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式”德育: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航

作者: 吴聪慧

摘 要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导航式”德育,构建“长江红”“小哲人”“励志堂”三个校本德育课程,探索环境浸润式、游戏体验式、走读卷入式等多种德育创新方式,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提升德育团队素养、创建德育品牌,努力培养信仰坚定、精神明亮、心智自由的未来栋梁。

关键词 “导航式”德育;课程建构;培育方式

作者简介 吴聪慧,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新时代德育创新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浙江省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提炼出以“红色印记·童年味道·书院气息”为内涵的文化特质,聚焦价值观教育和红色信仰教育,构筑和实施“导航式”德育,以此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导航式”德育的基本定位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学校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启蒙出发,积极探索和实施“导航式”德育模式,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养信仰坚定、精神明亮、心智自由的长江学子。

“导航式”德育的特点在于,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潜能,进行有的放矢的个性化引领。学校注重了解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育人方案,确保德育内容能够真正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导航式”德育包括“定位起点”“确定目标”和“同行规划”三个环节。学校通过合理规划育人方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起点和目标,经历探究、实践、反思、习得的德育过程;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信仰教育和陪伴教育,使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导航式”德育的课程建构

“导航式”德育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架构、课程内容、课程团队建设三个方面。

(一)课程架构

“导航式”德育课程分为“长江红”课程、“小哲人”课程和“励志堂”课程三个子课程。其中,“长江红”德育课程利用“一体、两翼、三化、四全”课程矩阵,深耕红色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小哲人”课程以儿童哲学课为抓手,通过丰富多样的哲学话题、民主对话的道德情境以及灵活多元的思辨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本哲学课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励志堂”课程旨在融通家校社,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课程和活动为抓手,提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携手打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二)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学校将“导航式”德育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1.“长江红”课程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顶层架构为依托,将其与校园思政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搭建环境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着力打造红色教育课程。其中,在环境课程方面,学校设置了红色朗读亭、红色图书角、宪法宣讲台等10余个互动场景,使课程外化于形;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根据教材内容,提炼出14个“长江红”精品项目,将课堂延展至校外。

2.“小哲人”课程

道德教育是儿童哲学启蒙的核心要义之一。学校将哲学启蒙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交流中营造尊重氛围,在合作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渗透世界观、方法论,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立德树人打下基础。学校先后开展了“哲学启蒙的校本探索”“哲学进课堂”“哲思日”等系列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辨和道德判断能力。

3.“励志堂”课程

“励志堂”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实现家校社“全域融通”,打造全员、全域、全方位的家庭思政教育学堂。学校以亲子共读、亲子研学、家风宣讲为手段,积极开设“红色”系列课程;针对家长需求,如青春期教育、亲子沟通、健康管理等,积极开设“智爱”课程,帮助家长学会科学陪伴孩子。

(三)课程团队建设

在“导航式”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秉持家校社协同的原则,着力建设“两翼”师资团队。“一翼”注重党团队一体化建设,通过校内发动、师资培训等方式,成立党团队教师讲解团和红领巾讲解团,为全校师生提供思政课程;另“一翼”利用馆校共建、社会招募等形式,聘请优秀社会师资,成立专家讲师团,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专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升德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导航式”德育的方式创新

为确保“导航式”德育的效果,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方式,促进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内化。

(一)环境浸润式

环境浸润式是一种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学校通过打造“长江红体感区”“红色朗读亭”等红色文化空间,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分享和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进步,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游戏体验式

游戏体验式是指通过设计具有德育意义的游戏任务和场景,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感知和领悟德育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从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学校在开放式校史陈列室布置了一个“互动答题区”,自主开发了一万多套题目,帮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将红色知识内化于心。

(三)走读卷入式

走读卷入式是指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行走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想品德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学校通过师生课内学习、校内场景学习、校外研学探究、校内分享感悟等四个步骤,为学生提供深度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将道德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数字融合式

数字融合式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德育内容与数字化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化的德育学习体验。例如,学校在校园红色学习空间里设计了数字体感游戏“云上游红色场馆”,学生可通过体感游戏了解杭州市内不同的红色场馆,并可在课余时间前往红色场馆进行实地研学。

(五)思辨启发式

思辨启发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的德育模式。学校利用哲学课、哲思日和哲学漂流活动,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讨论,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例如,学校设置了“星空思考墙”,让学生针对社会问题进行哲学思辨,同时分享、交流各自的感悟,以此帮助学生全方面思考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水平。

(六)家校协同式

家校协同式是指通过家校合作,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学校通过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让家长亲自参与学生的思政教育活动,进而将家国情怀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四、“导航式”德育的实践成效

通过研究和实施“导航式”德育,学校在学生品德发展、德育师资培养、德育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促进学生品德成长

“导航式”德育帮助学生明确了目标方向,增强了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行为规范。近三年,学校学生累计获得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1人次、杭州市美德少年5人次、杭州市少先队火炬金奖23人次,拱墅区十佳美德少年10人次。

(二)促进德育师资培养

学校将德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作为系统工程,努力建设高素质德育工作者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重点实施了“351工程”,培养了30位思政好教师、50位校外思政辅导员、100位红色宣讲员。学校教师累计获得思政类综合荣誉37人次、教学技能类市区级荣誉100余人次。

(三)促进德育品牌打造

“导航式”德育的实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科学、严谨、有效,形成了独特的德育品牌。学校被评为区域十大名校集团化学校以及全国首批数字化家校站。此外,学校的德育课程获得“A+”认定,相关研究成果获得8次省、市、区级荣誉。

责任编辑︱赵 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