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的手札

作者: 张瑞田

周立民《躺着读书》一书,曾有端木蕻良与箫红在一起讨论书法的细节。应该是1938年,端木蕻良与萧红在西安,有一天两个人心血来潮,去西安碑林游玩。在集王“圣教序”碑前,端木讲起它的由来,怎么集字,如何传世,为什么学习行书绕不开这块碑,等等。萧红听得目瞪口呆,对端木“至为佩服”。周立民幽默地感叹:“讨女人欢心,也得有真本事啊。”

从这里进入端木蕻良的书法世界,便合情合理了。

端木蕻良兴趣广泛,他喜欢金石书画,自己也喜欢写,喜欢画。1937年,他把自画像赠给茅盾。与萧红结婚后,为萧红的小说画插图,还曾用手指画鲁迅像。我看过他的国画小品,画葫芦、荷花,笔简意深。还看过他与管桦等人合作的画,他画松树,管桦画竹,意趣盎然。

也就是在《曹雪芹》出版前后,端木蕻良的书法发表在报刊上,要么是题词,要么是与文化名人唱和的诗札,要么是为某个社会和文学活动抄录的诗词。形式简单,书写自然,是一位文学名人的率性之作。很少看到端木蕻良“正襟危坐”的书法作品,他赠给曹禺的诗札就是如此。“羊群雁阵草芊芊,诗意歌怀画卷妍。青塚香魂千载颂,昭君美酒万家传。承惠《王昭君》,夜读抒怀。寄奉曹禺同志。一九八〇年国庆日。”没有署名,钤朱文名印“端木蕻良”。我记得曹禺的剧本《王昭君》刊发在《人民文学》杂志。一定是端木蕻良收到曹禺寄赠的刊物读后作七绝赞扬。这是一帧极为典型的“文人书法”,有事由,有交流,有思考,鲜活地体现了两位著名文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这个时候,端木蕻良六十八岁,身体尚好,控笔能力较强,锋颖清爽,骨气深稳。

赠给著名作家杜宣的诗札,是一首七律:“交织光影幻奇多,半部红楼字未磨。纹绣嫦娥呼慧妹,石成青翠唤窑歌。情天恨海寻诗了,熟酒烧鹅唤茗何。退谷进山泉头水,自知冷暖自闻歌。”还有一段较长的题跋,余味无穷:“和歇浦席上赠诗,奉杜宣兄大方家正之,端木蕻良。时序夏正鸡鸣之年,月属榴花正红之际,记于鲁戈邓林之室。”此札写于1981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端木情绪饱满,与文坛老友频繁见面,互赠诗书,以传统文人特有的方式传达情谊。

这就是文人书法产生的背景,个性鲜明的书写,与陈情表意、读书著述有直接的关联。

【责任编辑】洪 流

作者简介:

张瑞田,1963年生,作家、艺术评论家、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出版散文随笔集《百札馆三记》《百札馆闲记》《文人墨色——近现代文人书法》等十余部。

上一篇: 《时间之间》的浅与深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