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书
作者: 盛忠民一
我曾祖父的削竹技术,四邻八乡有点名气。都说一把好刀,一身好腰。
曾祖父技艺好,脾气也暴躁。人却善良,见不得弱小凄苦。
削竹,这是做元书纸的最重要一关。元书纸是富阳一带用嫩毛竹做的一种书画纸。在宋代一度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宋真宗在元旦日祭拜祖庙时拿来书写祭文,故名“元书纸”,在历史上曾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靠进士”一说。
一根青竹经过削竹师傅的手,青白分明,青片薄如蝉翼,白胚嫩如处子。削竹靠腰力和手法,没有一定的功力,还真的做不来这活。本地的槽户主,小气,开的工钱低,哪怕是像曾祖父这样优秀的师傅,也赚不了多少钱。
那一年小满刚过,曾祖父从街上听说临安那里毛竹多,又缺少削竹师傅,给的工钱高,他决定去看看。
临行前他觉得有些事情得跟家里交代一下,这样他在外面放心一些。
曾祖父最放心不下的是我奶奶,一个他家的童养媳。据我父亲讲,我爷爷从小身体不好,曾祖父去外地削竹时,带来一个小女孩养着,等长大了给自己儿子做媳妇。小女孩乖巧懂事,一到家里便会做家务,缝衣做饭样样拿得出手,深得曾祖父欢喜,把她当女儿养。祖奶奶是个老古董,她一直拿小女孩当丫鬟使唤。我爷爷整日病怏怏,祖奶奶就让小女孩一天到晚侍奉母子俩,一有不如意,会冲她发怒,不是骂就是打。小女孩不敢露出半点委屈,待曾祖父外面做完事情回家,总是开心地烧水做饭,递烟敬茶。曾祖父是个聪明人,岂会不知,只是有些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不过,只要曾祖父在家里,他就像对待女儿一样宠着她。
曾祖父去临安削竹了,走的时候对祖奶奶说,不许打骂儿媳,不准恶待儿媳,否则不客气。曾祖父一离开,祖奶奶忘记了曾祖父的告诫。家里只剩下祖奶奶跟我爷爷,还有童养媳奶奶。祖奶奶其实也不是一个坏女人,那时婆媳关系就是这样。婆婆是天,对儿媳妇来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尤其是从小带来的童养媳,那更苦了。家里所有的事情,全部压在小女孩一个人身上,没多久我奶奶整个人瘦了许多,眼睛都凹进去了。
芒种过后,曾祖父回来了。他带来了祖奶奶喜欢的蓝印花布,儿子喜欢的糕点,特意为他的养女童养媳带来扎头的红绳,还有一点胭脂。他看到儿媳整个人消瘦了许多,问她,她只是笑笑不回答。
曾祖父回来后的第二件事,就是去邻居家串门,跟隔壁邻舍说些外面的见闻。隔壁祖三奶奶多嘴,对曾祖父说,你去削竹了,你家小儿媳妇吃苦了,你看看她整个人都像一块排骨了。他想起回家时看到的情景,儿媳妇虽然带着微笑,但眼窝深陷,皮肌肤黄,心里已然明白。
晚饭时分,祖奶奶带着儿子儿媳,在家里等曾祖父回来吃饭。吃完饭,张罗完毕,曾祖父拿出他那柄弯成新月的无比锋利的泛着白光的削竹刀,回头又支开了儿子和媳妇。
他一边用食指跟中指在刀片上划过,一边问祖奶奶:“我离开时说的话,你没听见?”
祖奶奶此时大概也知道不妙,发抖着声音:“你说什么了?”
“你看看儿媳妇的样子,人不人,鬼不鬼,你当我说的话是耳边风?”
接着一声惨叫,曾祖父竟然拿起锋利的削竹刀,一把揪住祖奶奶的耳朵,活生生地割了下来。然后顺手抓起一把旁边盆里的篾青灰敷上,又飞快地撕割下系在身上的大手巾布角,麻利地包住耳朵伤口。这时祖奶奶几乎不能动弹,昏厥了过去。
曾祖父割掉我祖奶奶耳朵的事,传遍了村落。没几天我奶奶的娘家人也知道了,但他们认为女儿既然送给了人家,那也是人家的家务事。不过事情总归是因为自家被抱去的女儿而起,不管怎么样总得去看看,于是翻山越岭送来一只老母鸡,还有一点山货补品。此时的曾祖父心里也有些后悔,托隔壁经常跑外面做元书纸生意的阿九,买回一支老山参。曾祖父亲手杀了我奶奶娘家送来的老母鸡,生了风炉,把整支老山参和着老母鸡一起炖了起来。我奶奶也是乖巧地守候着风炉,以文火炖了5、6个小时,然后让曾祖父送到躺在床上好几天的祖奶奶嘴边。
祖奶奶心里的怨恨慢慢开始消失,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对儿媳的种种行为,今日看到此等情景,心里其实已经非常感动,哽咽着喝下鸡汤。对曾祖父说,把老母鸡的肉分给儿子媳妇吃,老山参让曾祖父吃。曾祖父同意把鸡肉分给儿子媳妇吃,至于让自己吃掉老山参,坚决不肯,祖奶奶无奈只能自己吃下。
后来,曾祖父继续在家削竹办料,又自己开槽,精心地做着元书纸,偶尔也会去外面削竹或者抄纸。祖奶奶再也不把我奶奶当丫鬟使唤,而是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般。
二
外出卖元书纸的阿九回来了。
阿九住在村里山脚,跟曾祖父要好,但比我曾祖父小一辈,排起来管我曾祖父叫叔。他每次外出回家,总有一些新鲜事物带回来,那些事物让曾祖父非常感兴趣。
曾祖父还没到阿九家,阿九屋里就传出一声声:“奇了怪了,奇了怪了。”
低矮的屋里,阿九拿着一支毛笔,在一张元书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字,不时地拿起毛笔看看,脸上露出奇怪而无奈的神情。
看到曾祖父到来,他说:“明明是一支活着的神笔,怎么到了我手里使唤不动了?”
原来,阿九这次运送元书纸,到了杭州运河码头,看到元书纸行账房先生写一手好字,甚为羡慕。阿九在乡下村里也算是个文化人,读过几年私塾,又经常跑外面销售元书纸。但他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太丑,虽然在村里一直被尊敬。他对账房说:“先生,你的字真好。”
账房先生客气地回道:“哪里哪里,那是我的笔好。”
阿九寻思,这笔真好,不知账房肯不肯卖给我。
于是试探着问:“先生的笔,能不能转让给我?我用上好的元书纸换行不?”
阿九拿出一刀元书纸,递给账房。
账房仰起头,看了看阿九,接过纸,翻看起来。
“好纸,上等的好纸。”
然后对着阿九说:“一刀纸,换我的笔行不?”
就这样,阿九用一刀上好的元书纸,换了账房的一杆神笔。
阿九把毛笔用绳子捆扎在挑纸的扁担上,回到家里,急急忙忙解下毛笔,想一试身手,结果毛笔不听使唤,无论怎样写还是阿九原先的丑字体模样。
曾祖父听了后,思索了一下,肯定地说:“阿九,你把毛笔捆死了,一定是毛笔死了,所以写不出像账房先生那样的字来。”
阿九非常沮丧,那可是他用一刀上好的元书纸换来的活笔。
听说阿九回来了,好友盛位瘸着双脚也跨进他家门。盛位双脚的瘸,是因为长期冷水里洗料翻滩造成的。盛位力气非常大,在削竹的马场基里,最拿手的是敲白。不管是大青竹的老篰头,还是一些畸形的竹子,在他手里被敲得软软松松。他可以把青竹白胚,捆成几百斤重,别人背不起,他扛在肩上,健步如飞。他没有我曾祖父那样过硬的削竹技术,又是一个晚辈,只有一身蛮力。蛮力也有蛮力的好处,有些槽户主需要盛位这样有力气的人。
街上有个大槽户,开着十多家槽厂,所以经常来请盛位帮忙背竹料等。盛位力气大胃口也大,一回,大槽户让他背忙工山后余下的竹料。背完后,刚好点心时分。盛位去结账,槽户家做的米果恰巧出笼。女主人客气地让他尝一下,结果他一尝,竟然尝了蒸笼里最外面一圈,主人数了数共十八个。女主人脸上有点难看,槽户老板却笑嘻嘻地说:“好胃口,好力气。”
从那以后盛位就出了名,许多槽户人家的力气活都来找他帮忙。后来,居然有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看上了他,跟了他。
盛位其实除了力气大以外,也有点做纸技术。比方说槽厂房里摏料,他可以一连几个小时不休息,在脚碓上不停地摏料。当然他总归是个粗人,有些细活还是做不了,如槽纸、晒纸等。不过他对腌料、洗料翻滩都是拿手的。
我曾祖父可以一根竹子变一张纸,盛位不行。所以我曾祖父可以开槽经营,盛位只能帮别人做些短工。
他们三个人聊得很晚。阿九没老婆,再晚也没事。我曾祖父和盛位家里有老小,明天还得做纸摏料,所以出门点着蔑青引火,离开了。
这一晚,阿九始终想不明白,账房先生的笔到了他手上怎么会死掉。
三
那一年冬天,祖奶奶害了肺痨死了,一家人很伤心。曾祖父在煏弄里晒纸,爷爷和奶奶帮着他一起干活。这一年烧煏的柴火,都是盛位准备的,非常充足。阿九也来到煏弄里取暖。看到我爷爷和奶奶小两口的样子,阿九忽然冒出一句话:“这小媳妇,总不能让她一辈子跟着做纸,想法子弄一门行当。”
曾祖父说:“什么行当?”
阿九:“我认识一个医生,是个接生婆,如果小媳妇愿意,可以让她来几趟,或者去那里学几天。”
曾祖父扭头问奶奶:“愿意不?”
我奶奶说:“全凭爸爸做主。”我奶奶一直叫我曾祖父为爸爸,在她心里就是嫡亲的爸爸。
从此,我家有了一个接生婆。
我奶奶接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是盛位尝米果的那家槽户老婆。她自从嫁过来以后好多年没怀孕,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那男主人想着法子弄来各种补品。也许是营养太好了,分娩时竟然一下子生不出来。盛位老婆恰好在他家里陪同,于是想到我奶奶,立马让人来请。我奶奶到了一看,产妇已经精疲力尽,再晚一点就有生命危险。她立马让人烧好开水,又让人点着篾青,拿出自己专用的剪刀,在篾青火上划了几下。随即动手,没多久一阵稚嫩美妙的啼哭声响起。
盛位老婆开出房门,大声叫唤:“生个男孩,生个男孩。大人小孩都平平安安。”
主人家惊喜万分,对我奶奶千恩万谢,又赠送了不少礼物。过了没几天又一家人抱着孩子来我家里上门致谢。曾祖父开心得不得了,也拿了点礼物到阿九那里谢恩。
阿九说:“你儿媳妇不得了,以后附近村子里的产妇,恐怕都要来请她了。”
曾祖父连连称是,他们又聊了很久。
我奶奶的名声也就开始在山里各个村落传播开了。
这样过了些年头,我奶奶生下两儿一女,我父亲最小,差大伯有5、6岁,姑姑跟我父亲相差不大。
曾祖父也基本上不去削竹了,即使有人请去做纸,也是当个老师傅之类。
我爷爷的死是个意外。本来他是个体弱多病的人,由于我奶奶的精心持家和照料,身体竟然也慢慢地好转。到后来也能上山帮忙砍些竹子,或者帮曾祖父腌制竹料、化石灰、淋淋竹料等不用技术的活。
那一年秋天,由于天年不好,山地歉收。爷爷看到煏弄后面山上有几棵栗树,上面挂着带刺壳的栗子。他拿着竹竿去打栗子,眼看着打下许多。不想最后几篰栗子掉下来,刺瞎了双眼。
曾祖父和奶奶立马寻医求救,无奈当时村落偏僻,交通闭塞,没有很好地医治,发炎破伤风,过了些日子离开人世。
爷爷死后不久,曾祖父也染上疾病。看着儿媳妇和孙子、孙女,曾祖父万般无奈,对我奶奶说:“以后可要苦了你了。对不住了。”
奶奶没有回答,看着几个儿女,回头对着曾祖父说了声:“我会照顾好他们。”
曾祖父走的时候,阿九、盛位等几个村里要好的伙伴,都来送他到山上,把他下葬在一个叫做乌龟凸的地方。阿九还特地请来一个懂阴基的先生,那先生说:“这是一个平安基。”
我奶奶说:“平安基就好,希望能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我奶奶在曾祖父的坟墓里放进了削竹刀,还有大手巾、草鞋、草鞋袜等。同时烧了不少黄纸,说,如果在下面碰到我爷爷,让他分点钱给他。奶奶知道,爷爷在世上过得辛苦,以他的样子和性格,在下面也不一定会过得好。
过了没多久,我奶奶把我爷爷的坟墓也迁葬到乌龟凸,让他们父子俩在一起。
四
祖三奶奶家的儿媳妇怀胎十个月多了,还没生下来。山里人在冬天喜欢去煏弄里取暖,祖三奶奶儿媳可不是为了这个,她也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从小跟着父亲晒纸。她老公寿生也是一把上好的削竹刀,年轻一辈里比较出挑。同时也是公认的槽纸师傅,他槽出来的纸,每一个晒纸师傅都喜欢。祖三奶奶儿媳的父亲是个专业的晒纸师傅,就是看中了寿生的做纸技术,把女儿给了他,他觉得女儿跟着这样的女婿,一辈子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