的晚饭也是自己解决的。或许就是因为学习上的挫败,以及无人时刻督促的放纵,使得小吕慢慢地对学习失去热情。

我决定要点燃小吕的斗志。我发现小吕对每周的“班级之星”特别感兴趣,于是我找到小吕,鼓励他上课积极发言,我会悄悄地帮助他:只要他举手,我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这样他获得下周“班级之星”的希望就很大了,但他要保守我们之间的这个小秘密。他听了之后特别开心,上课坐得特别端正,我也经常表扬他,并让他当数学小组长。同时,课后我要求他每天至少一次把自己的课堂作业拿来给我检查,这样他可以在学校得到帮助,及时巩固新知,复习旧知。他从刚开始需要我每日提醒督促,到后来自觉积极地来办公室找我问问题,整个人都自信了许多,还跟同学组成了“学霸同盟”呢!

四、启示与反思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儿童,但我却很难说出是我真的理解儿童。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尊重儿童,要先看见儿童,理解儿童。这样成人角色的我们才能真正的给予孩子需要的、正确的帮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