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的战斗(小说)

作者: 戴巧珍

早上四点半,天还是黑的,阿米倏忽醒来。虽然调了闹钟,但她每一天醒得都比闹钟早。

阿米快速穿衣下床。她蹑手蹑脚的,不让拖鞋在房间里发出一点声音,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厨房,手脚麻利地拉开早餐制作阵势——揉粉、做饼、煎牛排、炒青菜、打胡萝卜汁。今天的早餐有些复杂,估计耗时长,阿米比平时早起了半小时。她有些困,一边打着呵欠,一边寻思着是不是送了儿子回来后补个觉。

六点钟准时,阿米到儿子房间叫起床。阿米刚唤出“儿子”两字,儿子就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起,一边套衣服一边忙不迭地抄起桌上的英语书向洗手间跑。儿子从小就好学惜时,哪怕上个厕所,也要争分夺秒背上几个单词。阿米想叮嘱些什么,想想还是忍住了。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啰嗦。阿米艺术地处理着她与儿子的关系,两人是母子,又似朋友。

阿米返回厨房切水果。今天的水果是苹果和火龙果,她细心地切成小片,造型优美地组合在盘子里,看一眼就让人胃口大开。刚摆好,洗漱完毕的儿子就在餐桌边坐下了。

早餐的颜色是鲜艳而丰富的——煎蛋、炒青菜、椒盐培根藜麦青饼,还有粉色的紫甘蓝柠檬汁。儿子夸张地惊叹,发出每天早上例行的“开饭词”:“哇,妈妈,NICE!太赞了,太赞了!”继而开始狼吞虎咽。看着儿子小老虎一样进餐,快乐满足的情愫像血液一样布满阿米全身。这是阿米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儿子开始吃水果时,阿米打开门去按电梯,确保儿子穿好鞋时,电梯刚好到家门口。

儿子的高中时光,时间运用是以秒为单位的。阿米则全力配合,像拿着显微镜的科学家,帮助儿子不产生一个多余动作。时间到了阿米的手里,全都是骨头——没有一丁点油丝的骨头:三分钟起床,八分钟上厕所,七分钟吃早饭,十分钟驱车到学校,两分钟从校门跑进教室,六点半准时开始早读课。

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从早上六点半到校,到晚上十点半回家,掐头去尾,真正的睡眠时间七小时不到。阿米每天晚上去接他,儿子刚坐进汽车后座,还没说上两句话,车上就响起了呼噜——那种疲乏到极致以后的睡眠才会发出的声音。阿米心疼,可有什么办法。她这个母亲能做的,就是给儿子搞好后勤,让他没有学业以外的任何障碍。

阿米和许多高三家长的看法一样,拼学习首先是拼身体。从儿子读幼儿园起,她就每天督促儿子跳绳打篮球。儿子从小就听话,母亲的教诲都修成了正果——跳绳跳到高中前才停止,练成了一米八六的高个子;身体也挺棒,很少生病。

而今上了高中,家里的锻炼都停了。阿米能使上劲的就是让儿子吃好早餐——一天之计在于晨,阿米对儿子的早餐具有信仰般的虔诚和史诗级的追求。

为此,她特意让儿子走读,宁可自己辛苦每天接送,也要让儿子吃上营养丰富的全能早餐。

她的早餐标准是荤素搭配,中西结合,热量适宜,品种丰富,一周不重样,月月有新品。孩子既要吃得舒心,更要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每天早上必有一杯热饮(夏天冷饮):或苹果胡萝卜汁或腰果汁或营养藕汁,然后搭配寿司、饺子、鸡肉卷等点心,再炒一份时蔬,同时每天一份现切的水果雷打不动。

她对食材的选择不敢有一丝懈怠,能时令的就不买反季菜,能原生态的就不选再加工的,能农家自然种的就不买大棚菜。她手机上有各种老农民的联系方式,他们的时令菜一成熟,市场上还未露面,她早已驾车过去买来了。家里的蘸酱都是她自己精心熬制的,便于儿子吃饼子、饺子时,有丰富的口感,又环保安全。

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上百种早餐料理。每一样都精心研究过,同时进行改良和创造。比如她今天做的这个“椒盐培根藜麦青饼”,APP的菜谱上只有一样培根裹在其中,她嫌营养不够丰富,就在里面加上了豆子、咸肉、蘑菇、胡萝卜、青菜等十二种原料,一个饼几乎就是满汉全席。为了增加儿子粗粮的摄入量,她还把糯米粉换成特制的麻薯粉。这个麻薯粉可花了阿米不少的时间,她几乎找遍了县城的超市,最后从朋友那里探得信息源,跑到隔壁三门县一农户家里买来才罢。

这些阿米都不嫌麻烦,真正考验她的是制作的速度。

自从儿子上了高中,阿米身上的每一根发条都被拧得紧紧的。为了让儿子在起床后吃到新鲜的早点,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团队的工作量——饮品、炒菜、主食及水果切盘,一样都不马虎,一天也不将就。有些食材可提前准备,在入睡前理好放入冰箱就行,但有些就只能现做。儿子六点起床,每天早晨五点,阿米就雷打不动出现在厨房里了。逢着有些食物制作麻烦的,她四点钟就得起床。整个早餐制作,就像电影按下了快进键。她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所有流程精确到“秒”,并且不能有一点差池。一个环节没跟上,就可能影响儿子用餐时间。比如这做热饮的时间安排,不能太早,太早容易凉,喝了伤胃;也不能太晚,太晚饮品烫,喝起来费时间。她必须保证儿子在适宜的口感下,用最快的时间把饮料喝空。

看着儿子挺拔的身影消失在校园里,阿米轻轻吁出一口气。她想起起床到现在还没洗过脸——往常都是到学校后用毛巾胡乱擦一把就干活了。她的许多教学论文大都是利用这多出来的半小时写成的,她跟学校里许多教师的业务素养之别,也就在这半小时的差距上。

可今天不一样。

阿米扫了下车子的后视镜,蓦地,一张眼皮浮肿、皮肤蜡黄,憔悴不堪的中年妇女的脸闯入眼帘。

阿米吃了一惊。这还是我么?还是那个学生时代同窗眼中的班花么?

阿米脑海里浮起一个人的身影。

今天上午她要上公开课,全县30多位骨干教师来听课,其中就有她,那个从小的竞争对手李莉。人到中年,阿米很多东西看淡了,可李莉这关阿米始终没过去。看到李莉,阿米的斗志就涌了上来。

两人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一个班,长相、能力、爱好像两根铁轨齐头并进紧紧相随,成绩也永远死死地咬着,难分伯仲。后来一起考进浙师大,一起分在同一个城市。进入社会后,两人有了些差距。七年前,阿米从教导主任提为学校的副校长,并一路斩获市特级教师、省名师等头衔,职称也到达了中学教师的天花板——中学高级教师。而李莉的事业仿佛凝滞了,业务上没长进,职务上没变化,连教师群体人人追求的中副高职称也没轮上。

但李莉有李莉的优势。

每次同学聚会,李莉的出场必是艳压群芳的。精致的妆容,出色的衣饰,看上去气质绝佳,风韵不减当年。

其间,李莉会向大家介绍她的房产开发商老公新推出的楼盘,一边承诺给老同学打折,顺便展示她优渥舒适的贵妇生活。近几年李莉开始向阿米推销她的养生和美容理论了,借机敲打阿米江河日下的外貌,让一贯自信的阿米感到气短。

阿米果断地把车子调了个头,往家的方向驶去。她决定回去再补个半小时的觉。

睡美人!睡美人!美人都是睡出来的,我的硬伤就是缺觉,要是阿米我每天都能睡得饱饱的,当年的白玫瑰何以让你李莉比下去。阿米心里有些忿忿的。

想到自己的儿时心性又探出了头,阿米的嘴角歪了一下。

但阿米对睡饱的渴望超过了对美的渴望,倒是真的。阿米是典型的多眠性体质,不睡足8小时,人就发虚。儿子上高中以后,她每天手脚麻利地跟生活和工作斗智斗勇,只求能睡个好觉。但这样的愿望总显得奢侈。她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今天公婆要她陪着上趟医院,明天妹妹托她管一下装修,后天朋友求她辅导一下学生。一件事情也不能推却,一个人也不能回绝。上班更是没一刻松懈,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带徒……神经绷得像钢丝,几乎快断了;时间用得像化石,一滴水也挤不出。

似乎唯一可以求饶的,就是自己,唯一可以苛刻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好吧,那就辛苦自己。阿米每天十点以后要接儿子回家,侍候儿子用完夜宵,还要洗洗刷刷忙点家务,每天上床基本都是12点了。年轻时就没熬过夜,现在人到中年,体力不济,一天忙下来,每天回家阿米感觉自己都是飘着的,飘飘然地开车,飘飘然地干活,老觉得自己离成仙不远了。

阿米今天的这堂示范公开课,虽然没有一个上级领导光临,但她不敢有一丝怠慢。老师吃的是良心饭,公开课上的就是口碑。从教23年,从第一次教坛新秀公开课始,阿米从没有一堂败笔。她的语文课以清新脱俗著称,层次井然,线条清晰。就连校长带徒工作,阿米也成绩斐然,徒弟们不断斩获教坛大奖,教育系统笑称“米派”传人。阿米珍惜这样的荣誉,这种口碑比奖金和头衔更让她感觉人生值得。

昨天忙到12点才入睡,今天又起得太早,人一直是懵懂的。阿米觉得今天的公开课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事”就是她已反复备课、试教了一个星期,自我感觉已无瑕疵。昨天下午,校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是我们学校响当当的一块牌子,可不能有任何闪失哦。阿米嘴上嘻笑着,你不要像教新教师一样说我嘛,我什么时候给学校丢过脸啦?但阿米心里却波动了。是不是自己日复一日的疲态让校长担心什么了?

公开课的“东风”,就是教师的现场发挥。这是公开课的气数、要害和灵魂。教师上课要像歌手一样激情澎湃,要像一团火一样去点燃学生。而被点燃的学生不断爆出的金句、创意和生命力,将成为公开课的高光和华章。

这个现场发挥除了良好的教学积累外,充沛的精气神是重要支撑。

我只要好好休息半小时,精神气就会回来了。阿米安慰自己。

打开房门,丈夫已经起床了,捞着儿子没吃完的几块水果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嘀咕,知道我在家的,也不给我做点。

阿米有些愧疚,是自己疏忽了,丈夫十几天没回家,几乎把他给忘了。她想解释几句,但时间不多了,便径直走进卫生间洗漱。她感觉丈夫恼火的目光直直地打在自己的背上,有些发烫。但她顾不上了。有些时候,除了自己,丈夫也是自己生活里会牺牲掉的对象。

洗了脸,阿米想用粉底液把脸上的黄气遮一遮,再描点眼影,擦点口红。丈夫在外间高声说,我昨晚带回来三四件换下的制服,今天你可一定得洗了,我明天下午又要出差,三四天才能回来——你可一定要洗出来,否则明天我没衣服换了。

她看了一眼垒得快与浴缸一样高的脏衣服,放下眉笔,端起衣篓往阳台走。丈夫是市公安局的重案组中队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前几天城里出了人命案子,丈夫天天睡在单位,昨天晚上才回家。

洗完衣服,离上班只有15分钟了,不仅没空补觉,连化妆也不可能了。阿米赶紧出门,火急火燎地往学校赶。

刚到学校门口,早自修的上课铃就响了。第一节课就是她的公开课,阿米一边指挥学生晨读,一边做课前准备。不时有听课的老师从教室后门走进来。余光中,阿米看见一张熟悉的脸在后门口闪动了一下。

李莉来了。

一段时间没见,阿米感觉她又年轻水灵了。李莉今天穿一件咖色紧身的连衣裙,宽大别致的腰结衬得她婀娜挺拔,一条同色系的丝巾不动声色地在她的肩头跃动,眉眼俏丽,顾盼生姿。

她是吃了唐僧肉么。

她是把钻研业务的时间都花在保养上了么。

她生活里难道没有操心的事么。

阿米低头扫了眼身上灰色的西装,西装下摆还留有刚才洗衣服溅到的水渍。本来早上换一下就好了。阿米的衣橱里也有好衣服。人一忙,最先忽略的就是好看。

外表分是拿不到了,唯有在课上下功夫。上课铃响,学生低头预习时,阿米开始在讲台前“运气发功”——她徐徐地吸气,把五脏六腑的元气、精神、血液全部往上身赶,往肩部以上赶。脑子里的意念、心力高度集中,学生与课以外的东西赶得一丝不留。这是阿米的秘笈。说出来有点玄。每当阿米极度困倦,精神状态不好时,她就用这招。没有人能懂,连阿米的高徒也没有学去。这是独属于阿米的武艺。

阿米精神抖擞地上完课。课堂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阿米扫视众人,向大家挥手致意,享受辛苦劳作以后的幸福时光。她用眼神与李莉交流。李莉回避了。阿米有些小得意。

公开课后的阿米有些虚脱。她真想把评议课请假了。但今天她是主角,有些议程省不掉,她要在会上向教师们分享她的心得。课都上好了,可不能有一个烂尾巴。阿米强打精神谈了上课的思路,又撑着听完大家对她的评议。好不容易熬到第四节下课,同事都向食堂涌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