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教育之美塑造幸福美好人生

作者: 徐伦

以劳动教育之美塑造幸福美好人生0

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小学教育集团坐落于风光迤逦的藏马山南麓,集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使命,坚持“教师幸福从教、学生快乐成长、家长放心满意”的办学目标,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集团地处农村,开展劳动教育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集团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山东省青岛市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见部署,针对淡化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养成、轻视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锻炼、忽视生存劳动和创新劳动体验、缺乏劳动能力和不珍惜劳动成果这四个突出问题,不断创新“劳动之美1+1+1”教育模式,做实劳动教育,丰富劳动内涵,形成了一套基于农村学校教育实际、符合新时期学生全面成长需求的劳动育人体系。

一、完善“中心+分校”组织体系,加强“劳动之美”设计

集团立足劳动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

集团成立了以总校长任组长,分校校长任副组长的劳动教育推进委员会。此外,集团还创建了劳动教育中心,进一步引领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指导课程开发、实施督导评价、强化教科研赋能、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二)强化整体设计

集团制定了《藏马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构建了递进式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不断完善“劳动之美1+1+1”教育模式,搭建了集团各校区劳动教育互动分享平台,打造了一体化、高标准的劳动教育样板。通过劳动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强化了劳动体验,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二、开发“基础+特色”立体课程,种下“美好劳动”之籽

集团各校区每周安排两节劳动课,其中一节为国家课程,一节为校本特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牢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

(一)严格课程设置,夯实基础课程

依据劳动教育新课程标准,集团每个校区配备1名专职劳动教育教师,每个班级配备1名兼职劳动教育教师,严格落实每周一节劳动课的刚性要求,确保劳动教育国家课程在时间、师资、内容、场地、器械、素养评价和劳动成果展示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落实和有效保障。

(二)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课程

集团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结合地域产业特色,开发了46门成体系的必修课、选修课、创新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彩”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学生在获得劳动成果的同时,深刻领悟了劳动的内在价值,增强了家乡自豪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主要由以下三类课程组成。一是地方作物种植。集团依托本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开设了以小麦、高粱、红薯的种植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根据不同的种植节气,集团聘请了家长代表、生产能手驻校授课,使学生在作物种植、管理、收割、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二是民间工具编扎。集团结合本地日用工具的制作工艺,开设了以炊帚、扫把、条篮、蒲团为主要内容的编扎工艺课程。集团聘请村里的老工匠到校指导,教授学生传统手工艺编扎。三是海洋标本制作。集团紧邻国家级大港董家口港,壮丽的大海是家乡的独特景观。因此,集团开设了海洋教育地方课程,邀请本地渔民和海洋专家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学生制作海洋标本。通过对家乡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入探索,学生提升了对海洋的认知,培养了亲近海洋、热爱海洋的情感。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主要由以下三类课程组成。一是香囊缝制。集团开展了以香囊的历史、功效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一针一线制作香囊,让小小的香囊传递亲友间的珍贵情谊。二是彩绘葫芦。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团依托韩家溜校区的独特资源,融合种植管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内容,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三是版画制作。版画起源于中国的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在制版、固定、上色、印制的操作过程中,种下了传承老一辈工匠精神的种子。

3.创新课程

创新课程主要由以下三类课程组成。一是船模制作。该课程主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中国古船模型、现代舰船模型。教师和学生化身“鲁班”,区分板块、对比穿插、最后成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敢做敢拼的学习态度。二是蘑菇种植。集团建立了蘑菇种植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大棚,感知平菇、香菇、木耳等菌种,认真调控并记录棚内的温度、湿度等信息,让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三是太空蔬菜种植。集团与生态农场合作,将遨游过太空的种子“降落”到校园里,积极开展太空航椒、太空番茄、太空韭菜、太空圆茄试验等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点亮航天梦想。

三、做实“教学+实践”融合育人,开出“美丽劳动”之花

“五育并举”既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集团坚信每位学生都是劳动者,每位教师都是劳动教育者。教师要积极向学生传递劳动精神和劳动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学科融合,让劳动教育焕发新活力

集团引导各学科教师找准融合劳动教育的切入点,构建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1.“劳动增智慧”融合语文课程探究

学生通过参加“种植一颗属于自己的绿植”“小麦课程”“红薯课程”“花生课程”等实践活动,观察、记录植物从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在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采摘的体验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春耕、秋收的种植技能,还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神奇,感悟了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增添智慧。

2.“劳动悦思维”融合数学课程探究

学生通过参加寻找“小麦里的数学”“蘑菇里的数学”“模型中的数学”“校园文化中的数学”等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挖掘数学元素,以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借助数学思维分析问题。在劳动基地中,学生应用和扩展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包括测量菜地的长和宽、计算菜地的面积和周长、测量蘑菇的高度、计算太阳光的斜射角度以及计算农产品的单产和总产等。

3.“劳动塑情怀”融合美育类课程探究

集团融合体育元素,创设了“春种秋收”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将“二十四节气”里的农耕文化贯穿其中。该活动还融合了美术元素,选取了一年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引导学生通过素描、黏土、彩绘等方式表现生命的张力,感受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魅力。此外,该活动还融合了音乐元素,《二十四节气歌》《劳动号子》等歌曲常常在劳动过程中唱响。

(二)活动融合,让劳动教育绽放新光彩

1.开展农耕科技讲堂活动

学校依托互联网,融合了历史、地理、天文、科技、历法、考古等多领域知识,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润物无声地让学生了解了源远流长的华夏农耕历史,见识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农业高科技,涉猎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农耕文明,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用好现代农业资源品牌

集团地处现代农业示范区,拥有先进的5G农艺云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团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搜集资料、交流学习,将科技创新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为劳动教育注入了鲜活生动的科技元素。

3.评选最美劳动家庭

集团注重家校劳动教育联盟的建设,开设了家庭劳动教育系列化课程,开展了“认农具、识五谷、知农时、晓节气”最美劳动家庭的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拍家中农具、讲种植历史、谈管理收获、忙采集分享,形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育人机制。看一看谁掌握的劳动知识多,比一比哪个班级运用劳动技能打造了别具一格的教室文化,赛一赛谁的劳动经验最丰富,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学赛结合,营造了劳动元素就在身边的劳动教育氛围。

四、创新“证书+勋章”多元评价,结出“魅力劳动”之果

劳动教育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劳动表现的反馈,更是塑造学生品德、激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集团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为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是实施分级考评。集团建立并完善了校区、班级、个人三级多元复合考评机制,形成进阶式的评价模式。集团根据小学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学段,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五个维度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每个维度上,集团针对不同学段,逐层细化目标,形成了一个可量化、可对比、可操作的劳动教育评价系统。集团结合课程学习,推举“劳动小达人”认证;结合家长评价,推行“劳动能人”评比;结合教师评价,推行“劳动高手”评比;结合学生互评,推行“劳动好战友”评价;结合活动成果,推行“劳动标兵”评选;综合单项考评,推举“劳动勋章”典型。集团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每位学生成长进步的信息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手册中,做到一生一册。

二是开展家校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多元评价。学校劳动由少先队大队部、班主任、劳动课教师等定期对学生劳动情况做出评价,并及时跟进指导;家庭劳动则以学生自评、家长助评为主,根据集团制定的各年级劳动清单,对学生居家劳动情况进行评价;社区劳动,如参与村庄、社区志愿劳动等方面的情况,则由社区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

集团自开展劳动教育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教体局、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平台多次宣传集团的劳动教育动态活动。“小学劳动教育中食用菌实践教育研究”“太空蔬菜与普通蔬菜的区别”两项课题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四五”规划课题中成功立项;2023年6月,学校“双减”典型案例“‘三块多层’劳动教育举措”被推选参加省级评选;2023年7月,学校劳动成果在“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成果展”上展出,是本次成果展中为数不多的农村学校。精巧实用的作品得到了参会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此外,学校“开设菌菇课程、体验劳动快乐”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小蘑菇、大课堂”菌菇课程的开设均在本市主流媒体上得到了报道。

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未来,集团将持续推进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徐伦,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实习编辑︱乔 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