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

作者: 怜青

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0

2023年4月19日,印度新德里,德里网络犯罪警察打击一网络诈骗团伙,查获超2万张手机卡

近来,缅北战事持续,各国联手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逐步提升,缅北的电信诈骗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被缅北驱逐的诈骗集团自然不愿就此偃旗息鼓,不少团伙早就将大本营搬离了东南亚。

电信诈骗,从不只是缅北的“特产”,南亚的印度、海湾的迪拜,都聚集了不少诈骗分子。迪拜的骗子多以国人为目标。而印度骗子则瞄准美国或英国人。

美国通信欺诈管制协会今年1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电信诈骗持续影响全球,与2021年相比,今年的欺诈损失增加了12%,达38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91亿元)。在跨境办案困难、资金难以追查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执法部门想要对骗子重拳出击,并不容易。

“咖喱味”的诈骗来电

承接来自欧美的产业转移,是印度从1990年代开始经济逐步崛起的重要原因。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国内有着一定的英语基础。当话务呼叫、人工客服等对语言有一定要求的产业需要转移时,印度无疑是首选。

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外包一支从事电话推销或客服的印度话务团队,几乎成了欧美大公司的标配,欧美人也在吐槽中,逐渐习惯着那股似乎带着咖喱味儿的印度口音英语。

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1
2023年4月19日,德里网络犯罪警察逮捕了六名电诈嫌疑人,缴获了大量作案工具

大部分诈骗者有印度口音的事实,也能佐证IP地址的分布基本准确。

在这一过程中,海量欧美人最为珍视的个人隐私信息,全部交到了印度外包团队手中,常年的服务也让印度人对话务流程烂熟于心,这都为日后印度电信诈骗泛滥埋下伏笔。

在相对不富裕的印度,话务工作如同开了一扇窥视富裕的欧美社会的视窗,巨大的贫富差距当前,难免有心怀不轨的团队起了歹心。

依托于手中掌握的欧美公民基础信息和熟练的话术,那些愿意践踏法律红线、从事诈骗工作的话务团队,摇身一变就成了令欧美人闻风丧胆的诈骗团伙。

2015年起,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数字印度”计划,印度互联网在此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不断普及且价格越发便宜的网络服务,也让在印度人从事诈骗的门槛变得更低。

《洛杉矶时报》称,长期以来,印度一直以在线诈骗美国等富裕国家居民为目标,截至2023年初,印度约有47%的人口可以上网,高于八年前的15%,这也为那些位于印度的呼叫中心提供了足够的人手,预计到2025年,印度将拥有9亿活跃的互联网用户。

如今,操着一口印度口音英语的电话,已经成为了诈骗的标配。据《纽约时报》统计,在印度专业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口约为120万左右。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人更为熟悉的缅北,从事诈骗的人数大概在10万-20万之间。

2016年,美国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NDSS)研讨会上的一篇论文显示,85.4%的诈骗者的IP地址都来自印度,即便考虑IP有伪造的可能,但大部分诈骗者有印度口音的事实,也能佐证IP地址的分布基本准确。

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2
电视节目《诈骗拦截者》剧照,黑客Jim Browning(中)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披露的情况也与之类似,其通过受害者提供的信息反向追踪,发现绝大部分最后的IP地址都在印度境内。

受伤的不只是美国。上述论文通过定位受害者IP地址,确定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和新西兰。而如今,英国也成为了新晋苦主: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在2022年8月的调查显示,英国约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约4080万人)在过去三个月内收到可疑电话或短信,其中约70万人按照骗子的指示进行了操作。

英国司法委员会称,诈骗已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最常见的犯罪,目前占所有记录在案的犯罪的40%以上。这两个地区每年发生超460万起诈骗案,其中大约53%的诈骗是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的,预估每年至少给英国社会造成47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23亿元)的损失。

该委员会警告称,新冠疫情和迟滞的经济增长,反倒加速了诈骗犯罪的发生,诈骗案在2021年上半年同比上升了27%,如果不进行干预,到2025年,诈骗犯罪数还将再增长25%以上,对英国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构成严重威胁。

束手无策

愈演愈烈的电信诈骗让英美人苦不堪言。FBI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起,美国公民遭受电诈损失的金额逐年攀升:2018年,美国共接到电诈报案35万宗,涉案金额27亿美元,而到了2022年,案件和金额分别上升到了80万宗和103亿美元。5年里,共计326万次报案,被骗金额高达276亿美元,中老年人损失占总损失的30%左右。

印度诈骗者对美国人心理的拿捏不可谓不精妙,当他们谎称自己是美国人最为忌惮的国税局官员并加以恫吓时,很多善良的中老年人都会直接慌了手脚。

英美官方在对待诈骗问题上的无可奈何,让民众义愤填膺,以通过技术手段阻止诈骗的电视节目《诈骗拦截者》(Scam Interceptors)在BBC一经播出,旋即爆火。

在YouTube等视频网站上,也涌现了不少以黑客技术对抗诈骗分子的视频博主,较为著名的 Jim Browning和 Scammer Payback分别拥有420万和690万粉丝,前者更是“黑”进了诈骗团伙的监控系统,并把资料发给了警方而声名大噪。

Jim团队在接受英国杂志《大事件》采访时坦陈,现在的骗子非常狡猾,老年人是大多数诈骗电话的主要目标。他曾见过骗子专门从个人信息列表中,挑选出60岁以上的人—因为那是骗子认为最有可能上当的人群。

这些中老年人对电脑操作并不熟悉,即便事后报警,能提供的证据也并不多。

Scammer Pay back团队也在视频中表示,诈骗分子通常很有耐心,在取得受害者信任后,会要求对方用亚马逊、iTunes等的礼品卡甚至虚拟货币进行支付,以此来避免有关部门从资金渠道进行追查,也省去了洗钱的麻烦。

此外,印度国内对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模棱两可的态度,也是这类犯罪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缅北的电信诈骗多藏在偏僻之地不同,印度的电诈公司不乏开在居民区甚至商业闹市区里的,电诈已经成为了一些地区的重要产业。

《纽约时报》曾采访过一位在孟买郊区从事电诈的印度青年杜贝,他坦陈自己并不害怕本国的警察。《纽约时报》认为,印度政府虽然曾对诈骗案件采取过大规模行动,但其中大部分从事诈骗的底层员工,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

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3
2023年11月8日,柬埔寨政府驱逐25名日本电诈嫌疑人

经过数年的经营,迪拜的电诈“产业”也逐步成型。

今年11月,印度金融服务部长维韦克·乔希透露,将联合印度央行、印度电信监管局等部门,计划实施多项措施,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电信诈骗问题。

目前,印度电信部门已经封锁了700万个疑似从事诈骗的手机号。尽管部长言之凿凿,但最终会否雷声大雨点小,还需要时间观察。

东南亚诈骗洗牌

印度诈骗还在狂飙突进,而东南亚诈骗却面临着格局的洗牌何重组。

今年8月,新加坡多部门联合执法,破获了该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洗钱案,涉案金额高达28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49亿元)。检方称,涉案资金是嫌疑人在东南亚实施诈骗、赌博等犯罪所得。

山雨欲来风满楼,近来缅甸动荡的局势,与中国不断加强打击,也在客观上加速了诈骗分子外逃的速度。一位被解救的马来西亚青年在接受该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之所以能被家人“赎”出来,就是因为老板知道园区已经臭名昭著,准备搬往迪拜,这才允许他们这些底层人员“赎身”。

早在2019年,柬埔寨政府就颁布了相关法令,严格限制网络赌博活动。网络赌博与电信诈骗往往不分家,从那时起,柬埔寨的电信诈骗行业也开始了转移。

马来西亚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诈骗集团已经知道民众对于前往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招聘心存疑虑,现在大肆宣传的,都是前往迪拜的工作。

印度电诈,苦了欧美人4
电影《孤注一掷》剧照

迪拜不是缅北骗子们唯一选择的目的地,只是众多目的地中,尚且“安全”的那一个。骗子们选中迪拜,首先是因为距离中国足够远,警方跨国办案的成本和难度无疑更高;另外就是阿联酋和迪拜名声较好,往往以“多金”形象示人,不熟悉情况的,很难将其与电诈联系到一起。

更重要的是,阿联酋本就是一个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90年,阿联酋的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2.1%;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8.4%。而阿联酋其中的迪拜酋长国也同样如此。

大量的外来人口出现,一方面意味着想要获得迪拜的签证颇为简单;另一方面,批量迁移至此的诈骗分子也不会过于显眼,能更好地伪装成正经生意人。经过数年的经营,迪拜的电诈“产业”也逐步成型。有媒体报道称,目前,阿联酋已经形成了迪拜投资公园(DIP)、永利园区等多个从事诈骗的园区。

2021年2月,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就发布了《关于谨慎安排来阿旅行和务工的提醒》,称近期多次接到中国公民求助,受害人表示轻信“前往迪拜从事网络传媒和游戏推广工作”的招聘信息,来阿后被强迫从事电信诈骗和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当年9月,总领事馆再次发文提醒侨胞防范电信诈骗,称主要诈骗方式为伪装成海关或使领馆工作人员,以补税或更新护照为由索要钱款。“部分侨胞警惕性不高,上当受骗,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今年5月,南京就审理了一起特大跨境诈骗案:15名嫌疑人远赴迪拜,在不到1年时间里诈骗2500万余元,179名受害者均为中国大陆居民。一位嫌疑人供述,新人一进公司就会被收走护照,工作满6个月才能提离职,有人甚至会因业绩不佳,像奴隶一样被几个诈骗团伙来回倒卖—这样的场景,与曾经的缅北诈骗园区确有几分相似。

随着电信诈骗日益猖獗,对这一引发全球民愤的犯罪加大打击力度,已经成为了大量国家的共识。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类或将持续受到诈骗泛滥的困扰,中缅联合打击就提供了一个范例:更多的国际合作,应当提上日程。

责任编辑吴阳煜 [email protected]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