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间》的浅与深
作者: 颜梅玖写什么样的诗是一个人的诗观决定的,一首诗就是一个诗人的人生态度。李皓最新出版的诗集《时间之间》,其作品的风格与情趣既保持了诗人往昔作品率性凌厉的个人风格,又有了题材和表达方面新的突破。
一直以来,李皓始终保持了很好的抒写状态。从作品的题材上来看,灵感的源泉就在他对日常生活的感悟里,他特别善于艺术处理日常生活的题材。这本诗集涉及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对家乡、自然的感悟以及行走中内心更为广远的旷野。如果说写诗是一个人情怀的自然流露,那么李皓是在用忠实的情感记录生活,寄托生命的意义。
他的诗,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大道至简,深度就在最浅处。他偏爱真诚、直接和自然。他不喜欢绕弯子,喜欢直接解读生活。二是他使用的词汇从不虚张声势,表达如同匕首,直接、有力,因而更令人警醒。三是他的诗歌况味复杂,充满了自审、质询和反讽意识,也保持了人性的良善,充分体现了其人生态度和温度。四是他追求“我”的在场感,表达客观、感性犀利。五是题材选取的经验范围,大多是我们所熟悉的人间烟火、日常生活。六是营造诗境能力令人惊喜,强调诗歌功能时,不让步美学。
读他的诗,你会体会到一个优秀诗人应有的心智与洞察力。尘世之事在他的诗中,通过他的叙述传递出种种人生哲学。他的诗不仅融入了真情,还融入了灵魂的诘问。总体来说,《时间之间》中的作品,在诗歌创作题材上大致包括两种语境:一是通俗型语境,强调口语色彩和日常性书写;二是传统型语境,具有明显的抒情倾向。
自省式的“自白”
李皓的诗,抓住了人生最为本真的东西来写,很少刻意修饰,深刻地揭露了生活的内核与真谛。2013年,李皓的一首诗《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
就像我从未去过一样
就像雷平阳只爱云南省昭通市
我只爱普兰店市,狭隘,偏执
只有这样我似乎才像个真正的诗人
尽管在大连生活这十来年
我已很少写诗,我看不惯圈子里
一些所谓诗人的狭隘与偏执
想写诗就回普兰店去写!那个
诗人扎堆的小城可以最大限度地
容忍我,放纵或者胡言乱语
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
就像我从未去过一样
我身体里牢牢的普兰店的印迹
不时被我的口音泄露,被我
城里的女友诟病,她总是对我的
方言进行秋风扫落叶般的打击
总是希望我变成地道的大连人
才好跟她般配。我说的话
不是海蛎子味大连话,也不是
普通话,但朋友们都说我说人话
性情,不装,骨子里有小城人的
耿直,自卑,不合时宜的豪爽
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
就像我从未去过一样
我打肿脸充胖子一样地胖了起来
伴随着酒精肝脂肪肝高血压
我像个小有成就的城里人一样
胖了起来。当我坐车回到普兰店
我先前那些绯闻女友都说我
这个样子好派,像个主编
你总拿来说事的我的那些绯闻女友
这些年我已把她们当成了亲人
我有时甚至忘记了她们的性别
她们惯着我,容许我说脏话
说那些来路不明的黄段子
我很享受这样的心无芥蒂
我得坐车去一趟普兰店
就像我从未去过一样……(节选)
这首口语化的诗可见李皓的真性情。他驱遣着字句,用调侃、坦率、幽默的态度直陈自己的现实生活,颇有“自白”之意味。这样自省式的“自白”,触及了我们的心灵。向公众谈论自己,我看到的是一种敢于承担、敢于剖析的勇气。李皓把这首诗放在了本书之首,可见他泰然诚恳的态度和自省精神。应该说这不仅是一首自我审判的诗作,更是我们所有人在这个浮躁时代应该有的反思。
我也点评过这首诗,这首诗就像一条滚滚东去的大河,携裹着生活的泥沙。它撇开一切隐喻,一切意象,将心中的闸门打开,让关闭已久的洪水奔涌而出,同时又带来了阅读的冲击力,阵阵排浪般的叙述读来酣畅痛快!这首诗像是安装了一个移动镜头,使用了叙述、回忆、自嘲、内省等多种书写角度,让你去凝神一个现代人的内心……这首诗朴素,性情、思绪是自发流动的。密集的语速,情绪临界点上的真实,与诗人的直接表达同时平行呈现出来。在语言的尺度与抒情的适度上有着合适的分寸,且结构坚实,节奏果断,其锐利程度让人猝不及防。
记得有个诗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不偏执,很难写好诗歌。在我看来,李皓也有“偏执”的一面。他的艺术个性是偏执的。李皓的诗,总是三言两语直抵内心,不艰涩、有口语的特质,亦有现代诗的蕴藉和反思,总能在近似冷酷的叙述中见悲凉。他的另一首诗《我偏爱鸡肋一般的友谊》,同样也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
我越来越觉得
友谊像一根无形的骨头
被某条狗叼在嘴里
一会儿叼到这个聚会的饭桌上
一会儿叼到那个蝇营狗苟的圈子里
所谓的情和义
被一小撮意淫成带血的肉屑
只消三寸不烂之舌
就能轻易将从前相濡以沫的东西
舔舐得干干净净
这时的骨头已经索然无味
扔掉了又让人怅然若失
索性就让它叼来叼去吧
像叼着一枚勋章
像叼着五湖四海
相比于那些义薄云天的善举
我偏爱鸡肋一般的友谊
暴风雨过后
那些潦草的云彩让人唾弃
我必须屏蔽我的骨髓
那些年,我们仗义过
我们都把彼此当作了友谊的全部
那些美好的注脚
正在被一只只叫作嫉妒的蛆
蚕食着
你我四目相对的时候
我已骨瘦如柴
而你显然是个不错的厨师
你把我的一举一动都当作了佐料
为今天的陌路添油加醋
在一根鸡肋面前我已别无所求
这个世界只有爱情让人绝望
我喜欢用你递过来的刀子
心平气和地刮骨疗伤
直到疼痛变成了我的一种生存方式
这首诗,嘲谑的语言中包含了手术刀般犀利的无所顾忌的东西,这是诗人沉积于生活深处的刻骨铭心的痛楚。正应了那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友谊是最感动人的,也是最伤人的。有人因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也有人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患难相济的朋友们又有几个呢?诗人在叙述中,借用词语负荷这噬心之痛,揭示人性的复杂和这置身其中的生存现实。生活的唱片在永无停息地转动,岁月的唱针在上面刻下了一道道痕迹,而有些痕迹是生活里永远的伤疤。李皓的很多诗作,都是在执着地为心灵呐喊,对生活进行质询。
艺术发酵,真情抒发
诗不应拒绝表现生活,李皓的口语化写作总是在尽力回应我们生活的真实存在。他用我们能听得见呼吸的语句,艺术地描绘一个又一个生活场景。他也是一个善于抒情的诗人。比如这首《秋日还乡》:
那落光了叶子的树,是在
向故乡举手投降吗?
那无法克制的山一程,水一程
无非是想把自己归还
在一条路的尽头
在一棵树的根部
除了一枚飘零的落叶
除了一个虚晃的身影
比晨雾还淡,比炊烟还轻
比初恋还可有可无
那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
那被遗弃的秸秆无人收场
相比于一枚落叶,它们
更加容易被人遗忘
因为它们不曾拥有一个
朗朗上口的乳名
而村口的三叔二大爷
稍作打量,轻易就认出了我——
哎哟,这不是秋生回来了吗?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怀乡。”故乡是诗人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是生命中无法抹去的指纹。思乡和归乡都是人类精神生态的重建。这种情结会跃动于我们的记忆中,无疑,也会成为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丝悲凉。回归故乡别样愁。当初离家时,诗人或许只是个少年,可是现在回来,他已经是尝遍各种人生辛酸的中年人了。物是人非,一种悲凉的乡愁油然而生,也可以说,这是时代的伤愁。是近乡情更怯,还是近乡情更切?比起伤怀,好在诗歌的结尾还有一丝明亮——“哎哟,这不是秋生回来了吗?”
我们知道,诗歌作为一种最善于抒情的文学体裁,抒情无疑是其基本特征。《秋日还乡》这首诗就抒发了诗人心中那份难言的乡愁。蕴藏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背后的,则是他真挚的情感。他真诚地抒写自身的感觉情绪,比起其他情感,忧伤之情最易触及人的灵魂,引起心灵的震撼和读者的共鸣。
再比如这首《蓝裤子——写在沈空司令部91清原集训队学员群建立之际》:
我看见一群熟悉的蓝裤子
正列队向我走来
他们摆臂的声音比春风还要响亮
此刻,用一下英姿飒爽这个词
显得那么贴切,那么意味深长
她们是小曹、小朱、小赵、小黄、小周
他们是小谈、小姜、小陈、小那、小景
我是小李,消瘦自恋哥们儿浪气的小李
没错,我是你们队伍当中的一个
我也穿着一条藏蓝色的军裤子
更多的时候,我愿意把你们
想象成孟旗沟漫山怒放的杜鹃
鲜艳欲滴,香气四溢,美不胜收
无边无沿地装点着清原的春天。而有
了你们
1991年根本不需要诗意的修辞
那些年,我多么想把你们当中
某一个美丽的女兵,变成我的妻子
然而失之交臂的宿命,让我们走着走着
就走散了。那条蓝裤子已经洗得发白
我不愿遗弃,那或许是我们的接头暗
号呢?
其实许多男兵都有着与我一样的想法
只是不敢表达或者还没来得及说出
清原的春天转瞬即逝
而孟旗沟早就成了我们被风霜打磨过的
脸上,那一条最深的皱纹
可我只记得你们年少单纯的面容
不施粉黛,不胜娇羞,没一丝杂念
像清一色的蓝裤子,不敢轻易地去触
碰初恋
如果时光之水真的可以倒流到
二十三年前
这一季,清原的杜鹃花只为我们盛开
这首诗,诗句简朴,有诗人性情的天真流露,有生活的温度,而非浮夸的抒情。这首诗会让我们感觉到偶然想起的青春,每一个日子都那么明亮,恍如隔世。不知是否会有人想起青春就哭得一塌糊涂。诗歌就是面对生活与存在。这样的怀念,是我们心头那影影绰绰的阳光。
从欣赏的角度上来看,诗人在创作诗歌时要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表现出来,这种表现不是虚假的,也不是毫无依据的情感宣泄。李皓的作品基本上都体现出了真诚的、诗意的透彻。他的作品看不到任何晦涩之处。虽然是生活素材,但经过艺术的发酵后,便成为一首首诗情饱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