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言应具备的品质

作者: 王威廉

王威廉,1982年生,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著有小说《魂器》《野未来》《内脸》《非法入住》等,文论随笔集《小说家的声音》《无法游牧的悲伤》等。另有意大利文版小说《行星与记忆》《第二人》以及韩文版小说集《书鱼》在海外出版。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金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

叙事作品无处不在,人们对小说的期待也更高。好的故事、好的语言、好的思想、好的品质,人们在一篇小说中贪婪地想要获得全部。而在以往,如果一部小说获得其中的一种品质也许就会得到认可,所以好小说的难度可想而知。今天小说家的学历、知识背景,都有极大的提高,与这个时代的整体知识状况也是相匹配的,但今天的小说家最缺的是勇气。小说注定要去迎接人类文明大转型的新变。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先锋小说是对僵化话语的一种反抗,那么今天的情况更加复杂:不但要反抗僵化,还要聚拢涣散。

卓越的人文思想者乔治·斯坦纳对于语言怀着忠实的信念,但他很早就意识到了语言的危机——语言曾经构成了人类经验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全部,那是一个辉煌的语言时代,不过,那种状况早已被打破了。当年,他看到的是唱片的畅销,而今天,科技支撑的是堪称奇观的视听文化,在此基础上,一个无限拟真的虚拟现实正在文化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元宇宙”只是对那种文化的一种称谓罢了,未来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所谓的“元宇宙”。因此,正是对未来浓雾的眺望,让我对斯坦纳的这段话念念不忘:“语言是人独特的技艺;只有依靠语言,人的身份和历史地位才尤其显明。正是语言,将人从决定性的符号,从不可言说之物,从主宰大部分生命的沉默中解救出来。如果沉默将再次莅临一个遭到毁灭的文明,它将是双重意义的沉默,大声而绝望的沉默,带着词语的记忆。”小说是人能用语言创造的最复杂的艺术品,因此,小说的语言是沉默中忽然爆发的漫长倾诉。它出自个人的肺腑,却说出了时代的整体状况。

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小说要被某种道德观给绑架。小说就是小说,好的小说自然而然地会获得那些我们期待的品质。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只需要记得:好的小说语言应该具备一种生命内在的诉求,一种艺术表现的张力,一种细腻体贴的人文关怀,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一种令人重新审视世界的哲思——它们汇聚在一起,将众声喧哗变成人类存在的声音。

(摘自《小说家的声音》,花城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娘家过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