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要走好立德树人的正道
作者: 高德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关于这一点,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有制度与法律保障,能够确保学校教育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
实践与认识不可能完全一致。应该承认,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偏离立德树人正道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片面强调竞争,以竞争作为管理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手段,就会给学生为自己利益而战的误导性暗示;为了学校的声誉与排名,极限加大教师与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提高考试成绩;学校本无自身利益,学校的利益在于培养学生,但一些学校却以追求自身利益替代学生发展利益,以学校、学生为工具谋取经济与荣誉上的利益等。为避免这些问题,学校要将立德树人的认识不折不扣地转化为实践,走好立德树人的正道,预防偏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深刻认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是公共事业,学校是公共机构,理所应当要服务于国家。但学校服务于国家的方式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培养人这一间接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说,学校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与教育的。要完成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就需要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要听从这一召唤,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活动究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附带了其他目的。如果附带了其他目的,那就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偏离,就要立即警醒并悬崖勒马。
第二,要始终明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远高于学校自身的利益。学校是代表国家与人民从事培养人这一光辉事业的,在这一维度上看,学校没有自身利益,只有国家利益。当然,也应该承认,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也有自身认同与一定限度内的自我利益。学校的自我利益,应该严格限制在法律与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越过红线。一旦学校自我利益妨碍了甚至是有损于学生发展与为国育人的目标,就是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正道。
第三,要坚持持续提升教育的专业性。立德树人的成效不在其他,而在于教育的专业性,即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规律,以最适合的方式从事培养人的工作。对立德树人正道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育专业性不够所导致的,比如那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追求考试成绩的做法,可以说是最粗糙、最“业余”的教育方式。
第四,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方法。我们有悠久的教育史,在立德树人上有诸多优良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比如因材施教、修身养性、身教为先等。同时,学校也应结合时代发展,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状况,回应智能时代的挑战,去探索符合当下学生需要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径。
本刊特约评论员:高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