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自”途径,培育“慧雅”少年

作者: 康承满 张杰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秉持“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自我教育为引领,以培养生活自立、言行自觉、学习自信、身心自强的沭如学子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反省,使学生得以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 “四自”少年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核心素养教育优势,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全方位培养“有灵魂”的学生。

一、“四自”有型,育德有范

学校依据新课程方案要求,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原则,持续探索“四自”少年培养模式,“四自”即规范为先促进生活自立、习礼雅行默化言行自觉、理解导向建立学习自信、兴趣培养推动身心自强。

(一)规范为先促进生活自立

学校坚持以系统化的规范促使学生生活自立,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生活能力。每学期,学校都会针对新生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包括入学要求、学习要求、活动要求等,带领学生进行集体宣誓、签订《新生承诺书》。此外,学校依据自主研发的《慧雅少年手册》,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行走规范、就餐规范、就寝规范和午休规范,由导护工作组、学生自我管理组等进行监督,由校长室、年级部进行不定时抽查。

(二)习礼雅行默化言行自觉

学校坚持弘扬礼仪文化,创建慧雅校园。一是打造礼仪长廊、礼仪路牌、礼仪广场等校园场景,借助环境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二是开展国学礼仪特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教导学生自觉注意言行,在学习生活中坚定地践行“三静(敬)三无”规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小组合作中做到谦虚好学,就寝时做到安静入睡,列队时做到“快、静、齐”,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理解导向建立学习自信

学校立足理解导向,积极推进“三六”智慧课堂改革,第一个“六”指操作策略,一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二是坚持教、学、练一体化,三是倡导自主学习,四是学会动脑、动手、动口,五是做到会看、会思、会用,六是达到认知、情感、技能的提升;第二个“六”指评价尺度,包括目标的准确度、环节的明晰度、合作的有效度、质疑的深刻度、张扬的精彩度、反馈的有效度;第三个“六”指教学环节,即自主预习、目标定向、合作探究、个性展示、整合提升、检测反馈的六个环节。智慧课堂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四)兴趣培养推动身心自强

学校立足“强身健体、能说会写、阳光个性、志趣高远”的育人目标及“人品书品、科学国学、才智才艺”的育人文化,开设书法、无人机、机器人、排球、朗诵、足球、舞蹈、器乐、声乐等多个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此外,学校坚持开展“四季八节”活动,即春之韵,踏青节和书法节;夏之声,演讲朗诵节和合唱节;秋之趣,艺术节和体育节;冬之思,英语节和科技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兴趣小组,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向上的动力,促使学生站起来、强起来。

二、多维建构,育人赋能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因此,学校充分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坚持做“有灵魂”的教育。

(一)建立具有指向性的规范体系

制度作为学校内部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准则,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引正确方向。学校组织全体领导、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形成“1+1”“1+N”“N+1”结对,发挥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与学生同向同行。以对新生的规范为例,如在就餐、就寝、课间活动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防止因迟到、早退违反学校纪律。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系统化、长效化、常态化的规范教育已在学校内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生活自立。

(二)提炼蕴含思想性的礼仪特色

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为使学生成长为言行自觉的时代新人,学校积极创建礼仪校园,弘扬礼仪文化。如建设国学文化校园景观、研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晨诵暮省”活动等,礼仪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校的标志性符号。

(三)聚焦提升理解性的课堂改革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学生在学习上是否自信,与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有关,理解是核心素养与学习自信之间的桥梁。如“三六”智慧课堂改革,以每节课解决一个主题性问题为课堂目标,以学生提出为什么、知道是什么、学会怎么做为评价标准,以导学案(分层作业)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合作为有效形式,以当堂检测结果为评判标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通过解释、推理,最终学会迁移运用。

(四)推动正面引导性的兴趣平台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增强校园生活乐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积极建设科学教育、劳动教育、体育教育项目,使学生的成长过程充满乐趣与挑战,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让学习变得有意义,使学习真正发生。

三、精准发力,育品升华

办好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全教学体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落实激励机制。学校扎实推进“四自”培养模式进程,助力学生形成自立、自觉、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

(一)创建“四自”少年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行政教师、班主任、业务骨干为成员的组织领导团队,请专家进校园进行项目指导,全面推动科研项目开展,以改进育人模式、提升育人效果。一是根据育人实践制定奖惩制度及配套措施,确保“四自”少年培养模式高效推进;二是科学制订经费使用计划,确保“四自”少年培养模式落实到位;三是通过问卷调查、活动研究、个案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展全方位调研,为“四自”少年培养模式提供实践及理论支撑。

(二)建立阳光成长档案

学校为学生建立阳光成长档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社团活动,以活动带动学习。同时,学校也为参加结对的学生建立活动档案,详细记录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效果等,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校特别建设行政帮扶、党员帮扶、班主任帮扶、教职工帮扶机制,为学生的科学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三)锻造育德好教师团队

学校牢记育人目标,积极打造“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有灵魂”的师资队伍。学校在每个年级设立两到三个级部,以行政教师、班主任、党员为团队核心,与各任课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团队。在考评制度上,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整体评价,达成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要求全体行政教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包括生活管理人员,都要做到“校园之内人人有责,项目结对个个有效”,通过集体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与进步。

(四)强化“雅行修德”特色

灵魂是文化、是自信,也是方法,“有灵魂”的学生必然有着高尚的品德与修养。学校实施“雅行教育”,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九雅十好”,“九雅”即上课雅、集合雅、课间雅、走路雅、语言雅、就餐雅、校容雅、着装雅、居室雅;“十好”即排好队、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唱好歌、上好操、扫好地、就好餐、睡好觉、做好人。

(五)提升活动课程质量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是提升活动课程质量,包括完善配套机制与设施、保障课程开展条件、配齐授课教师、制定活动课程经费保障办法、保证活动课程课时等;二是向学生提供精准帮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好辅导工作,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多样化社团、兴趣小组;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场所及资源优势,发动相关专业人员共促活动课程的创新发展。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实践“四自”培养模式,发挥“四自”培养模式优势作用,将成功经验辐射至更多区域,为践行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康承满,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校长,高级教师;张杰,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文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