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机器人“群雄逐鹿”产业投资机遇如何把握?

作者: 梁杏

从全球科技巨头到新兴创业公司,各类玩家纷纷在机器人赛道上 “排兵布阵”,板块已走到了量产应用的关键节点。

海外“特斯拉+英伟达”双擎驱动机器人赛道再度升温

海外布局人形机器人较早,近年来特斯拉“异军突起”,2022年其Optimus原型机发布,点燃人形机器人热度。

近期,其消息不断:9月4日,Salesforce创始人Marc Benioff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全新金色的Optimus视频,其灵巧手是最大的亮点,或表明灵巧手正向着高度仿生、精细化方向持续升级。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价值1万亿美元的10年激励计划,要求达成交付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等目标,将于11月股东大会进行表决。利好频出且第三代Optimus定型渐行渐近,后续订单落地的消息有望给板块带来持续催化。

此外,英伟达也宣布其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开发套件及量产模组全面上市。这个被称为"机器人大脑"的革命性产品,是一款专为物理AI和机器人设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可同时运行多个AI模型,支持各类生成式AI模型,包括大语言模型(LLM)、视觉语言模型(VLM)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等,为机器人实现真正的多模态感知和决策能力奠定硬件基础。

而众多中国机器人企业如优必选、宇树科技等正积极采用Jetson Thor,产品升级和技术整合有望加速推进。

国内机器人玩家“百花齐放”商业化进展“突飞猛进”

近年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百花齐放”,竞争格局主要分为三类:初创企业、汽车大厂以及互联网巨头。今年国内机器人产业进展进一步加速,在资本运作、订单出货和新品发布等层面消息不断。

初创企业多深耕机器人相关领域、技术积淀较为丰厚,如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资本化加速崛起,优必选已于港股上市;智元机器人计划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宇树科技正筹备IPO,计划向证券交易所提交文件。商业化加速落地,智元机器人斩获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3102万元订单;优必选继7月斩获近亿元订单后,再度获得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合同。

汽车大厂自带生态建设优势,供应链管理优异、资金实力雄厚,如小鹏、小米、赛力斯等。汽车和机器人产业链重叠度较高,车企转型机器人是大势所趋。小鹏的第五代人形机器人Iron预计在10月展示更多进展,目前其已在广州工厂投入使用,并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其余车企也相继入局机器人赛道,不断更新迭代产品。

华为等互联网巨头是在大模型方面具备优势,凭借“顶层设计”能力切入具身智能领域。此前,其联合产业链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加速布局具身智能生态。6月,公司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旨在让一切联网的机器人本体都能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我们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玩家入局,已入局玩家会进一步加速成长。

横向比较来看,明星初创企业进展相对较快,近期也频频秀出“肌肉”:在人工智能大会上,智元机器人已具备一定的与人交互能力,智能化水平相对领先;在机器人运动会上,宇树机器人斩获多项比赛金牌,运动控制能力较为优异。预计今年明星初创企业的机器人出货量可达数千台,明年或将实现上万台出货,宇树和智元产业链的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

量产前夕,如何精准布局把握投资机会?

今年以前,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进程持续深化,是板块行情的主要驱动力。今年以来,国产链进展加速推进,国内外产业实现共振。展望后续,预计四季度板块有望迎来beta行情,国内外科技巨头及供应链企业将共同引领板块发展,技术迭代、量产节奏、资本运作等消息有望对板块带来持续的催化。

站在当前时点,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行情逐步由发散转为收敛,投资者一是关注强确定性的方向:执行器环节是确定性较强、价值量较大、集成度最高的环节之一,供应商需深度理解电机、丝杠、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性能,并具备体系化集成与供应链协同能力,在海外链或者国产链卡位较好的厂商值得关注。二是关注边际变化的环节:减速器的选择、传感器的配置、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灵巧手方案的设计等尚未完全确定,有预期差的环节后续有望带来更多惊喜。

(作者系某头部公募量化总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