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 科学内涵、价值内核和实践向度

作者: 刘成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红色基因蕴含共同理想信念、高尚革命品质、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和对党忠诚的意志品质价值内核。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要增强红色基因情感认同,强化红色基因历史认同,加强红色基因价值认同

关键词 红色基因;科学内涵;价值内核;传承进路

作者简介 刘成,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教育问题,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等措施加强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系统研究红色基因传承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内核对于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红色基因传承的科学内涵

(一)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

“基因”一词属于遗传学范畴,又被称为遗传因子,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决定着生物遗传特征。文化与基因相结合则起源于英国进化生物学家道金斯,他从文化发展与传承角度提出了文化基因概念,即一个“思想拟子”,可以定义为:能够从某个人的头脑传到另一个人的头脑的事物[1]。所谓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文化单元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单元相结合,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

首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红色基因诞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成为红色基因的文化渊源。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大同社会追求、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热血报国情怀和献身为民精神等成为红色基因诞生的文化渊源。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红色基因的发展延续奠定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各族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共同富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可歌可泣英勇事迹、英雄人物和特有精神实践成为红色基因产生的实践根基。最后,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先进文化成为红色基因诞生的哲学基础。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不断孕育升华凝结而成的产物 [2],自产生之日起就深深烙印上了马克思主义。

(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首先,以红色基因为链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串珠成链,绘点成面,红色基因成为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关键。一是重点论述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的关键,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时强调“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3]二是重点阐述通过传承好红色基因,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时代价值转化。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开展红色教育时强调“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4]其次,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的精神血脉。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和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教育,要求全党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最后,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血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5]

(三)红色基因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育人因子

首先,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事关大学生成长成才,是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其次,传承红色基因就要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青少年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理想信念教育实际出发,强调青少年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共产主义信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信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最后,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这一论断鲜明地指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两个大局”,旗帜鲜明的培养具有深厚的学识基础、精湛的专业技能、完备的知识储备、良好的素质结构人才。[8]

二、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内核

(一)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根本核心

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完成近代两大历史任务中所形成的矢志报国、不惧牺牲的精神,坚持众志成城、坚决维护祖国统一与尊严的意志,爱红色政权和爱党、爱国高度统一的情感。具体而言,就是继承老一辈革命家视国家荣誉为最高荣誉的荣誉观,为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义利观和祖国利益重于泰山的国家观。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们革命理想大于天、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就要讲好中国革命历史,讲好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和讲好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行为准则

坚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人民观,就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唯物史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9]。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是否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衡量共产党人是否具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标准。他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0]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将传承红色基因,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作为党员干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途径。

(三)对党忠诚的政治意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基本原则

树立共产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是培养对党忠诚的政治意识基本要求。共同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艰难险阻、攻坚克难的重要精神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凝聚共识、积聚力量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伟大成就的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1]针对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和青少年等不同群体,培养对党忠诚意识也有差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12]。要求教师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3];要求青少年要以学习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14]。

三、红色基因育人的相关对象

(一)党员干部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5]这一科学论断充分证明党员干部是开展伟大事业的关键力量。一是党员干部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对象是基于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处历史定位和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16]二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红色基因涵养高尚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要以红色基因涵养广大党员干部道德品质,是源于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源泉。[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终保持顽强意志,勇敢战胜各种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18]

(二)教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19]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充分证明教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对象。广大教师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道路和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意义,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鼓舞学生、引导学生和熏陶学生,教育引导学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广大教师要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成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以出席全国教育大会、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前往学校调研与教师座谈以及给教师群体回信等形式,关心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第二,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20]

(三)青少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对象

要激励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1]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决定了青少年必须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对象。青少年阶段是其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其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正处于逐步成熟过程中,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更加需要先进的思想来引导,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和优秀的文化来塑造,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发挥红色基因丰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促进广大青少年发展其个性心理、形成思想价值观念。通过用老一辈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模范事迹和故事激励广大青少年在伟大实践中将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育人的实践向度

(一)推进红色基因赋能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红色基因情感认同

其一,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发挥课程铸魂育人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种显性思政课程,要发挥其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方面的核心地位。专业课程作为一种依托构建专业知识技能体系的隐性思政课程,要充分突显其在专业知识技能、专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习中,积极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其二,立足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发挥教师教学育人主体作用。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探索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政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牢牢掌握课堂教学主动权,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二)夯实红色基因融入革命传统教育,强化红色基因历史认同

其一,激发革命教育基地育人功能,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高校按照合力开发革命传统教育育人资源,共享教育成果,着力形成育人合力的原则,构建校内思政课注重革命理论教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红色讲解员主题大赛注重品质行为践行和革命文化、革命文学作品进校园的侧重情感熏陶的四位一体革命传统教育格局。其二,发挥朋辈教育功能,培育大学生朋辈领袖。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各类先进模范学生等朋辈群体培育,发挥他们在先锋模范示范作用、学生组织凝聚力建设、行为示范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高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得力助手,真正实现育人主体协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